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寻常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IL-36水平变化及意义(二)

人员按病人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进行 PASI评分。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x珚±s 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t 检验;应用Spearman 等级相关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观察组外周血中血清IL-36 水平为(104.07± 9.27)ng/L,对照组为(88.33±6.0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6,P<0.01);观察组进展期外周血中血清IL-36 水平为(110.33±4.78)ng/L,高于静止期(94.68±5.67)ng/L,差异有显著性(t= 9.4,P<0.01)。银屑病病人 PASI评分为2.3~31.2分,平均(10.9±6.2)分。银屑病病人血清IL-36水平与PAS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3 讨 论T 淋巴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参与了......阅读全文

寻常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IL-36水平变化及意义(二)

人员按病人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进行 PASI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x珚±s 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t 检验;应 用Spearman 等级相关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外周血中血清IL-36

寻常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IL-36水平变化及意义(一)

寻常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IL -36水平变化及意义袁梦姝,陈宏泉,赵秀峰,王苗苗,秦绪艳,于业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山东 青岛 266003)[摘要] 目的 了解寻常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6(IL-36)水平及其与银屑病关系,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路径

  一、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ICD-10:L40.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

311nmNB-UVB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对表皮屏障

  在银屑病患者中,表皮过度增殖、细胞分化异常,使表皮屏障功能受损。此外,氧化还原状态失衡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因子分泌也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311nm紫外线穿透性强,且不会灼伤皮肤。研究观察了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在311nmNB-UVB治疗前后表皮屏障功能及氧化应激参数的变化。   研究 纳入2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最大的区别之一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而D-二聚体是以纤维蛋白为作用底物,因此,在原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水平并不增高,而FDP水平增高。在其它一些病理情况下,诸如DIC时,两种的变化基本平行。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被凝血酶水解后,相继释

IL36靶点药物细胞筛选模型药

IL-36和IL36R通路在人体的炎症反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炎症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属于IL-1家族成员。IL-36亚家族由3种相似的激动性配体IL-36α、IL-36β、IL-36γ和IL-36拮抗性配体(IL-36 receptor antagonist, IL-36Ra)组成。IL-3

白细胞介素36受体拮抗剂缺陷 解开无菌性脓疱病病因之谜

  白细胞介素(IL)36受体拮抗剂(IL36Ra)由IL36RN基因编码,属于IL-1家族,可通过竞争性拮抗IL-36受体,抑制IL-36促炎症作用。研究发现,IL36Ra缺陷(DITRA)与多种无菌性脓疱病的发生有关。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IL36Ra在皮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IL36α、IL3

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

  一、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ICD-10:L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二)

  3. 染色步骤:    ( 1 )先用甲醇固定 2 ~ 3 分钟。    ( 2 )将血或骨髓涂片放置 姬 姆萨使用液 15 ~ 30 分钟。    ( 3 )涂片用自来水冲洗,在室温中干燥待查。    (五)瑞 氏及姬姆萨 染色液的鉴定:刚配好或放置一个月以上的染液可进行下列鉴定:    1

妇科肿瘤患者血浆D- 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妇科肿瘤患者因肿瘤负荷、手术创伤等原因,凝血系统的平衡状态常被打破,容易出现出血或血栓性疾病。凝血功能的变化在肿瘤中日益受到重视,一方面某些肿瘤通过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而引起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血小板一纤维蛋白栓子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癌肿生长与转移。     癌症患者体内存在异常的凝血状态,血栓形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