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循环肿瘤细胞的分选

循环肿瘤细胞(CTC):根据肿瘤细胞转移的途径,在血液或淋巴管中循环的游离肿瘤细胞被定义为循环肿瘤细胞,被认为是癌症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体外早期诊断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个体化治疗,包括临床筛药、耐药性检测评估预后及存活时间肿瘤复发的监测肿瘤新药物的开发鉴于CTC的含量非常少,一般在10 ml血液中只有几十个,晚期患者的CTC数量会增加,而10 ml血液则含有大约1亿个白细胞和500亿个红细胞。因此,最好首先对临床血样中的CTC进行富集,然后进行生物学、遗传学等检测和分析。免疫磁珠分选法是目前最常用的CTC富集方法CD326(EpCAM,HEA,ESA):CD326,也称为EpCAM(上皮细胞粘附分子)、HEA(人上皮抗原)或ESA(上皮特异性抗原),见于大多数癌组织中。CD326表达于上皮来源的细胞、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中。 注意:大多数但不是所有的癌细胞表达高水平EpCAM......阅读全文

南科大程鑫课题组在微流控芯片研究领域获进展

  南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程鑫带领的课题组在微纳加工技术及其在纳米压印、半导体工艺与器件、纳米光学等多种应用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近年来,在微流控芯片领域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多种单元技术在微小平台上灵活组合规模集成  微流控芯片技术(Lab on a chip)是

CytoQuest™ CR——针对循环罕有细胞非侵袭式的分离回收系统

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研究显示,肿瘤的侵袭和微转移很有可能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就已经出现。目前而言,临床肿瘤的发现和诊断仍高度依赖于影像学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难以早期发现肿瘤的转移或复发,也难以及时反映疗效。因此,早期发现微转移不仅对肿瘤复发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指导临床治疗也有很大价值。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如何实现即时个体化医疗?

  恶性肿瘤的高度异质性使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药效的差异,给临床诊治造成了很大困扰。人类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与肿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涌现,推动了肿瘤个体化医疗模式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它提倡先检测与药效相关的基因或生物标志物,实现对肿瘤的分子分型,从而选择适合特定个体的药物,提高药物疗效及降低不良反应。目前

液态活检技术发展趋势

   液态活检技术自问世以来便发展十分迅速,针对CTC、ctDNA和外泌体的分离、捕获、富集、纯化已经开发出诸如免疫法、磁分选法、膜过滤法、ddPCR法、差速离心法等,而关于其鉴定、分析也涌现了许多前沿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了液态活检一步步进入临床实践。虽然液态活检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

深圳先进院肿瘤早期检测芯片技术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肿瘤早期检测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医工所传感中心的微流控研究团队研制出超高通量快速筛选外周血肿瘤细胞的微流控芯片。循环肿瘤细胞是目前国际上癌症早期诊断研究的热点,团队开发的微流控技术为其中的难点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微流控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前沿交叉领

微流控技术已经涉及这么多领域了?码一下进展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生物芯片的基石,它通过多学科交叉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所涉及的样品预处理、生化反应、分选及检测等过程集成到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从而实现从样品前处理到后续分析的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和便携化的技术。早在2003年,微流控技术就被福布斯(Forbes)杂志评为影响人类未来15件最重要

微流控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对微尺度流体(微升到皮升量级)进行精确控制和操纵的技术。近二三十年来,得益于纳米制造技术的成熟与生化技术对操纵微量液体的需求,微流控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基于微流控平台的检测技术具有节省样本与试剂用量,反应速度更快,高通量,易便携,自动化潜力高等优势。1998年

PNAS:声波助力,“温柔”检测循环肿瘤细胞SO EASY!

  癌细胞通常会摆脱最初的位置,并通过血液循环,在身体的其它地方形成新的肿瘤。检测这些癌细胞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判断患者肿瘤是否转移以及监测癌细胞对治疗如何响应的新方法。但是想要检测到这些罕见的细胞非常具有挑战性。在1毫升的患者血液样本中可能只有1-10个这样的细胞。  事实上,这种罕见的细胞叫循环肿瘤

盘点: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监测手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通过采集一定定量的外周血监测其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可用于证实肿瘤的存在、发病过程、评估患者的预后、识别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状况的改善情况、耐药情况等作出诊断。  CTCs—肿瘤转移的种子  早在1

微流控生物芯片上的液体活检技术

   以新型生物芯片为代表的自动化智能型医疗技术从肿瘤诊疗研究走向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控等临床应用,成为精准医疗时代的重要组成。其中,液体活检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癌症早筛、预后监测、用药指导、患者分层等领域均表现出十足的潜力,出现了大批重要临床结果。  2018年已近尾声,纵览一年液体活检助力精准

改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新设备

  最近,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可分离已经逃离肿瘤的癌细胞,从而可能很快就会为改善肿瘤诊断和治疗,铺平道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国际知名期刊《Small》。  这个简单的过程涉及到一个特殊的装置,通过小漏斗挤压血液样本中的细胞,这会根据癌细胞和血细胞的大小

《Cell》:新型肿瘤细胞富集系统,让循环肿瘤细胞无处可逃

   在血流中对循环肿瘤细胞(CTC)进行计数可以预测癌症患者的预后和存活率。 然而,CTC的稀有性和异质性使它们在作为生物标志物使用时产生巨大的困难。 最近的研究报道了癌症患者中存在的新型循环非癌性肿瘤衍生细胞, 包括癌症相关巨噬细胞,肿瘤  -内皮簇(TEC)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

肿瘤外泌体的作用与机制最新研究进展

  外泌体(exosome)是由大多数类型细胞分泌的微小膜囊泡,最早是指多囊泡胞内体(multivesicular endosome, MVE)的细胞区室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直径约30~120nm 的膜囊泡,现特指直径为30~100nm的膜囊泡。  外泌体的第一次发现是在将近40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单细胞分析

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近十年肺癌的发病率分别占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和第二位,并且发病年龄有下降的趋势。肺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始终居于首位,根本原因是肺癌的高转移能力。因为肺癌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及转移能力,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III期、IV期),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因此,提高肺癌检出率、控制

关注细胞分析!首届微纳流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京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9月25日,首届微纳流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百余位业内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报告会。本次大会为期两天,同期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举办“第5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会议围绕着微流控及细胞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与探讨,关注微流控细胞分析基础研究与应用开

循环肿瘤细胞研究及分选新方法

目前我们进行循环肿瘤细胞研究时候,很难精确的分离提取所需肿瘤细胞,并且做定量的分析,我们迫切需要一台高端的自动化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分选设备,在待测物无交叉污染的情况下来轻松精准地完成分拣/分离循环肿瘤细胞(CTC),满足目前和将来的对于癌症预筛查和癌症治疗效果辅助判断广泛需求。On-chip无

On-chip分选流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细胞分析和分离研..

On-chip分选流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细胞分析和分离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s,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并且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对于NSCLC,靶向治疗是临床上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

震惊!乳酸竟能协助黑色素瘤转移?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血管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的过程。以往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转移往往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肿瘤转移是一个非常低效的过程,只有少数的肿瘤细胞能够最终存活下来,因为限制肿瘤成功转移的因素有很多,而氧化压力(Oxidative str

Nature子刊:首证存在转移癌症干细胞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癌转移是由于个别癌细胞脱离原发性肿瘤,通过血流循环所致。这些可怕的继发性肿瘤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患者血液中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CTCs)则预示着不良的预后。然而,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实验性数据证实在CTCs中是否存在转移性“干细胞”。   海德堡干细胞技术和实验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改善人类健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多项领域的研究,当然了他们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近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大家一起学习!  【1】Com Biol Med:人工智能帮助治疗糖尿病引发的眼疾  doi:10.1016/j.compbiomed.2018.10.0

流式细胞技术精彩回顾

分子生物学主要致力于对细胞中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调控的。而流式细胞仪是测量液相中悬浮细胞或微粒的一种现代分析技术。与传统的荧光镜检查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技术简介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

2016下半年血液检测研究进展一览

  2017年1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血液检测由于其简单方便、便宜而快捷,在疾病诊断、药效监控等方面广泛应用。在肿瘤诊断及预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应用更是广泛,对肿瘤及其他疾病早期诊断立下了汗马功劳。下面,小编就盘点了最近血液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1、Nat

外泌体速通手册

01 应用 鉴于外泌体介导的疾病发病机制的证据越来越多,至少有四种策略可用于影响外泌体驱动的疾病,涉及抑制外泌体功能的各个方面。这些策略包括它们的产生,释放,细胞摄取或靶向促发疾病的特定外泌体组分。抑制外泌体介导的发病机制在癌症中具有原型相关性,其中外泌体与肿瘤发生和肿瘤相关病理学的许多方面密切相关

实验室自动化与筛选协会2013亚洲会展分论坛简介

分论坛1a:通过筛选获得崭新生物学作用机制和疾病靶点   联合主席:   赵强博士,高级总监,中美冠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太仓   张立新博士,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分论坛简介:   本分会涉及的内容为新型生物机制和疾病靶标的发现

第二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在贵阳举办(上)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8月16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业委员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在贵阳举行。本次大会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2015学术年会同期举办,参会200余人。张玉奎院士担任会议名誉主席,关亚风研究员担任会

南开大学长江特聘教授陈佺自噬研究成果刊登Cell Research

  生物通报道:自噬需要多种多样的膜来源,并涉及mATG9(ATG家族中唯一的膜蛋白)的膜转运。然而,mATG9转运以启动自噬的分子调控,仍不明确。目前,来自南开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广东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两个保守的经典接头蛋白,分选mATG9胞质N末端的信号,这介导了mATG9从质膜和反

探究分泌和摄取用于细胞间通讯的外泌体和其他胞外囊泡

  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描述了在哺乳动物组织或液体中,有囊泡在细胞周围存在,但是直到2011年才提出通用术语“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来定义所有的由脂质双层包围的胞外结构,如图1所示。在1980年代,人们描述了EV可以通过质膜向外出芽或通过细胞内内吞

分选率95.2%—循环肿瘤细胞捕获及单细胞分析样机研制成功

  由大连医科大学牵头,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历经三年研发,成功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捕获及单细胞分析样机,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CTC是存在于患者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

循环肿瘤细胞捕获及单细胞分析样机在大连研制成功

  由大连医科大学牵头,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历经三年研发,成功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捕获及单细胞分析样机,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CTC是存在于患者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对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涉及循环肿瘤细胞吸金1477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6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