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卫星将助力海联网建设,保障海洋效益

2020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12月4-5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华智能科技”)董事长陈融圣出席了4日召开的“创新合作 5G赋能产业高峰论坛”平行论坛,围绕5G时代的创新实践等话题,分享了他对于5G应用场景的体会和感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随着5G应用逐渐开花落地,海洋效益将如何保障?对此,陈融圣提出卫星海联网的达华实践。海联网分为岸网、海洋网和船网三个网。岸网基本百分之百是利用的5G通讯能力,用5G的覆盖来实现应用。海洋网部分靠近岸面的部分也是采用的5G和4G信号,超过70公里或者20公里海域以外的,开始采用Ku、Ka波段的卫星来实现海洋上的覆盖。船网就像路面上的车联网,实现船跟岸、船跟船、船跟海之间的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发......阅读全文

5G+卫星将助力海联网建设,保障海洋效益

  2020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12月4-5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华智能科技”)董事长陈融圣出席了4日召开的“创新合作 5G赋能产业高峰论坛”平行论坛,围绕5G时代的创新实践等话题,分享了他对于5G应用场景的体会和感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3类海洋卫星融合产品

今天(3月23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了3类海洋卫星融合产品,产品分别为全球1/4°分辨率,重点区域1/8°分辨率的海面高度融合产品;时间间隔为6小时、空间分辨率为25km的全球海面风场融合产品以及空间分辨率为5km,每天两次的海面温度融合产品。 产品将应用于海洋环境预报、气象预报等领域,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3类海洋卫星融合产品

   今天(3月23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了3类海洋卫星融合产品,产品分别为全球1/4°分辨率,重点区域1/8°分辨率的海面高度融合产品;时间间隔为6小时、空间分辨率为25km的全球海面风场融合产品以及空间分辨率为5km,每天两次的海面温度融合产品。  产品将应用于海洋环境预报、气象预报等领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7月9日晚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携手远征一号S上面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谢志丰介绍,本次任务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首次实现了北京

中法海洋卫星获得首批海洋动力环境数据

  记者5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中法海洋卫星在轨运行1个月以来状态良好,已获取首批海洋动力环境数据。中法双方科学家确认,卫星上装载的两个微波载荷获取的海面风场与海洋波浪谱等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结果与真实海况基本一致。  中法海洋卫星于10月29日发射升空。据中法海洋卫星首席科学家、在轨测试工作组组长刘建强

卫星互联网:让全球处处有信号

有了卫星互联网,就意味着天上成百上千颗卫星,能时刻与地球上的手机、轮船、飞机、汽车等交换信息——身处大山里,也不必发愁没信号,仍然可以尽情地网上“冲浪”,无论是在陆地、海上或者空中,都可以准确获取货物的位置、温度等信息,船舶在哪儿、飞机实时动态都可“一目了然”;甚至全球农作物长的怎么样、有没有发生病

我国海洋卫星实现系列化

  16日上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中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该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探测能力。  按照中国海洋卫星发展规划,我国将按海洋水色环境(海洋一号,HY-1)卫星、海洋动

渔业船联网构建技术-助力“透明海洋”观测

   日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重大项目“渔业船联网构建技术与示范应用”实施方案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  据了解,该项目是海洋国家实验室“透明海洋”立体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技术在海洋观测和渔业管理领域的拓展应用。由中国工程院潘德炉院士、周志成院士和赵春江院士等同行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进一步壮大自然资源卫星体系,对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

中国海洋卫星二十年

  大力发展、广泛应用海洋卫星,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技术手段。从2002年5月15日我国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卫星发射至今,已经过去20年。作为中国海洋卫星的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持续深入探索、顽强刻苦攻关,推动卫星性能不

巴阿决定共同开发海洋监测卫星

  据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网站报道,巴西与阿根廷两国副外长和项目负责人在日前的会晤中宣布,在“巴西—阿根廷一体化与协调”框架内,巴西空间署和阿根廷国家空间行动委员会将共同开发名为“歌鸫—海洋”的海洋监测卫星。   该卫星将能够观测海洋颜色、监测石油勘探、进行海岸地区管理、帮

我国将提高海洋卫星信息获取力

2月1日,《“十二五”海洋业务卫星(“海洋一号C/D”和“海洋二号B”)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评审。评审专家组认为,“海洋一号C/D”和“海洋二号B”卫星将显著提高我国对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信息的获取能力,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目标提供立体海洋观测服务。  据了解,“海洋一号C/D”卫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进一步壮大自然资源卫星体系,对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进一步壮大自然资源卫星体系,对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进一步壮大自然资源卫星体系,对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

海洋一号C卫星:五大载荷助力海洋事业发展

   近日,海洋一号C卫星(HY-1C)搭载长征二号丙火箭,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卫星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三颗卫星,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十二五”海洋业务卫星的首发星。 记者从卫星的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我国“海丝一号”卫星助力汤加救灾

近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发生火山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多国专家分析认为,这可能是30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底火山喷发。    目前,“海丝一号”数据已提交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并由其提供给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南太平洋委员会、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地球观测组织、

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开展海洋立体调查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28日在南极罗斯海围绕海洋微塑料、人工放射性核素、海洋保护区等展开业务化观测。  据科考队大洋队队长罗光富介绍,科考队在罗斯海海域布设了3条断面、19个观测站位,从海下几十米到几千米不等,形成海洋立体调查网,开展海面微塑料拖网、海洋水体调查、海底地形地貌勘测等业务。  调查

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

气象领域是最早应用我国北斗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在边远台站和海岛,气象实测数据最先通过北斗导航系统试验卫星传到中心预报服务部门。早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建设之初,在中国北斗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中国气象局就开展了基于北斗MEO试验卫星的北京上空大气水汽探测试验,参与了奥运气象保障,

航天如何赋能海洋产业?专家建言

航天如何赋能海洋产业?11月15日至17日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举行的“科创中国”航天赋能助力深海产业创新论坛上,院士、专家认为,中国的卫星已联网成星座,用好其高、快、宽、全的“天眼”优势,可促进蓝色海洋经济发展。 “认知海洋、经略海洋的基础是观测海洋,对海洋的立体观测,海洋卫星不可或缺。”中国工程

工信部、海洋局共建哈工大船海学科-加强海洋强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海洋局近日签署共建协议,以进一步支持哈工大在海洋科学和船舶工程学科领域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海洋经济发展,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协议:工业和信息化部继续给予哈工大政策支持,进一步探索和构建跨省办校区发展建设的有效模式,支持哈工大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伊朗“海亚姆”遥感卫星搭乘俄罗斯火箭升空

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朗“海亚姆”遥感卫星9日搭乘俄罗斯“联盟-2.1b”运载火箭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并成功进入目标轨道。 据报道,伊朗航天局已收到“海亚姆”遥感卫星发回的首批遥测数据。该卫星的遥测数据将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调查水资源、应对自然灾害和勘探矿产等方面。 伊朗通信和

20年,中国海洋卫星服务遍及全球

大力发展、广泛应用海洋卫星,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技术手段。从2002年5月15日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卫星发射至今,已经过去了20年。作为中国海洋卫星的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持续深入探索、顽强刻苦攻关,推动卫星性能不断提高、应用日益广泛、效益更加显著、服务遍及全球。万里

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

  北京时间8月16日6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成功送入太空。  “海洋二号”卫星主要任务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监测手段,可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报、预警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并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

中国首次在阿蒙森海开展海洋地质作业

1月30日,科考人员将岩芯从重力柱状取样器中取出。   当地时间29日至30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的大洋考察队在南极阿蒙森海地区进行考察。这是中国首次在阿蒙森海开展海洋地质作业,所获数据将弥补中国在该区域研究的空白。

多地违法用海捅出海洋生态“窟窿”

   近日,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回函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称,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填海项目涉嫌违法用海,国家海洋局已暂停审查该项目用海预审申请。在这背后,我国部分近海海域资源供需矛盾逐渐突出,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冲突开始显现的问题不容忽视。《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我国沿海部分省份调研发现,由于环评刚性不足、监管不

海洋光学30年-|-从小鱼到机遇之海

Ocean Insight最近被评为《奥兰多商业杂志》的2022年最佳工作场所,该杂志表彰佛罗里达州中部的领先雇主。海洋光学起步于80年代末,由联邦拨款资助的海洋pH传感器。作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海洋团队需要一个紧凑的光谱仪,以适应一个小型的水下外壳,并惊讶地发现没有这样的仪器。因此,他们自己做了一

科学家提出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计划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38.shtm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杜岩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董晓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研

科学家提出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OSCOM)计划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4_4782096.shtml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杜岩、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董晓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研究员蒋兴伟,以及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

中法海洋卫星明年上天-将实现同步观测风浪

  记者7日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获悉,中国与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将于2018年上天,在全球范围内观测海洋表面的风浪。图片来源网络  中法海洋卫星中方科学组组长、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建强同时介绍,“十三五”期间还将发射包括海洋一号C、D卫星及海洋二号B、C卫星在内的9颗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