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所揭示CD146促进肥胖发生的分子机制

1月2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卜鹏程课题组与中科院院士阎锡蕴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上,合作发表了题为CD146 is a Novel ANGPTL2 Receptor that Promotes Obesity by Manipulating Lipid Metabolism and Energy Expenditure的论文,首次报道了CD146分子在脂肪细胞分化、脂质代谢及能量稳态中的作用,并探讨了抗CD146抗体AA98治疗肥胖及肥胖并发症的靶向治疗策略。 CD146分子于1987年作为黑色素瘤标志分子被发现。其后30余年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该分子在胚胎发育、免疫应答以及肿瘤、炎症及自身免疫病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功能。阎锡蕴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CD146在胚胎发育早期高表达,在成体正常组织中表达很少,但在脂肪组织却有显著的高表达水平,然而,该分子在脂肪组织中的功能却没有报道。 通过与卜鹏......阅读全文

生物物理所揭示CD146促进肥胖发生的分子机制

  1月2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卜鹏程课题组与中科院院士阎锡蕴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上,合作发表了题为CD146 is a Novel ANGPTL2 Receptor that Promotes Obesity by Manipulating Lipid Metab

生物物理所血脑屏障发育分子调控网络研究获新进展

  8月2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晶晶课题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CD146在血脑屏障(BBB)发育中协同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  BBB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其发育是一个由血管

生物物理所发现CD146促进肿瘤细胞运动的分子机制

 CD146与ERM蛋白质在细胞微绒毛上共定位  7月4日,Oncogen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章题为Recognition of CD146 as an ERM-binding protein offers novel mechanis

人可溶性CD146(sCD146)酶联免疫分析(ELISA)

人可溶性CD146(sCD146)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可溶性CD146(sCD146)含量。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可溶性CD146(sCD146)水平。用纯化的人可

生物物理所发现细胞黏附分子CD146促进乳腺癌进展新机制

  2011年12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CD146, a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ducer, is associated with triple-negative b

生物物理所等在CD146调控细胞迁移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12月13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与动物研究所刘峰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Wnt5a uses CD146 as a receptor to regulate cell motility and convergent extension

生物物理所等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1月13日,《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团队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Macrophagic CD146 promotes foam cell formation and retention during ath

科学家揭示肿瘤细胞迁移分子机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与中科院动物所刘峰小组合作发现,细胞黏附分子CD146作为Wnt5a的受体,激活了非经典Wnt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自阎锡蕴课题组首次报道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点以来,CD146已逐渐成为肿瘤靶向治疗领域

生物物理所Blood: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东京大学结构病毒学和免疫学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D146 is a co-receptor for VEGFR-2 in tumor angi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

揭示脂肪组织巨噬细胞促炎性极化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D146 Associates with Gp130 to Control a Macrophage Pro-inflammatory Program That Regulates the M

揭示血脑屏障发育机制

  记者近日获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晶晶课题组合作,揭示了血管因子CD146在血脑屏障(BBB)发育与功能形成中,协同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日前相继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蛋白质与细胞》上。   BBB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

生物物理所研究发现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6月20日,BLOOD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课题组继发现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标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此项研究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机制,是CD146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标

生物物理所研究人员发现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通过研究,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机制,从而获得了 CD146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标志分子的最直接证据。这是该课题组继发现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标之后的又一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血液学会主办的《血液》杂

阎锡蕴小组发现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通过研究,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机制,从而获得了CD146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标志分子的最直接证据。这是该课题组继发现 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标之后的又一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血液学会主办的《血液》杂志。

人可溶性CD146分子(sCD146)ELISA试剂盒

人可溶性CD146分子(sCD146)ELISA试剂盒 (用于血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其它生物体液内)原理本实验采用双抗体夹心 ABC-ELISA法。用抗人 sCD146 单抗包被于酶标板上,标准品和样品中的 sCD146与单抗结合,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sCD146,形成免疫复合物连接在板上,辣根

生物物理所揭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新亚型的作用及机制

6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课题组在《细胞与分子免疫》(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上,发表了题为A subpopulation of CD146+ macrophages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 by activ

研究揭示CD146使两种细胞极性在时空上相偶联的机制

  6月7日,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团队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孟安明团队合作的题为The signaling receptor MCAM coordinates apical-basal polarity and

人可溶性CD146分子(sCD146)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

原理本实验采用双抗体夹心 ABC-ELISA法。用抗人 sCD146 单抗包被于酶标板上,标准品和样品中的 sCD146与单抗结合,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sCD146,形成免疫复合物连接在板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treptavidin与生物素结合,加入底物工作液显蓝色,最后加终止液硫酸,在450

牙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牙髓干细胞/乳牙干细胞原代培养

实验材料牙髓组织试剂、试剂盒灭菌PBSAMSC培养基胶原酶中性蛋白酶免疫磁珠分选时所需试剂:含1%BSA的PBSA与DPSC反应的一抗用STRO-I(小鼠抗人MSC;IgM)CC9(小鼠抗人CD146 MUC-18;IgG2a)或3G5(小鼠抗人外膜细胞;IgM)仪器、耗材羊抗小鼠IgG-结合或大鼠

DPSCs/SHED的原代培养

                                             DPSCs/SHED的原代培养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 (SHED)Postnatal 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

DPSCs/SHED的原代培养

DCs/SHED的原代培养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 (SHED)Postnatal 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 (DCs)试剂和材料:1.无镁和钙的平衡盐溶液(A);2.MSC培养基:含2mmol/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

  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已经公布了,今年是去年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院士推荐范围、渠道都较以往有较大修改,因此初步候选人数量比上一次2013年增选时大幅减少——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时,共有391人入围初选。而今年的初选入围名单只有157人,还不到2013年的一半。

Isolation-and-Culture-of-Human-Liver-Stem-Cells

Materials and Methods 1. Human hepatocytes were isolated from fresh surgical specimen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hepatectomies. Healthy liver tiss

CD分组表(1996)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协作组会议(HLDA)从1982年起至1996年已召开6届。第一届会议时命名的CD有CD1- CD15。到第六届会议时增加至CD1- CD166(其中CD110-CD113、CD118、CD129、CD133、CD159和CD160空缺)。关于CD的分组,第一届时只有T细胞(T),

骨肉瘤的新细胞起源以及STK11/LKB1对骨癌的发病影响-2

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Lkb1缺陷不会诱导成骨肿瘤样表型 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发现,Ctsk-CKO小鼠的骨膜、骨内膜和松质骨的破骨细胞数量增加。研究人员还利用Ctsk-CKO和Ctsk-Ctrl小鼠的骨髓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TRAP活性定量显示,来自Ctsk-CKO骨髓细胞的破骨

周细胞作为胶质瘤潜在治疗靶点研究进展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脑肿瘤的30%~40%,其中绝大多数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th Organization,WHO)按照病理分

周细胞作为胶质瘤潜在治疗靶点研究进展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脑肿瘤的30%~40%,其中绝大多数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th Organization,WHO

人类骨骼干细胞终于被鉴定出来

  骨骼是一种精密而活跃的器官,它由骨、软骨、脂肪、成纤维细胞、神经、血管和造血细胞的多种组织构成,且具有一定的再生潜力。骨骼功能障碍可引发许多疾病,从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等年龄相关的常见病,到非愈合性骨骼损伤、血液疾病,甚至癌症都可能和骨骼问题有关。目前改善骨骼功能的相关治疗方案仍十分有限,主要原

”骨肉瘤的新细胞起源以及STK11/LKB1对骨癌的发病影响

  成骨肿瘤(osteogenic tumor)是骨组织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包括良性骨形成肿瘤、骨瘤、成骨细胞瘤和恶性肿瘤(又称为成骨源性肉瘤或骨肉瘤)。骨肉瘤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高发,老年人位列第二发病率高峰。由于传统化疗生存效益不理想,因此预后较差,当前迫切需要更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骨肉瘤

“少年杀手”骨肉瘤的新细胞起源以及STK11/LKB1对骨癌-影响

  成骨肿瘤(osteogenic tumor)是骨组织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包括良性骨形成肿瘤、骨瘤、成骨细胞瘤和恶性肿瘤(又称为成骨源性肉瘤或骨肉瘤)。骨肉瘤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高发,老年人位列第二发病率高峰。由于传统化疗生存效益不理想,因此预后较差,当前迫切需要更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骨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