中国LAMOST发现了目前银河系中自转最快恒星

中新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台李广伟副研究员近期基于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缩写LAMOST)数据,最新发现一颗目前银河系自转速度最快的恒星,并将其正式命名编号为LAMOST J040643.69+542347.8。 中国天文学家通过LAMOST发现的银河系迄今自转最快恒星,其自转速度约为540千米每秒,比目前银河系中自转速度第二快的恒星(HD 191423)约快100千米每秒。LAMOST J040643.69+542347.8星(红五星)在银河系中位置,黄色圆是太阳。版权:NASA/JPL-Caltech/R. Hurt) 国家天文台供图LAMOST J040643.69+542347.8星的想象图。石雅婷/绘制 国家天文台供图 李广伟介绍说,通过分析这颗银河系里自转速度最快的恒星光谱发现,它是一颗非常热的大质量恒星,由于自转速度超快使得星......阅读全文

中国LAMOST发现了目前银河系中自转最快恒星

  中新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台李广伟副研究员近期基于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缩写LAMOST)数据,最新发现一颗目前银河系自转速度最快的恒星,并将其正式命名编号为LAMOST J040643.69+542347.8。 

云南天文台通过潮汐作用修正恒星年龄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恒星物理组近期通过恒星与行星潮汐相互作用,实现对热木星系统恒星自转周期的修正,从而由自转与年龄的关系,得到更准确的恒星年龄。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上。热木星是公转轨道极为接近其宿主恒星的类木行星,其质量比太阳小很多,表面温度非常高,可以

尘气旋涡遮蔽大型双星系统

  《自然—天文学》11月20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称,一个尘气旋涡遮蔽了一对相互绕行的大质量恒星。测量该星云的速度显示,其中至少一颗恒星的转速可能足以使之在发生超新星爆发时发射出持久的伽马射线暴。  上述系统具有风车状螺旋模式,依据古希腊蛇神被命名为阿佩普(Apep)。这类结构是包含大质量沃尔夫—拉

英专家通过“听”恒星奏乐找类太阳恒星

  宇宙中遥远的恒星能奏乐吗?能,但我们一般难以听到。一项最新研究报告说,英国天文学家利用恒星发出的光线中所携带的信息,破译出恒星所奏“乐曲”,并借此发现500颗类太阳恒星。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天文学家比尔·查普林领导的一个国际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这项成果。查普

黑洞自转增加电波辐射强度

超大黑洞周围吸积盘想象图。黑洞的自转形成强电波辐射源高速喷射流。日本国立天文台提供   日本国立天文台安德雷斯·舒尔茨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对多个超大质量黑洞研究发现,黑洞的自转可能有助于形成高速喷射流,而高速喷射流是远方宇宙传来的电波之源。   多数星系的中心存在超过太阳质量数百万倍的超

宇宙最大谜团之一伽马射线暴来源确定?

  据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科学家最新发现一个尘气涡旋遮蔽了一对相互绕行的大质量恒星。测量该星云的速度显示,其中至少一颗恒星的转速,足以使之在发生超新星爆发时发射出持久的伽马射线暴。该研究为人类寻找银河系伽马射线暴的来源提供了一个迄今最强有力的“候选目标”。  伽马射线暴是

研究揭示早期宇宙暗物质不足

  一项新研究认为,在100亿年前星系形成的高峰期,产星星系的外盘可能主要为恒星和气体主导,而非暗物质。而对遥远星系自转曲线的最新测量结果似乎与早期星系形成的模拟结果不一致。  在星系内,恒星和气体(重子成分)被认为与暗物质(非重子)混合在一起,暗物质占据总质量的主要部分。重子物质和非重子物质的占比

寻找生命-聚焦恒星

主序星的大小比较。主序星是指那些在位置上处于核心的将氢融合成氦的恒星。图中显示的摩根-基南系统根据恒星的光谱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太阳是一颗G型恒星。西斯廷2号的探测目标是一颗F型主序星南河三A星。图片来源:美国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 美国航天局(NASA)的探空火箭将观察附近的一颗恒星,以了解其

LAMOST光谱巡天数据提出4500多颗早型星的参数星表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郭彦君与合作者,基于LAMOST(郭守敬望远镜)低分辨率和中分辨率巡天数据精确给出了4500多颗早型星参数星表,为探索早型星及其演化规律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数据资源。  早型星主要由光谱型为O、B型的恒星组成。它们质量大、光度高,在现代天体物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大质量早型

研究基于LAMOST光谱巡天数据提出4500多颗早型星参数星表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郭彦君与合作者,基于LAMOST(郭守敬望远镜)低分辨率和中分辨率巡天数据精确给出了4500多颗早型星参数星表,为探索早型星及其演化规律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数据资源。  早型星主要由光谱型为O、B型的恒星组成。它们质量大、光度高,在现代天体物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大质量早型

云南天文台对毫秒脉冲星的最大吸积质量作出限制

  国际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近期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李振威博士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展示了脉冲星自转对毫秒脉冲星吸积质量的影响,进而可以对观测到的脉冲星诞生质量作出限制。  毫秒脉冲星属于天文学中的基础前沿领域,是FAST(Five-hund

新发现与早期星系形成模拟结果相矛盾

  英国《自然》杂志3月15日发表的一项天文学研究认为,在100亿年前星系形成的高峰期,“产星星系”的外盘可能主要为恒星和气体主导,而非暗物质。此次对遥远星系自转曲线的最新测量结果,与早期星系形成的模拟结果产生了严重矛盾。  在星系内,恒星和气体(重子成分)被认为与暗物质(非重子)混合在一起。尽管暗

国家天文台利用LAMOST数据发现6颗Oe星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广伟等人在LAMOST DR5数据中发现了6颗Oe星。为目前世界上仅发现的13颗Oe星样本扩充了50% 的成员。  光谱中具有电离氦吸收线的恒星称之为O型星,O型星是赫罗图2上位于主星序左上端的大质量主序星。它们是宇宙中温度最高、质量最大的主序星。而Oe星则是

科学家发现恒星活化石-有助理解恒星形成过程

  这是一幅由“星系-星系间物质相互作用计算”(GIMIC)模拟生成的图像,和实际观测到的具备恒星新生区的星系很类似。图像中可见较冷的气体(红色)流向漩涡星系,为那里的恒星形成提供所需物质。这一剧烈的恒星形成过程造成了强烈的外向气流流动(蓝色)。这是一个具备恒星新生区的星系模拟图像。

新疆天文台磁星自转演化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副研究员高志福等人通过对磁星的自转演化研究获得新突破,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2016,456,55-65)上。  脉冲星由于转动能损耗导致自转逐渐变慢,其转

快节奏生活,地球自转为何也在“赶时间”?

长期来看,地球自转趋于变慢,科学家预计再过1亿年,一天可以增加半小时;而在稍短的时间尺度内,比如未来几万年或几十万年,随着月球的潮汐力减弱等,地球自转减速则会趋缓。  8月25日,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山西太原举办。会上,原子钟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被提及。  作为最精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在人类计时史上

美宇航局公布1.5万光年外项链星云照片

项链星云距离地球约1.5万光年,位于天箭座。这张合成图像由哈勃空间望远镜使用其广角相机-3拍摄于2011年7月2日  北京时间8月17日消息,美国宇航局最近公布了一张由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最新图像,展示一个新发现的星云,它外形就像一串项链,在宇宙中闪闪发光。  正因为其外形别致,它被命名

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外来”行星

  德国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中一颗行星来自银河系外,这时天文学家首次在银河系中发现“外来移民”。   美国《科学》周刊网站11月18日报道,这颗行星比木星稍大,距离地球大约2200光年。   天文学家认为,这一行星和它环绕的恒星原来属于希勒米星系,大约60亿至90亿年前被银河系“吞噬”。   这

恒星考古:“探”为“观”止

   2019年新年伊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新视野”号深空探测器拍下的柯伊伯带小行星MU69(绰号“Ultima Thule”,即“天涯海角”)的照片,第一次近距离将这位太阳系边缘的远古邻居呈现在世人面前。   探寻宇宙的早期历史,就像寻找人类起源一样令人着迷。然而宇宙之

恒星考古:“探”为“观”止

  2019年新年伊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新视野”号深空探测器拍下的柯伊伯带小行星MU69(绰号“Ultima Thule”,即“天涯海角”)的照片,第一次近距离将这位太阳系边缘的远古邻居呈现在世人面前。  探寻宇宙的早期历史,就像寻找人类起源一样令人着迷。然而宇宙之大,深空探测

宇宙首批恒星爆炸“灰烬”现身

  法国和意大利科学家携手利用欧洲空间局的甚大望远镜,首次发现了宇宙中第一批恒星爆炸后留下的“灰烬”。他们探测到3个遥远的气体云,其化学成分与科学家对第一批恒星爆炸的预期相匹配。最新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进一步揭示第一批恒星的奥秘。相关论文发表于3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  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与

宇宙首批恒星爆炸“灰烬”现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54.shtm

首批恒星诞生快于先前预测

    在大爆炸后的数亿年间,宇宙一片漆黑。大量的热氢原子与负氢离子遍布在整个宇宙空间。据我们所知,宇宙的形成起始于原子和离子配对生成氢分子,后者将气体云中的热量排出,使它们能够逐渐冷却,从而形成第一批行星。  然而分子氢的形成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宇宙历史的这一篇章一直不为人们所知。如

中外团队对人类发现首个恒星级黑洞作出迄今最精确测量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最新消息,中外三个科研团队分别对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恒星级黑洞——天鹅座X1(Cygnus X-1)的距离、质量、自旋及其演化做出最为精确的测量和限制,发现该X射线黑洞双星系统包含一个21倍太阳质量的黑洞,且自转速度极接近光速。  这是科学家迄今发现并确认的唯一一个黑洞质量超过

云南天文台主序前盾牌座delta型变星星震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科研人员在主序前演化阶段盾牌座delta型脉动变星星震学领域获得新进展,首次用星震学方法精确给出了该类变星的演化状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盾牌座delta型变星在赫罗图上处

“拂晓”号探测器揭开金星自转速度之谜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18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天文学研究报告称,美国科学家团队利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拂晓”(Akatsuki)号探测器,揭开了金星自转之谜——金星的自转速度随着其密集、快速流动的大气与其表面山脉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改变。  “拂晓”号是日本的首个金星探测器,其主要目的之

研究显示地球自转变快-我们要“加速”过新年了?

   今年年初,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时间频率组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表示,从2020年的年中以来,地球的自转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会逐渐变慢,怎么突然变快了呢?难道说地球也想让2020年快点过去,早些进入2021年?  潮汐使地球自转变慢  地球为什么会有自转?在太

南极冰川融化让地球长肿块-或改变自转速度

  据参考消息5月16日报道,【德国《明镜》周刊网站5月14日报道】题:GPS测绘:地球长出肿块   气候研究者早已对南极洲冰川融化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发出警告。但他们未曾考虑到的是,南极冰雪消融使地球出现隆起,甚至改变了地球自转。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格雷丝·尼尔德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专业刊物《地球与行星

大部分恒星拥有强磁场

  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官网消息,该大学天文学家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发现,强磁场在恒星中很常见,这些磁场对恒星演化及最终命运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发现将颠覆科学家对恒星演化的认知。  悉尼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丹尼斯·斯特洛表示,此前只有最多5%的恒星被认为拥有强磁场,因此目前的恒星进化模型缺乏磁场这一基础要素。

科学家首次找到“旋转椭球天体”热不稳定判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248.shtm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推导,深入分析了处于旋转自引力平衡的椭球Boussinesq流体中的热不稳定性问题,首次得到快速旋转椭球形天体内部流体热不稳定性的判据,这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