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Research|嵌段共聚物稳定的卤化铅钙钛矿纳米线

基于卤化铅钙钛矿(LHPs)的太阳能电池的迅速发展,促使其他密切相关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这种材料的胶体纳米结构显示出优越的光电性能。特别是一维LHPs纳米线在高度定向时表现出各向异性的光学特性。然而,由于它们的离子特性,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实际应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 Paul Alivisatos、杨培东教授等人介绍了一种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嵌段-聚(4-乙烯基吡啶)(PS-P4VP)对胶体CsPbBr3纳米线的表面进行化学修饰。所制备的核壳纳米线具有增强的光致发光性能和良好的抗水胶体稳定性。利用稳定性增强的优势,进一步应用改进的Langmuir-Blodgett技术组装了高排列纳米线单层膜,并研究了其各向异性光学特性。相关研究以“Lead halide perovskite nanowires stabilized by block copolymers for Langmuir-Blodge......阅读全文

半导体所在锑化物纳米线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III-V族半导体纳米线凭借其独特的准一维结构和物理特性在纳米晶体管、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光电探测器等方面有着重要潜在应用,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特别是,三元合金InAsSb纳米线除了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极小的有效质量外,其可调的带隙以及电、光学性能使其成为红外探测器的理想材料。目前,国际上广泛

铜纳米线薄膜可显著降低电子设备成本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纳米结构,其具有降低手机、电子阅读器和iPad等显示器制造成本的潜力,亦能帮助科学家构建可折叠的电子产品并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目前已进入商业制造阶段。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先进材料》网络版上。  该校的

上海微系统所团队揭示氧化锌纳米线的纳米尺度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昕欣课题组首次采用原位电镜(TEM)观测技术并结合热力学参数测量验证,从原子级层面揭示了氧化锌纳米线纳米尺度的构效关系机理。  该研究采用原位TEM技术实时观察了两种不用尺度ZnO纳米线在SO2气氛下的形貌演变,表明小尺度Z

百余根硅纳米线阵列监测循环肿瘤DNA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李杜娟通过引入高效能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在癌症早期诊断以及术后监控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生物传感器是一类用于检测特定分析物的分析设备,通常由生物识别元件、换能器和电子检测

挪威研制最新半导体新材料砷化镓纳米线

  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半导体工业复合材料“砷化镓纳米线”,并申请了技术专利,该复合材料基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在未来半导体产品市场上将极具竞争性,这种新材料被认作有望改变半导体工业新型设备系统的基础。该项技术成果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纳米快报上。   以Helge W

复合半导体纳米线成功整合在硅晶圆上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技术,首次成功地将复合半导体纳米线整合在硅晶圆上,攻克了用这种半导体制造太阳能电池会遇到的晶格错位这一关键挑战。他们表示,这些细小的纳米线有望带来优质高效且廉价的太阳能电池和其他电子设备。相关研究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   III—

人类细胞能吞噬纳米线-有助开发全新给药机制

  硅纳米线和人类细胞同处一“室”,竟被细胞“吞噬”!据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光谱》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将人体内皮细胞与硅纳米线放在同一个培养皿中,利用电子显微镜和特制光学成像工具,首次视频呈现“吞噬”细节。这项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新研究,能帮助开发出突破人体屏障的给药

我国合成迄今最大长径比超细铂纳米线

  近日,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高发明课题组利用胰岛素纤维的线性结构以及特定的活性基团诱导合成了直径仅为1.8nm、长径比大于104的超细、超长铂纳米线。这是国际上首次合成如此大数值长径比的超细铂纳米线。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金属铂性能优异,用途广泛,但其

功能协同的纳米银/硅纳米线复合材料具有长效抑菌性能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实验室和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在材料领域著名杂志《先进材料》 (Advanced Materials, 2010, 22, 48: 5463-5467)报道了一种纳米银/硅纳米线复合材料在长效持久抑菌方面的工作。《自然》杂志在“研究热点”(

物理所金属纳米线集成纳米光学芯片的原理研究获新进展

  金属纳米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具有许多奇特的光学性质,如光场局域效应、透射增强、共振频率对周围环境敏感等,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纳米集成光学器件、癌症热疗、光学传感、增强光催化、太阳能电池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其中,利用表面等离激元设计与制作亚波长光学器件是一个崭新而迅速发展的研究方向

化学所利用半导体纳米线同质结实现光学分波器

  光学分波器是纳米光子回路中的关键元件,可以用来连接纳米激光器(J. Am. Chem. Soc., 2011, 133, 7276-7279)、光信号传感器(Adv. Mater., 2012, 24, OP194-199)、检测器 (Adv. Mater., 2012, 24, 474

中国科大研制一种铂超细纳米线催化剂-直径仅1.3纳米

  直径仅有1.3纳米,利用率却高达48.6%。记者7月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获悉,该校科研人员研制一种铂超细纳米线催化剂。据科研人员黄宏文介绍,该催化剂在电池中的应用,可使电池有很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低污染排放的特点。  中国科大曾杰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阿克伦大学彭振猛教授、中科院上海应

美造出最细钻石纳米线-建造“太空天梯”成为可能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家首次发现了怎样生产超细“钻石纳米线”。钻石纳米线的核心由钻石的基本单位结构连接而成——碳原子以三角四面体结构首尾相连,外围包着一层氢原子。研究人员推测,这种钻石纳米线有着非凡属性,强度和硬度都超过了目前最强的纳米管和聚合材料。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21日的《自然·材

新型纳米线催化剂有望使燃料电池大幅降价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曾杰教授课题组与湖南大学黄宏文教授合作,研制出一种兼具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该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零排放、能量效率高、功率可调等优点,是未来电动汽车中最理想的

铂—非贵金属合金纳米线让析氢变得更容易

  记者8月9日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高传博教授课题组利用表面硫修饰的铂—非贵金属合金纳米线作为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实现了高效的电解水析氢性能。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该催化剂是通过简单的水热方法合成的,具有较低的制备成本。  碱性条件下的

多层纳米线透射电子显微术分析和磁性研究

多层纳米线以其特有的结构在基础物理研究和纳米器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具有全面表征和分析纳米单体的功能,对多层纳米线阵列和单根多层纳米线微纳尺度下结构和成份的研究将为探讨纳米线阵列的磁性和形貌之间的关系,以及单根多层纳米线的电学和磁学性质奠定基础,这有助于推动纳米器件和磁记

科学家们使用铜纳米线来对抗疾病的传播

一种古老的金属用于其微生物特性,是一种基于材料的消毒溶液的基础。来自艾姆斯国家实验室、爱荷华州立大学和布法罗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抗菌喷雾,可以在公共空间的高接触表面沉积一层铜纳米线。该喷雾含有铜纳米线(CuNWs)或铜锌纳米线(CuZnNWs),可以在各种表面上形成抗菌涂层。这项研究是由COV

合肥研究院铋单晶纳米线表面超导研究获进展

  2月10日,国际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田明亮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铋单晶纳米线中表面超导电性研究》(Surface Superconductivity in Thin Cylindrical

AI人脸识别新启发,低维纳米线红外传感系统

  红外(IR)光电探测器是一种重要的光电器件,因此近年来引起了相当大的研究关注。对于纳米级光电探测器和图像传感器而言,光敏性是越来越重要的设备性能参数,因为它决定了最终的成像质量和对比度。但是,最新的基于低维纳米结构的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度非常低,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于此,中科院半导体所沈国震、Zh

化学所高性能有机微纳激光的可控构筑研究取得新进展

  激光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技术也不断发展,其中微纳激光是激光技术与纳米科学交叉产生的研究前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光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永生课题组科研人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有机微纳激光材料

昆明纳太将携自主研发“纳米纸”亮相10月纳博会

  碳纳米纸是以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和石墨烯等)为主制成的纸状材料。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Richard Smalley首次合成了碳纳米纸——buckypaper(巴基纸)。此后,比表面积远大于碳纤维纸,有着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透气透液性和化学稳定性的碳纳米纸,逐渐走入了人们

我国学者联合揭示纳米线中晶界结构的尺寸效应

  晶界是晶体材料中重要的缺陷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在块体晶体材料中小角晶界(取向差小于15°)由位错墙构成,而大角晶界(取向差大于15°)则以结构单元而不是位错的形式存在。随着晶体材料的尺寸逐渐减小,大量存在的表面对材料的结构和变形行为会产生显著影响。图1 (a-d) 位错型晶界(DGB)和(e-h)

拓扑量子计算的各种平台及最新进展

  2021年9月22日,拓扑量子计算进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卡弗里理论科学研究所组织,由卡弗里所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共同举办。拓扑量子计算是利用拓扑材料中具有非阿贝尔统计的准粒子构筑量子比特、执行量子计算的研究方案。由于材料的拓扑稳定性,拓扑量子计算有望解决量子比特退相干

兰州化物所半导体阵列光生载流子定向迁移研究获系列进展

  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毕迎普带领的能源与环境纳米催化材料组在半导体纳米阵列晶面间光生载流子定向迁移及选择性沉积纳米金属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利用贵金属修饰半导体纳米阵列可有效提高其可见光吸收,增强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从而增

科学家采用纳米线助力车用氢燃料电池

  目前的车用太阳能电池板不仅笨重,而且也无法为汽车提供足够的电力,大大限制了太阳能在汽车领域“大显身手”的潜力。荷兰科学家采用磷化镓纳米线网格,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生成的氢燃料电池可以为汽车供电,标志着太阳能汽车又前进了一大步。相关论文发表在《纳米·通讯》杂志上。    代尔夫特理

用扫描电镜来了解基于纳米线的气体传感器

纳米线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通常用于晶体管,并在效率方面有巨大优势,因为它们的高纵横比可以很好地控制通道电流。纳米线在用作蛋白质和化学传感器时也被广泛研究。通过改进和开发新的制造方法,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更新更高效的基于纳米线的气体传感器。在这篇博客中,讨论扫描电镜如何帮助表征纳米线和了解其气体感知行为

中科院有机核壳纳米线实现化学气体高效传感

  中科院化学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利用有机纳米光子学材料,实现了高效化学气体传感,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国际期刊《先进材料》杂志上,并被作为即将出版的《先进光学材料》的内封面文章重点介绍。   据了解,光波导传感器具有普通传感器无法比拟的灵敏度高、体积小、抗电磁干扰、便于集成等优点,在

中国科大提出一种纳米线界面掺杂的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在界面掺杂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ZnO单纳米线光电性能优质集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1日出版的Adv. Mater.杂志上。  ZnO纳米线有着完美的光学纳腔结构和室温下丰富的多量子态耦合作用,不仅是凝聚态物理和量子光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科学家观测到一维纳米线中的相分离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陆轻铀课题组利用自主研制的强磁场可变温磁力显微镜(MFM),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长淦课题组合作,成功在一维相分离的单晶纳米线(La0.33Pr0.34Ca0.33MnO3)中观测到本征的隧道结,为该材料中出现的量子遂穿效应以及一种新型稳定的量子逾渗

铁电局域场增强纳米线光电探测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胡伟达研究员、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廖蕾教授等研究人员在铁电局域场增强纳米线光电探测器研究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When Nanowires Meet Ultrahigh Ferroelectric Field  -High-Perfo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