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首批恒星诞生快于先前预测

在大爆炸后的数亿年间,宇宙一片漆黑。大量的热氢原子与负氢离子遍布在整个宇宙空间。据我们所知,宇宙的形成起始于原子和离子配对生成氢分子,后者将气体云中的热量排出,使它们能够逐渐冷却,从而形成第一批行星。 然而分子氢的形成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宇宙历史的这一篇章一直不为人们所知。如今,通过在实验室中再次还原这些早期气态云的化学反应,研究人员终于确定了氢原子与负氢离子在这锅“原汤”中的结合速度。这一结果为天体物理学家探寻第一批恒星的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将恒星质量评估中的不确定性从20倍降到了2倍。研究人员在7月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美国哈佛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AviLoeb表示,这项试验“排除了对第一批气体云的化学与冷却速度的理论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不确定性”。Loeb说,如今,理论学家对于化学反应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他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模型,从而探究第一批恒星的特性。 文章作......阅读全文

银河系流浪行星少于预期

  大多数行星都栖息在创造它们的恒星的势力范围内。然而一些脱离了母星的孤儿却一直在银河系中游荡。两项新的分析表明,木星大小的流浪行星要比科学家之前所预测的少得多。其中一项研究指出,银河系中大约有1000亿颗这样的行星,而不是像科学家在2011年所提出的2000亿颗。  这两个研究团队在日前于美国加利

“量子液滴”的稳定性可用于研究光和物质的特定形式

  美国天体物理联合研究实验室供图   以上效果图显示了显微镜下超快红色激光脉冲在砷化镓半导体上激起的“量子液滴”。每滴“液滴”中的电子和空穴以液态模式环状排列,其周围则是等离子体。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丹)美国天体物理联合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与德国马尔堡大学的理论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类新

记“超短超强激光科学的若干前沿问题研究”创新群体

  从1999年1.4TW(太瓦,功率单位)的“极光Ⅰ号”,到2001年20TW的“极光Ⅱ号”,再到2006年研制的350TW“极光Ⅲ号”,中科院物理所光物理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拥有百TW级激光装置的少数实验室之一。  激光装置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印证着实验室迈入国际先进水平的历程,

国家天文台等在宇宙大爆炸锂丰度问题研究中获进展

  2月15日,美国天文学会在其研究亮点官网AAS NOVA(Research highlights from the journals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何建军(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客座研究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盛产学霸,屡开制度先河

这是一个仅有42名研究人员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很小,可能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它——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但是,这个研究所在学术界很有名。 彭桓武、周光召两位“两弹一星”元勋曾先后担任这个研究所的所长,杨振宁、李政道等多位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都说自己和这个研究所渊源颇深…… 1984年,著名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盛产学霸,屡开制度先河

这是一个仅有42名研究人员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很小,可能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它——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但是,这个研究所在学术界很有名。 彭桓武、周光召两位“两弹一星”元勋曾先后担任这个研究所的所长,杨振宁、李政道等多位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都说自己和这个研究所渊源颇深…… 19

银河系中央巨大辐射气泡之谜将揭开 或为发现暗物质关键

  北京时间1月29日消息,据科学日报报道,与其它星系相比,银河系一片平静祥和。但它并非总是如此温顺。2010年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缩写为CfA)的一支科学家小组发现了位于银河系银盘上方和下方延伸几万光年的

意大利生物医学中心计划惹争议

   创建一个耗资15亿欧元(约17亿美元)生物医学和营养研究中心的计划,自意大利总理Matteo Renzi于去年11月宣布以来,便在该国科学家间引发分歧。如今,因为一份由参议员Elena Cattaneo日前提交给意大利参议院的48页文件,争吵开始升级。Cattaneo还是米兰大学的神经学家。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星系模拟产生对宇宙进化惊人见解

  研究人员不断发展宇宙模型,并借此发现新的宇宙理论。图片来源:TNG COLLABORATION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Philip Hopkins喜欢跟他的同事恶作剧。作为模拟星系形成的专家,Hopkins有时会在演讲中,把他的作品投射到真实星系照片旁边,让观众

盖亚绘制的星图里,藏着银河系不为人知的混乱过去

  去年4月的一天,Amina Helmi在前往荷兰北部上班的路上起了一阵鸡皮疙瘩,并不是因为天气冷,而是因为一种纯粹的期待。几天前,欧洲航天局(ESA)的“盖亚”(Gaia)任务将过去五年绘制而成的超详细银河系地图全数发布。作为格罗宁根大学的一名天文学家,Amina Helmi和她的团队当时正争分

厉害了,中国科技:“悟空”还能带来多少惊奇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DAMPE)团队日前在北京发布首批科学成果。首席科学家常进宣布,“悟空”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颗25Ge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基于这些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

国家天文台揭示恒星级黑洞到超大质量黑洞的普遍尺度关系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组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个从恒星级黑洞到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普遍尺度关系。该工作即将发表在《天体物理期刊通讯》上(周新霖、袁为民等,ApJ Letter, 2015, 798, L5;arXiv:1411.7731)。  黑洞无毛定理认为,黑洞的性质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世界著名实验室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这些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了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新材料小编搜集了一些世界著名的实验室,下面将一一简单介绍

“悟空”卫星或探测到暗物质存在证据

  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卫星在轨运行前530天采集的数据在Nature杂志发表。“悟空”有充分数据证实,在太空中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一波动此前从未被观测到,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一项开创性发现,且有可能与暗物质相关。  宇宙中暗物质比普通物质多5倍  

诺奖得主小柴昌俊是如何成功探测到中微子

  11月12日,日本实验高能物理学家小柴昌俊去世。  小柴昌俊生于1926年,因为对“宇宙中微子探测”的贡献,与戴维斯(Ray Davis Jr.)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另一半授予了对宇宙X射线探测做出重要贡献的贾科尼(R. Giacconi)[1]。  小柴昌俊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近代物理所天体X射线暴等待点核64Ge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兰州冷却储存环(CSR)精确测量的65As和66Se最新原子质量数据,结合壳模型和辐射俘获理论,对X射线暴中两个核反应64Ge(p,γ)65As (p,γ)66Se的反应率进行了重新评估,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天体X射线暴的快质子俘获rp过程路径上,64Ge核

探寻外星生命:水未必是唯一线索

   说到寻找外星生命,科学家脑海首先浮现出的主要是水。但据美国太空网日前报道,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提出,寻找磷、钼、钴这样的“生物要素”也有助于判断某个天体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水是科学家眼中的“香饽饽”  在地球上,从地表以上的云层到地壳

磷、钼、钴等“生物要素”有助于寻找生命可能性

   说到寻找外星生命,科学家脑海首先浮现出的主要是水。但据美国太空网日前报道,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提出,寻找磷、钼、钴这样的“生物要素”也有助于判断某个天体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水是科学家眼中的“香饽饽”  在地球上,从地表以上的云层到地壳深处,几乎有水的地方

欧洲绘制未来10年物理实验路线图

  据《科学》杂志网站8月13日(北京时间)报道,伴随着粒子物理学与宇宙学的日益趋同,欧洲空间局(ESA)发布了有关宇宙空间任务与技术开发的路线图,这将指引2015年至2025年欧洲物理实验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物理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倾向于利用空间任务来回答物理学基本问题,但

磷、钼、钴等“生物要素”有助于寻找生命可能性

说到寻找外星生命,科学家脑海首先浮现出的主要是水。但据美国太空网日前报道,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提出,寻找磷、钼、钴这样的“生物要素”也有助于判断某个天体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水是科学家眼中的“香饽饽” 在地球上,从地表以上的云层到地壳深处,几乎有水的

量子互联网六阶段发展路线图出炉

  利用量子物理学独特效应的量子互联网将与我们今天使用的经典互联网大相径庭,全世界有很多研究小组正致力于构建先进的量子互联网。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量子研究团队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一份报告,也可以说是一张路线图,阐述了量子互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应用领域。  他们认为,量子互联网尽管还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召开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国际顾问委员会(HIRFL-IAC)第二次会议于10月7日至8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的17名重离子物理和加速器方面的专家委员参加了会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国际顾问委员会主任、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重离子物理学家G

华人物理学家叶军:做出世界上最准的钟

叶军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教授、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局(NIST)与科罗拉多大学联合建立的实验天体物理实验室(JILA)研究员。2006~2007年,他的研究小组做成一台世界上最准确——每7000万年仅误差1秒——的锶原子光钟 (optical atomic clock) ,精度超过了目前存放于美国

汤森路透预测2015年诺贝尔奖得主

  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今天发布了2015年度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预测在今年或不久的将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精英。值得一提的是,华裔科学家王中林因近年来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等领域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而榜上有名。  自2002年以来,汤森路透已成功预测了37位诺贝尔奖得主。该奖

流浪星体误入歧途唤醒黑洞遭“捕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欧洲空间局(ESA)通过国际伽马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太空望远镜(Integral)发现,在距我们4700万光年远的NGC 4845星系中,一个黑洞正从“沉睡”中醒来,“吞吃”误经它身边的低质量星体——褐矮星或巨行星,此前的几十年里它一直很安静。天文学家预测,这类“吞噬

物理学家竞相再现“宇宙黎明”信号

美国加州欧文斯谷射电天文台进行了LEDA实验。图片来源:Danny C. Price 研究人员正前往地球上一些最偏远的地方——从青藏高原到南极岛屿——试图捕捉来自早期宇宙的神秘无线电信号。今年2月,天文学家宣布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新的同行评审平台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天体物理学家Peter Coles最近开发了一款低成本的同行评审平台,该平台可以绕过传统科学出版机构。Peter Coles把此平台软件开源,并鼓励其他领域科学家也这样做。  科研人员可以将他们发表在arXiv上的论文直接提交给《开放天体物理学杂志》,同时启动同行评审,通过同行

最轻中微子质量首次限定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使用与整个宇宙结构有关的数据,限定了宇宙间最小、最难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微子家族中最轻成员的质量:不超过0.086电子伏特,约为单个电子质量的600万分之一。  中微子无处不在,但由于它们几乎不与普通物质发生反应,所以被称为“幽灵粒子”,很难被探测到。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