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凝血酶时间(TT)测定试验

实验方法原理 待测血浆加入适量凝血酶溶液,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该实验系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试剂、试剂盒 蒸馏水凝血酶溶液TT试剂实验步骤 一、实验方法:1、试剂重建与保存每瓶TT试剂加入2.5ml蒸馏水轻摇溶解,得到约5微升/ml凝血酶溶液。实验注意:试剂溶解后2-8℃保存7天,4小时内-20℃冻存,可稳定30天,复溶的请于37℃迅速融化.2、手工测定取37℃预温待到血浆(参比血浆)0.2ml加入37℃预温凝血酶溶液0.2ml,混匀.立即启动秒表,记录凝固时间.3、血凝仪测定正常值:10-16秒,超过3秒以上为异常。......阅读全文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摘要 对ICSH、ICTH或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委员会(NCCLS)等国际以文件形式公布的有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等三项实验的标准化及其重要性作了简单叙述。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标准化由于血栓与止血实验的特殊性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测定

摘要:对ICSH、ICTH或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委员会(NCCLS)等国际以文件形式公布的有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等三项实验的标准化及其重要性作了简单叙述。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标准化   由于血栓与止血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

冷冻血浆中凝血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FFP中血液凝血指标的含量及活性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对湖南省永州市中心血站提供本院的FFP随机抽查20份/袋/2U,进行了部分凝血指标的含量测定与分析。结果 从本凝血指标测定与分析中发现仍有少量血液凝血因子未能达到正常要求,如:APTT超出正常范围(>3

凝血检验知识

问: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凝血活酶时间(TT)延长,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PT和/或APTT延长 1. 了解患者有否家族出血史、个人出血史、肝病史、病人服药情况(医疗史)。病人如有瘀点、紫癜、黏膜出血多提示血管或血小板异常;若为关节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指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是一种并发系列病症的临床病理学综合征。血栓和止血国际协会(ISTH)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系统提供了DIC实验结果与临床观察的客观测定。我们向读者介绍这篇DIC诊断指南,是由具实践经验的英国血液学家应DIC诊断和处理的要求撰写的,详细介绍了DIC的发病机制、诊

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

作者:杨江存1 于青 1 李芒会 2  董选玲 2 宋耀军 1 任健康 2(1.陕西省人民医院输血科,2检验科,西安710068)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制备的少白细胞血液成分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R),HLA同种免疫反应及各种相关疾病的感染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有效白细胞

狼疮抗凝物检测的9大要点

狼疮抗凝物是什么?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是一种针对各种负电荷磷脂-蛋白质复合物的自身抗体,通过其识别的抗原性(靶蛋白)不同,与磷脂-蛋白质复合物结合,干扰各种依赖磷脂的凝血和抗凝因子发挥作用。为什么叫狼疮抗凝物?LA最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检出,在体外

血凝分析仪的凝血酶原时间是指什么?

血凝分析仪的凝血酶原时间是指什么?这个检测项目有什么意义?  血凝分析仪是用于检测血液各项指标凝血功能的设备,一般常用于手术前的检查,避免因患者在术中因为止血功能不完善而引起的大出血的情况。血凝分析仪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血栓和止血检测的临床应用

    血栓和止血涉及机体的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等诸方面的功能, 其缺陷可以引起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虽然相关的检测目前已经开展得相当广泛, 如何使这些检测指标在临床监测中发挥作用, 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是检验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任务。  

半小时学会血凝途径及临床意义

  凝血途径是记了又忘,忘了又记;凝血指标是从来不得仔细解读过,学点用点,小结一下吧。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表1)。PTA<40

凝血途径及其临床意义

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表1)。PTA<40%提示肝细胞有大片坏死,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如肝衰早期30%<PTA<

凝血酶时间(TT)测定试验

实验方法原理待测血浆加入适量凝血酶溶液,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该实验系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试剂、试剂盒蒸馏水凝血酶溶液TT试剂实验步骤一、实验方法:1、试剂重建与保存每瓶TT试剂加入2.5ml蒸馏水轻摇溶解

如何看懂凝血报告

 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参考值:全自动凝血仪法:10.4~14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8~1.2临床意义:(1)延长:①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因子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②严重肝病、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等。

血凝仪的基本测试原理

目前可开展的血栓/止血成份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凝固法、底物显色法、免疫法、乳胶凝集法等。在表1中可注意到,在血栓/止血检验中zui常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内源凝血因子、外源凝血因子、高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蛋白C、蛋白S

临床血凝分析仪的作用

  我们知道人体最大的组织是血液,功能非常强大,最广为人知的功能就是运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以,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还有一些人们不是很清楚的功能,像血栓和止血,它们的形成及调节组成了凝血和抗凝这种血液内在的功能复杂又对立的系统,它们可以保持着动态平衡是各种凝血因子的调节,使得血液

凝血实验规范化问题的探讨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凝血酶时间(TT)是凝血机能障碍和抗凝治疗检测时的常规过筛性试验。从这些检测方法建立并应用于临床以来,临床和实验室的专家们就一直致力于实现测定方法和报告方式的规范化,迄今为止,只在PT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也就是IN

采集标本对凝血四项分析的注意事项

)测定常用血栓与止血筛检实验,在临床上常用于病人手术前准备,抗凝剂用量的观察,出血性的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疗效评估,是判断机体出血和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手术前筛查凝血系临床药物冶疗和重要指标,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因此,实验的标准化是检测结果的保证,因各实验室或同一实验不同方法测定都存在着

血栓与止血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3)

 三、抗凝剂与检测试剂盒的影响    (一)抗凝剂    1、抗凝剂  常用抗凝剂有0.109mol/L枸椽酸钠、26.86mmol/L EDTA-Na2和0.1mol/L草酸钠等。应用这些

血液凝固分析仪的原理及应用

概述  血栓与止血是血液重要的功能之一,血栓与止血的形成及调节组成了血液内存在的复杂、功能对立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他们通过各种凝血因子的调节保持着动态平衡,使得生理状态下血液维持了正常的流体状态,既不溢出于血管之外 (出血),又不凝固于血管之中(血栓形成)。止血与血栓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凝血因子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n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一、病人准备  1.病人状态  一般需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因运动能影响许多项目的测定结果。活动的影响可分暂时和持续性两类。暂时性影响如使血浆脂肪酸含量减少;丙氨酸、乳酸含量增高。持续性影响,如激烈运动后使CK、LDH、ALT、AST和GLU等的测定值升高,有些恢复较慢,如

临床出血倾向评估及筛选试验的应用(2)

 二、住院患者出血倾向的评估 住院患者出现大面积、多器官的出血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出血。严重的肾功能障碍,如尿毒症以及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各种病因都可导致肾脏及全身血管内皮损伤,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激肽系统、纤溶和补体系统。同时坏死的肾皮质又可释放组织因子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内毒素、抗原抗体

凝血试验的影响因素

前言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血栓与止血试验结果错误的发生大多来自分析前,因此保证止凝血试验标本的质量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是非常重要的。 凝血检测项目的标本准备 一、病人自身的准备及影响因素二、标本采集三、标本运输及储存四、标本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