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刚发表1个月中国学者这篇文章面临撤稿,原因是?

血清素(5-HT)是重要的信号单胺和神经递质。尽管已经报道了几种化学合成的荧光感应器,但要实现对5-HT的长期,细胞特异性和微创成像的体内成像仍然是一个挑战。因此,人们非常有兴趣开发基因编码的5-HT生物感应器。 2020年4月20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艾辉旺课题组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 在线发表了题为“A Fast High-Affinity Fluorescent Serotonin Biosensor Engineered from a Tick Lipocali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探针,显示出快速的反应动力学以及高亲和力,特异性,亮度和光稳定性。适用于在细胞培养,急性脑切片和活小鼠中对生理5-HT动态成像。该文章最终在2021年2月25日发表在Nature Methods (IF=30.82)上。 但是,在2021年3月24日,该文章发表在bioRxiv 被作者撤回,主要原因是关键结论无法重......阅读全文

撤稿网站发布撤稿数量排名 日本学者居榜首

  论文撤稿是学术界司空见惯的事,但你可知,日本一名研究人员撤稿数量接近200篇,着实吓人。这一数据来自Retraction Watch网站近日的一份统计,该统计列出了迄今为止学术界的论文撤稿数量排名。  1,日本前东邦大学麻醉学者Yoshitaka Fujii,撤稿183篇  2,德国前Ludwi

撤稿网站发布撤稿数量排名 日本学者居榜首

   论文撤稿是学术界司空见惯的事,但你可知,日本一名研究人员撤稿数量接近200篇,着实吓人。这一数据来自Retraction Watch网站近日的一份统计,该统计列出了迄今为止学术界的论文撤稿数量排名。  1,日本前东邦大学麻醉学者Yoshitaka Fujii,撤稿183篇(科学网博客相关报道)

撤稿观察主编《自然》发文:月论文撤稿达三百篇

2010年,当Ivan Oransky和Adam Marcus创立学术诚信网站撤稿观察时,他们并没想到会赶上一波大潮。最初,他们估计每个月大概有3篇论文被撤稿。然而在第一年,每个月就有45篇论文被撤,到了去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300篇。 截至2018年,在撤稿观察的数据库中,论文撤稿数量

韩春雨《自然—生物技术》撤稿:撤稿是否等同学术造假?

  在身陷学术争论,被质疑是否具有可重复性一年后,英国《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韩春雨团队的撤稿声明:“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韩春雨称,撤稿是出于“科研记录的完整性”的主动行为,并表示“实验还需继续论证和完善”。  “新华视

之前撤稿率100%丨Science发函!或首次撤稿中国文章

  今天,Science一则“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震动中国学术圈。  东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团队此前登上Science的研究,在被举报质疑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文章的多处图片与先前发表的文章高度相似后,现在由Science官方作出回应。  而“Ed

2021撤稿盘点:十年灌水无人问,一朝撤稿天下知

  知名学术媒体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近日回顾了2021年重大的撤稿事件,长期造假、恶意灌水、反科学等等现象不一而足。这更丰富了我们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而撤稿本身作为学术圈的自净化手段,甚至也难逃厄运,被某些群体或企业利用起来干预学术进程。这也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撤稿制度是如

“公鼠怀孕”论文一波三折:发表到撤稿再到停止撤稿

6月上旬,一篇在在线学术期刊bioRxiv预印本发表的研究论文《A rat model of pregnancy in the male parabiont 》让“公鼠怀孕”的话题引起广泛争论,让科研的伦理问题再次受到关注和讨论。论文作者为海军军医大学博士张荣佳和教授刘玉环。对于动物实验,科学家们需

2021撤稿盘点:十年灌水无人问,一朝撤稿天下知

  知名学术媒体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近日回顾了2021年重大的撤稿事件,长期造假、恶意灌水、反科学等等现象不一而足。这更丰富了我们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而撤稿本身作为学术圈的自净化手段,甚至也难逃厄运,被某些群体或企业利用起来干预学术进程。这也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撤稿制度是如

2021撤稿盘点:十年灌水无人问,一朝撤稿天下知

  知名学术媒体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近日回顾了2021年重大的撤稿事件,长期造假、恶意灌水、反科学等等现象不一而足。这更丰富了我们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而撤稿本身作为学术圈的自净化手段,甚至也难逃厄运,被某些群体或企业利用起来干预学术进程。这也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撤稿制度是如

五部门回应《肿瘤生物学》批量撤稿事件

  6月14日下午,科技部、教育部、卫计委、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协,就今年4月20日斯普林格旗下《肿瘤生物学》撤销中国学者107篇论文一事做出初步调查回应。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告诉媒体,此次撤稿事件情况复杂。论文集中被撤稿影响十分恶劣,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广大科技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