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京将打造诺奖实验室

1月23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草案提出,北京将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推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建设顶级科学家及急需人才科研项目“绿色通道”;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各类创新主体与外资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打造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草案还提到,要加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支撑,聚焦能源、物质生命、空间等重点学科领域,以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核心,布局一批前沿领域交叉研究平台,完善互为支撑交叉协同的设施体系。......阅读全文

北京将打造诺奖实验室

  1月23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草案提出,北京将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推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建设顶级科学家及急需人才科研项目“绿色通道”;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各类创

他们是如何拿到诺奖的——来自诺奖实验室的内部报告

  刚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Moser夫妇的实验室中,有一对中国夫妇——张生家和叶菁,他们与Moser夫妇已经合作了五六年的时间,并在此次获诺贝尔奖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生家、叶菁夫妇与Moser夫妇合影  在本届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布的当天,赛先生联系了张生家夫妇表示祝贺,在谈话中张生

每年1个诺奖 日本诺奖“井喷”的背后是什么?

  12月10日11点,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今年,日本诺奖得主俱乐部再添一员,名城大学教授吉野彰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共享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至此,日本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已攀升至24人。自2000年以来,日本更是以平均每年1人获得诺奖的速度,引发广泛关注。  日本诺奖“井喷”

预测诺奖 有章可循?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学盛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即将在10月初陆续进行。美国时间9月21日上午,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也发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奖”名单,以预测在今年或不久的将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以下简称诺奖)的科学家。这是诺奖开奖前一项颇为有趣的活动,也成为科学圈这段时

深圳有望再添一家诺奖实验室

  9月21日上午,2017深圳国际BT峰会和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峰会以“发展智慧大健康,打造产业新引擎”为主题,囊括两大主题演讲、两场高端对话、12个专业论坛等重点活动。包括多位中外科学院院士和世界知名生物企业CEO在内的近百位嘉宾参会,他们围绕生物科技发展中的热点

2023“诺奖风向标”斯隆奖揭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060.shtm 当地时间2月15日10点,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3年斯隆研究奖获奖名单。2023年共有125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其中,有近30位华人学者。 斯隆奖素有“诺贝尔风

“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揭晓,光遗传学会不会获诺奖?

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零点,有 “诺奖风向标” 之称的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公布,三位在光遗传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获得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发现了可以激活或沉默单个脑细胞的光敏微生物蛋白,并将其用于开发光遗传学——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

多数“诺奖”出自那个领域?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2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最近十多年,诺贝尔科学奖一半以上的桂冠“花落”五大研究领域:粒子物理学、细胞生物学、原子物理学、神经科学和分子化学。  在最新研究中,斯坦福大学的约翰·约阿尼迪斯及其同事梳理了1995年至201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结果发现,在

2014年沃尔夫奖揭晓 被称诺奖前哨

  据沃尔夫奖(Wolf Prize)官方网站消息,2014年沃尔夫奖获奖名单现已出炉。今年沃尔夫奖共颁发五个奖项,来自台湾地区、美国、瑞典、加拿大和丹麦的七名科学家和一名艺术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   绘画/雕刻奖   Olafur Eliasson,丹麦艺术家。   化学奖

艾杰尔-飞诺美“实验室级制备创新奖”Antop奖进入大众评审

  立秋已过,白露将至,2021年ANTOP奖也进入了激烈的白热化评审阶段。由艾杰尔-飞诺美申报的“ 实验室级制备创新奖”Antop奖已经进入大众评审阶段。  奖项主体:OCTOPUS PLUS高压制备液相系统  奖项名称:实验室级制备创新奖OCTOPUS PLUS高压制备液相系统  申报理由  A

在诺奖实验室读博,让他对科研“开窍”了

胡金波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是唯一一位“集齐”中英美三国化学会氟化学奖的科学家:提出的“负氟效应”被写进教科书;发展了多个新型氟化学合成试剂,其中两个被命名为“胡试剂”,目前这些试剂已经被超过250家公司和研究机构使用了500多次;所发展的氟碳链可控延长等新型氟

诺奖获得者来千岛湖建实验室

   7月3日中午,在千岛湖畔億美国际医学抗衰老中心,一位西装革履的外国学者走上讲台发表演讲,他就是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  莫索尔是挪威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科技大学卡夫利科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记忆生物学中心创始主任。莫索尔和妻子在过去数十年中领导了一系列

日本屡屡斩获诺奖原因何在

  引言: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花开遍野”,而中国却在诺奖上收获无几。中日文化等方面相近,到底日本在国家政策制度和科学文化方面有哪些特点,又是如何帮助其科技进步的呢?  谈到科技兴国,人们常常拿美国做标杆,认真研讨美国的政策、法令、机制、做法,因为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但作为一个典型的西方国

Nature:诺奖蛋白又获突破

科学家们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获得了处于生理环境且原封未动的G蛋白偶联受体三维结构,展示了生理条件下G蛋白偶联受体在磷脂膜中的天然形态。这一突破性的成果提前发表在十月二十一日的Nature杂志上。 CXCR1蛋白是一种A类视紫红质样G蛋白偶联受体,它能够与炎症信号白介素8结合,并通过细胞内的G蛋白触发

别让“冲击诺奖”变成科研包袱

  日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正式发布。据《人民日报》报道,这项启动于2012年9月的“万人计划”,将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一万名高层次科研人才,其中包括100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这一消息经某些网站“标题党”转载后,引发巨大争议。   事实上

“引文桂冠奖”发布 哪些人有望获诺奖?

  来自七个国家的19位科学家荣获“引文桂冠奖”  迄今为止,已有50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  其中29位在获奖两年内即斩获诺奖  科睿唯安学术研究事业部(Web of Science Group)9月24日公布了2019年度“引文桂冠奖”名单,来自七个国家的19位世界顶尖研究人员获奖。根

本庶佑获诺奖:奖是真奖 药非神药

   10月1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宣布,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本庶佑获奖的理由是:发现抑制人体免疫能力的物质并弄清其机制,对研制癌症药物Opdivo(Nivolumab)、确立“癌症免疫疗法”作出了贡献。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2日报

今年底,深圳将迎来第六家诺奖实验室

  在高交会期间举办的新材料产业前沿发展高峰论坛上,深圳市科创委副主任邱宣透露,深圳近年来出台了系列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互结合的新材料创新体系,新材料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6年深圳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700亿元,同比增长19.6

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诺奖实验室落户大鹏

  昨日,由大鹏新区管委会、深圳大学、深圳市鸿美诊断技术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诺奖实验室在2017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上签约,力争成为深圳布局全球“创新圈”十大行动计划中的十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之一。同时,“全国多中心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研究项目正式启动,邀请全国20家区域中心医

什么成果才能获诺奖?原创性工作是走向诺奖唯一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轰轰烈烈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告一段落了,这一届诺贝尔奖的感叹声很多。有人感叹日本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奖,至今已经有18次了;有人感叹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命运坎坷,在以副教授职称退休只有1年左右的时间里,奇迹般的获得了诺贝尔奖,并成为她所在大学唯

奖金超诺奖,最高科技奖更有“分量”

  最高科技奖从500万提高到800万,且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这更能实现科技奖励的价值,鼓励科学家追求科技创新。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进行了调整。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由设立之初的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奖金分配结构调整,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国

诺奖得主贾埃弗:中国没有诺奖也没什么

9月30日,诺贝尔奖得主贾埃弗(左)和奥谢罗夫(右)做客首都科学讲堂。   9月30日,诺贝尔奖得主伊瓦尔·贾埃弗和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做客首都科学讲堂,与北京居民分享他们在科学上的发现和获得诺奖的经历。对于中国至今无人获得诺贝尔奖,贾埃弗表示,“没有诺奖也没什么。”   贾埃弗说,他1974

“怎么得诺奖?”新任诺奖得主说“要有平常心”

北京10月12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思源报告厅内,数百名师生翘首以盼。在热烈的掌声中,满头华发、一身黑色西装的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缓步走来,微笑着与师生们挥手致意。  本月初,这位著名科学家与加拿大女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共同荣获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据了解,他们发明的“啁啾脉冲放大技术”为实

诺奖之后,大脑GPS系统再获突破

  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车长什么样,但常常想不起把它停在哪儿了。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显微手术,在大鼠身上复制了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中风和阿尔茨海默症对大脑造成的破坏。  网格细胞和定位细胞组成了大脑的GPS系统,John O’ Keefe、May-Britt Moser和

《自然》文章:漫长等待威胁诺奖地位

  诺贝尔奖候选人常常需要等待20多年才能得到这个科学上的最高荣誉。近日,《自然》杂志刊登了芬兰阿尔托大学Santo Fortunato及其同事撰写的文章,研究人员表示这磨人的等待过程将会越来越常见,甚至会发展到原本有机会得奖的候选人活不到颁奖典礼那天。   在 1940年以前,诺贝尔物理学奖

大隅良典获诺奖启示

  2016-01-03,18:11分的标题:大隅良典对获诺奖表示惊讶,称"我在实验室″。  启示:  1,研究大方向选择的准确的重要性。  2,科研成果是在实验室幹出耒的,说明了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必要性。  3,日本知名学者大隅良典70多岁了,还在实验室工作。这让拿国

日本诺奖“井喷”对我国的启示

  2016年诺贝尔奖即将颁奖。日本近年来出现的诺奖“井喷”现象引人深思。   自今年诺奖科学奖评审结果揭晓后,日本已有22人荣获诺贝尔科学奖(含两名日裔美籍物理学奖得主)。在迈入21世纪的最初17年里,日本平均每年都有1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数仅次于美国,将过去的诺贝尔奖强国——英国、德国、法

李侠:后诺奖时代的生存

   每年十月的“诺奖季”,都像是一场“狂欢”。然而“狂欢”过后,难免有五味杂陈之感。联想到最近一段时期,国内几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相继离世,其所释放的信号让人心忧: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生存状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基础条件改善乏力的背景下,过度激励的政策却让未来变得更加不可预期。  记得十年前,笔

诺奖肿瘤疗法失灵?原因为何?

恶性肿瘤PD-1/PD-L1抗体免疫治疗方法刚刚斩获今年的诺贝尔奖,不过抗体免疫治疗在部分肿瘤患者治疗中却无效,现在其中一个原因被找到。近日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研究所获悉,该所主任朱波教授团队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在肿瘤患者血液中发现了一类“跑偏了”的红系前体细胞(EPC细胞)。 朱波教授介

由诺奖猜想看医学前沿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15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将于10月5日起陆续举行,届时斯德哥尔摩又将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将不出意外的成为首个颁发的大奖。这两天,各类研究机构、专业网站纷纷推出预测名单,生物医药领域陷入“押宝狂欢”。这场科学界的预测游戏倒是为人们管窥这些年的医学新风向提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