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杂食性鱼类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鱼类在维持湖泊食物网结构与功能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杂食性鱼类是指同时以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为食的鱼类,可至少从两个营养级中获取食物来源。例如,鲤可摄食摇蚊幼虫、水蚯蚓和植物碎屑;鲢、鳙可摄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因此,杂食性鱼类可通过多种途径(多个营养级)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中,鱼类群落调控是一种重要手段,其重点在于通过去除或降低杂食性鱼类的生物量,达到改善水环境条件、促进沉水植物生长的目标。在热带生态修复湖泊中(如惠州西湖),杂食性鱼类生物量会逐渐恢复至修复前的水平,其中主要以鲫、罗非鱼等个体较大的杂食性鱼类为主;而小型杂食性鱼类逐渐发展为亚热带湖泊生态修复后(如蠡湖)鱼类群落的优势种(如麦穗鱼、鲹、鳑鲏等)。已有研究多关注大型杂食性鱼类(如鲤等)对水质、透明度、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学界缺少对小型杂食性鱼类的研究,对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与作用的了解相对匮乏。 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阅读全文

亚热带生态所在土壤线虫生物量研究方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土壤线虫是土壤多细胞动物中数量最多的种类,由于其食性广泛,它们在土壤食物网中占据多个营养级的重要链接,调控着养分矿化、周转和供给等生态系统关键过程与功能。前期研究多以线虫密度作为评价指标探讨其与生态系统关键过程与功能的关系,然而与这些过程和功能直接相关的线虫生物量这一指标却很少被使用。这主要是由

缓解哮喘,鱼类饮食试一试

  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  最新这项发表在《人类营养学杂志》、题为“Efficacy of a Mediterranean diet supplemented with fa

鱼类毒素或可有效治疗癌症

  有时候致病菌或许也可以作为特异高效性的杀伤性武器,近日来自弗莱堡大学的科学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发现,一种鱼类毒素或许可以作为特殊药物来有效治疗癌症。  致病菌耶尔森菌属细菌可以引发人类黑死病及严重的胃肠道感染,文章中研究者Klaus Ak

摩托艇噪音让鱼类“很受伤”

  近日,埃克塞特大学船舶专家领衔的一项研究显示,来自摩托艇的噪音正在使鱼变成“坏父母”,并降低了幼鱼的存活率。此外,摩托艇发动机的声音还扰乱了珊瑚礁鱼类,从而改变了它们父母的行为,使“鱼爸爸”不能很好地保护鱼仔,也不再能提供喂养和与后代进行互动。  此项研究在超过12天的38个鱼巢周围,播放天然礁

海水变暖使某些鱼类面临生存极限

  近日,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项澳大利亚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世界部分区域的海水温度升高,一些鱼类物种濒临灭绝,海水温度升高使他们的生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这份报告是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及工业研究组织海洋生态学家朗・施雷瑟(Ron Thresher)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

鱼类体色相关的新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的院罗非鱼和鲤鱼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撰写的论文“Fish pigmentation and coloration: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aquaculture perspectives”在渔业领域顶尖期刊《Reviews in Aquac

太平洋漂浮垃圾威胁鱼类生存

  科学家日前发现,太平洋上存在着一个面积庞大、洋流缓慢的海水漩涡。该区域漂浮了大量的垃圾,而区域内小型鱼类每年可以吞没2.4万吨的塑料垃圾。  这一名为“大太平洋垃圾带”的海域,能够吸收塑料等废弃物。在太阳运动和潮汐运动的影响下,该水域能够缓慢地将垃圾分解为小碎片,最后导

鱼类通过调整生理机能适应海洋酸化

    人类驱动的全球变化正在挑战科学界,让他们了解在不久的将来海洋物种可能如何适应预测的环境条件(例如缺氧、海洋变暖和海洋酸化)。海洋吸收大气中人为二氧化碳的影响(即海洋酸化)传播到整个生物层次,从纳米尺度上的生命组成部分的变化到通过生态系统过程及其特性的有机体、生理和行为。  为了在pH值降低的

多氯联苯对鱼类有那些伤害

多氯联苯,是一系列不同含氯量的多氯代物的混合物,主要代表物是C12H12Cl10,多氯联苯在除特殊高温下一般具有不可燃、低电导率以及化学稳定性和难生物降解的特点,适合于一些电力设备、液压设备和导热系统中,已被用作绝缘油、阻燃剂、导热剂、液压油、增塑剂、杀虫剂添加物、滑润剂、切削油、密封剂和堵漏剂等,

食品检测有毒鱼类的种类

鱼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水产品我国鱼类约数千种,其中有毒鱼类为数百种。有人将有毒鱼类区分为主动毒素鱼类和被动毒素鱼类。前者有一个较发达的产毒器官,作为防御和进攻的武器,如蚰科、虹科中的鱼类;后者是体内含有毒素,人们在食用时才引起中毒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海中,不同种类的鱼,其毒性不同。几种主要的有

水生所:洱海鱼类生态调控研究方面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态系统健康学科组研究人员对云南高原湖泊洱海的鱼类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调控开展了多年持续研究工作。近日,研究团队在围绕洱海鱼类生态调控与藻类水华控制问题上取得了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Water Research和Ecological Informatics上。  已

运用鲤科鱼类系统发育重建长江水系的演化历史

  现代长江的起源及南亚、东亚水系的演变,与新近纪青藏高原隆升和现代亚洲季风系统建立相关。然而,准确刻画长江水系的时空演变规律颇具挑战性。之前的地质学研究基于不同的采样地点、测年方法和替代指标进行估算,认为古金沙江在“第一湾”开始改道东流和三峡贯穿的时间从始新世到最近的更新世均有可能。  河流的地貌

青藏高原新生代生态演变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特别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古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紧密合作,于藏北渐新统地层中发现的大量保存精美的高度多样化的动植物化石更是首次呈现了高原隆升前古近纪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近日,古脊椎所邓涛等在《科学

水电专家驳长江生态崩溃说-称正变“越来越好”

  今年8月15日,一篇题为《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文章发表后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张博庭3日在昆明表示,对于整个长江流域来说,包括人在内的生态环境,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11月1日至3日,水电2013大会——中国大坝协会2013学术年会在

淡水渔业捕捞对河湖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淡水渔业捕捞是湖泊、水库和河流等水生态系统面临的一个主要人类活动压力,过度捕捞通常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自然种群结构发生变化,有时可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从全球范围来看,内陆水域主要存在两种渔业捕捞方式:一种是针对目标鱼类的选择性捕捞,另一种是针对整个鱼类群聚的非选择性捕捞。针对整个鱼类群聚的非选择

青藏高原野生鱼类汞富集显著

  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开展了青藏高原野生鱼类汞含量调查研究,发现在高原水体汞含量非常低的背景下,野生鱼体的汞含量相对较高,具有显著的富集作用。这与我国其他地区相对高汞污染环境中鱼体汞含量相对较低的结果形成鲜明对照。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  汞是一种可在

多种外来物种被放生至长江-专家称严重威胁当地环境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长江当涂水域鱼类监测站在检测中发现:安徽马鞍山江段出现多种外来物种,这些外来“洋生物”不少是被人们放生进入长江的。专家呼吁:外来物种不能随意放生,否则会对长江水生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   长江当涂水域鱼类监测站在对鱼类资源抽样调查时发现:马

澳大利亚发生大规模鱼类死亡事件

   在澳大利亚达令河,成千上万条原生鱼在蓝绿藻大规模暴发和一些极端天气出现后死亡。据报道,两次大规模死亡事件发生在新南威尔士西部的梅宁迪附近。第一次发生在去年年底,第二次发生在近日。  蓝绿藻在温暖水域迅速蔓延而爆发,这在干旱期间并不少见,但这种藻类不会直接引发鱼类大规模死亡。新南威尔士初级产业部

杭州余杭发现鱼类新物种苕溪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44.shtm 中新网杭州2月19日电(张煜欢)近日,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在杭州余杭的野外调查中发现了一个鱼类新物种——苕溪鱲(Zacco tiaoxiensis),系一种鲤形目鲤科鱲

南师大:联合分析鱼类缺氧适应机制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是亚洲知名的经济鱼类。然而,突然缺氧会导致其死亡。研究鱼类缺氧适应的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理解鱼类物种和缺氧信号通路的演变,也将指导缺氧耐受鱼种的培育。尽管如此,对于鱼类miRNA与mRNA的基因调控网络,以及缺氧应答相关的信号通路仍然知之甚

早期鱼类游泳速度如何演化?最新研究揭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18.shtm 中新网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早期鱼类游泳速度如何演化?传统的“积极的捕食策略倾向导致有颌类起源”假说是正确答案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

全国首个鱼类南繁基地在广州开工

1月8日,我国首个以鱼类为主的南繁基地——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在广州市南沙区渔业产业园开工。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刘少军,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以及各大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相关代表出席开工仪式。 南繁是指利用我国南方地区冬春季节气候温暖的优势条

全球首次!湖北发现3个鱼类新物种

5月21日,记者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历时8个月完成的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已公布,在全球首次发现3个新物种。 日前,湖北省国际生物多样性宣传日活动在恩施州建始县举办。会议透露,在宜昌市点军区、恩施州巴东县和神农架林区发现薄鳅属、盘鮈属和荷马条鳅属鱼类3个未被描述的新物种。 湖北省生

鱼类行为与能量代谢研究技术方案

研究案例——气候变化对鱼类行为与能量代谢的影响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海洋是气候系统储存能量的主要载体,气候变化给生活于其中的鱼类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气候的变化影响着各大洋的气候变化模式以及海洋环境要素(海水升温,海水酸化、富营养化,海水含氧量变化,

美用化学方法给相近鱼类“换”脑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4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经由化学物质处理,一种处于胚胎状态的鱼类大脑可发育成近亲鱼类的大脑。研究同时发现,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关于大脑进化的“后即大(Late equals large)”理论并不适用于该鱼类。研究论文发表在5月3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研究发现热应激影响鱼类肌肉品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29.shtm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如厄尔尼诺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在全球范围内,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将一些热量和水分转移到大气当中,极易造成持续的气温升高,对

我国完成首个鱼类基因组测序项目

  记者8月5日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获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已联合完成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绘制了半滑舌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我国完成的第一个鱼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使半滑舌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测定了全基因组序列的鲽形目鱼类。  据了解

全球首次!湖北发现3个鱼类新物种

5月21日,记者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历时8个月完成的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已公布,在全球首次发现3个新物种。 日前,湖北省国际生物多样性宣传日活动在恩施州建始县举办。会议透露,在宜昌市点军区、恩施州巴东县和神农架林区发现薄鳅属、盘鮈属和荷马条鳅属鱼类3个未被描述的新物种。 湖北省生

海洋热浪对鱼类生物量影响“微乎其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25.shtm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海洋热浪对底栖鱼生物量的影响有限。虽然某些情况下,短期热事件之后确实会出现生物量减少,但这不是规律而是例外。这种变数出现的原因令人好奇。气候变化被认为与极端温度事件

丹麦:海上风电场有利于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整个欧洲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也在迅速扩大。丹麦研究表明,这些风力发电厂有利于生态系统。   丹麦为了实现到2050年完全使用非化石燃料这一目标,已建成了12个海上风力发电厂。其中包括一个坐落在北海角的全球最大风电场。为了证明这些风电场对鱼类生活是否有影响,丹麦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