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人类活动在大气湿度升高过程中留下“指纹”

PNAS:人类在使地球变暖时也增加了大气保持水分的能力 一项基于观测证据和气候模型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在导致全球变暖的同时,也对大气的总湿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1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 进行最新研究的是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LLNL)的大气科学家与其他8个国际研究中心的成员。他们通过22个不同的气候系统计算机模型,以及来自特殊感应微波成像器(Special Sensor Microwave/Imager,简称SSM/I)的卫星观测数据发现,全球超过半数海洋近期发生的大气湿度增加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也和1991年菲律宾吕宋岛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没有关系。 论文第一作者、LLNL的Benjamin Santer表示,“人类在使地球变热时也增加了大气保持水分的能力。从1988年至今,每平方米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每十年就会增加0.4......阅读全文

专家详解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适应与减缓并重

  编者按 201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气候变化及其适应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为了帮助各级部门和全社会多方面深入了解《战略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郑国光: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

――关于当前气候变化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  资料图片:这是位于北极附近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条冰川。自1966年以来,这条冰川已缩减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气候变暖速度的两倍,这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郑国光撰文谈全球气候变暖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发生“气候门”事件以来,部分科学家和媒体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质疑,甚至彻底否认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核心结论。极端的意见甚至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闹剧和骗局。这些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困惑。  气候变化科学问题争论和质疑的

首批滨海湿地监测结果拉响升温“警报”

  “从去年5月到现在,我们的4个站累计获得约7600万组数据,总数据量超过30G,大部分数据可以实时在线观测,初步掌握了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力的影响情况。”9月23日,中国地调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主任叶思源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日,“滨海湿地保护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度重要支持方向确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办公厅(室):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2449.8万!这所高校发布采购建设分析测试中心平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海南省教学仪器设备招标中心受招标人海南大学委托,采购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纳米喷雾干燥仪、石英晶体微天平、多功能样品前处理平台、热重-红外图像-气质联用原位反应系统、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光声光谱检测器、差示扫描量热

中国将公布嫦娥工程所摄月球照片

中国探月工程在线访谈实录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等分系统专家做客国防科工委政府门户网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国探月网 (www.clep.org.cn),围绕中国探月的路线图、目标

奥运开幕式人工消减雨备受媒体关注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杨晋辉报道  8月10日,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了“北京气候特点和赛事期间天气展望”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建捷,北京气象台台长、新闻发言人郭虎和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蔷向中外记者就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

国家药监局印发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技术装备等基本标准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技术装备基本标准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配备基本标准的通知 国食药监食[2011]1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逐步建立

低碳经济:地球系统观的实践

  ——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   “近20年,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   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早已

科学家研究发现:北极成海洋酸化“重灾区”

近日,北极圈现32度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数据的集成与精细分析,发现北极酸化水体以每年

有机食品检测技术规范

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为了推动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农业清洁生产,减少和防止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和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保证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的质量,规范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制定本标准。繁殖本标准根据联合国关于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和贸易的指南(

气候变化的原因

  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我们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今日,我们的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     我们何以制造了气候变

《PNAS》八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第五期原子光谱沙龙活动报道

      【导语】第五期原子光谱沙龙上,发言者介绍了更多的前沿应用:如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生物元素标记、单纳米颗粒的ICP-MS新技术来分析痕量元素;利用铅同位素比值的铅指纹技术,来研究和溯源铅暴露及进行高铅血症的临床溯源;在富集/前处

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

今日推荐文章作者为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 著名毫米波专家洪伟教授,本文选自《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发表于《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2016 年第46卷第8 期——《信息科学与技术若干前沿问题评述专刊》,射频百花潭配图。引言随着对电磁波谱的不断探索, 人类对电子学和光学

吴兑:灰霾笼罩中国东部 恢复蓝天至少需二三十年

  近百年来,全球经历了一次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重大变化,灰霾现象就是其中之一。11月22日,在南方都市报与广东科学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型科普系列讲坛活动“小谷围科学讲坛 ”上,来自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吴兑先生做了有关灰霾主题的演讲,为听众揭开个中奥秘。以下为其

科学家称应对极端天气应常态化

  全球气候频走“极端”,今年夏季“水深火热”,由此带来一系列始料不及的影响,让人担忧,又让人反思,气候到底怎么了?  天气异常让多数北半球人始料不及,一贯凉爽的俄罗斯连续两月酷热难耐,一贯少雨的巴基斯坦竟洪水滔天。中国更是罕见地经历“水与火”的双重考验,许多地区地质灾害频发。  出于严谨

应对全球变暖需要全民努力 绿色、低碳才能更好发展

   气候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其中,全球变暖是经常被人们提及的气温问题之一,它使许多国家与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极端天气。那么,全球变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呢?  全球变暖的问题日趋严峻,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北极熊卡通雕像巡展期望引发社会对濒危物种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关注。 

北极:海洋酸化“重灾区”

  日前,北极圈现32℃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中国极地科考船前合影。祁第供图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

关于雾霾,这些你该知道

  近日,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发生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多地出现“爆表”情况,引起舆论高度关注。针对社会公众对于重污染天气存在的一些误读和疑问,本报专门邀请八位权威专家做出解读。  内蒙古、陕西、山西是主要污染源?  误读一:京津冀的雾霾,主要是由内蒙古、陕西、山西这3个省区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

八专家解读重污染天气相关问题

  近日,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发生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多地出现“爆表”情况,引起舆论高度关注。针对社会公众对于重污染天气存在的一些误读和疑问,本报专门邀请八位权威专家做出解读。  内蒙古、陕西、山西是主要污染源?  误读一:京津冀的雾霾,主要是由内蒙古、陕西、山西这3个省区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

温室气体真会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当今地球是否处于一次前所未有的快速变暖过程当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什么?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真的会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吗?  1月13日,在南京举行的“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上,来自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地层学领域的26位院士、500余名专家对地球和生命

环境保护再添“天眼”

  我国最近发射的高分五号卫星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  中国航天近期又有一次引人瞩目的发射。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高分五

符淙斌院士:坐看风云际会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候学家符淙斌   南京大学东南楼,70岁的符淙斌院士的新办公室简约而素净。这幢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筑学大师杨廷宝先生的杰作。窗外,金陵苑满眼的花树在冬日的阳光下,透着江南特有的气息,冬青、雪松的深绿伴着银杏树的深黄,杂着腊梅花初吐的暗香,还有不远处中国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先

环保部发布4月初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成因

  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同中央气象台、京津冀及周边省级环境监测中心会商:4月2日夜间起,扩散条件逐步转差,3日至7日华北地区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其中,5日天津、郑州、安阳、焦作、洛阳等城市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6-7日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郑州、安阳、焦作、洛阳等城市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新型近红外激发纳米探针成功监测生物钾离子浓度变化

  4月18日,《科学进展》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高灵敏和特异的纳米探针用于近红外钾离子成像》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久林研究组、熊志奇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步文博研究组的一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