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华人学者被判入狱!中美学术交流加速脱钩?

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司法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前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风湿病和免疫学教授郑颂国(Song Guo Zheng)因向联邦当局作虚假陈述被判处37个月监禁。 此前不到一个月,美司法部宣布起诉南伊利诺伊大学华裔数学教授Mingqing Xiao,因其涉嫌电汇欺诈和虚假陈述。 政策层面,5月12日美国参议院商务、科学与交通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无尽前沿法案》提出,禁止任何参与由中国资助的人才计划的美国科学家获取联邦资助。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不少人担心,此前期待的拜登上台后中美学术交流回暖似乎没有那么容易到来。 知名华人学者2020年5月被捕,如今即将入狱 美国司法部文件显示,除被判处37个月监禁外,现年58岁的郑颂国还被勒令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付340多万美元、向俄亥俄州立大学支付约41.3万美元的赔偿金。 根据法庭文件,自2013年开始,郑颂国没有向其美国雇主,也没有向NIH披露利益冲突或他......阅读全文

知名华人学者被判入狱!中美学术交流加速脱钩?

  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司法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前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风湿病和免疫学教授郑颂国(Song Guo Zheng)因向联邦当局作虚假陈述被判处37个月监禁。  此前不到一个月,美司法部宣布起诉南伊利诺伊大学华裔数学教授Mingqing Xiao,因其涉嫌电汇欺诈和虚假陈述。  政策层面

又一华人学者将入狱!中美学术交流加速脱钩?

  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司法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前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风湿病和免疫学教授郑颂国(Song Guo Zheng)因向联邦当局作虚假陈述被判处37个月监禁。 此前不到一个月,美司法部宣布起诉南伊利诺伊大学华裔数学教授Mingqing Xiao,因其涉嫌电汇欺诈和虚假陈述。 政策

美国助理教授因学术不端被判入狱57个月

   7月1日,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前生物医学科学家Dong-Pyou Han助理教授,因在HIV疫苗试验中伪造数据被判入狱57个月并罚款720万美元。  2013年,爱荷华州立大学认定Dong-Pyou Han在NIH资助的HIV疫苗研究项目中伪造数据,随后Dong-Pyou Han被迫辞职。此前,

刘尧:学者、学术与学术生命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大学飞速发展而夹杂着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滚滚洪流,承载着追求真理使命的教授,在坚守知识化身、正义力量、人类进步张力、人类精神家园守护神的道路上,时常遭遇学术功利的陷阱,学术生命之灯在学术功利的疾风暴雨中挣扎着。近年来,因学术功利恣意蔓延而引发的“学术堕落”丑闻越

中美学者:哪些癌细胞会被饿死?

  最近,一项新的科学研究确定了“为什么结直肠癌细胞依赖于一种特定的营养物质”,并找到了一种使其饿死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皖南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和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在美国,有超过一百万的男性和女性患有结直肠

中美英学者定量化研究碳收支

相关成果被《科学》杂志作为亮点论文推荐  碳收支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存在较多争议和不确定性的科学问题。在冰期,陆地生物圈的碳被转移到深海中,已被广泛认识。然而,在冰消期,由海洋释放的CO2通量,及其如何导致各大圈层系统碳库的重新组织和配分,我们知之甚少。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

山东一长江学者因50万科研经费入狱-孰是孰非?

陈哲宇被抓后,实验室陷入瘫痪。  拥有长江学者、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山大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主任等多个头衔,陈哲宇却被50万元“绊倒”了。2016年年底,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他及3名同事犯贪污罪,陈获刑4年、被处罚金25万元。  按照陈哲宇的说法,为了报销一些程序繁琐而又合理必要的费用,以

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遴选通知

2019-2020年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遴选通知       根据中美两国政府教育交流协定,2019-2020年度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将继续选派不超过40名访问学者参加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Visiting Research Scholars P

中美学者开发出光响应“无痛”胶布

  揭去皮肤上的“创可贴”时会感觉有点儿疼。中美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可强力粘合水凝胶和身体组织的新型胶布,在紫外光下可“无创且无痛”地轻松揭下。这种技术有望用于伤口敷料、皮肤给药和制造可穿戴机器人等方面。  研究人员沿用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团队开发的“分子缝合技术”,采用一种聚合物溶液,就像“两片面

中美学者:解密胚胎发育的软件

  最近,在12月3日的开放获取期刊《eLife》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NIBIB)和信息技术中心(CIT)、纪念斯隆-凯特林研究所、耶鲁大学、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和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新的开放源软件,可以帮助跟踪线虫整个身体的胚胎发育和神经细胞活动。

中美学者研发新材料搭载化疗药物

  12月2日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悉,中美两国研发人员最新制备出一种可以搭载化疗药物的新型纳米材料。这给实现高效低毒的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 “这种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好比一个尽职的‘纳米搬运工’。它们准确地把化疗药带到肿瘤处,再严格按照治疗需要给药。”领导此项研究的苏州医工所研究员董文飞说。

-中美学者共同攻克干细胞疗法发展难题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以及中国吉林大学、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学者共同解决了干细胞疗法发展难题,通过“人化”小鼠实验,发现可防止人类免疫系统对胚胎干细胞的器官排斥。从而解决了当前限制人体干细胞疗法发展的主要障碍。此外,这项研究还为科学家提供一个更好了解肿瘤如何逃

中美学者发现一种“吃”油细菌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其带来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已演变成了世界性难题。近日,经过中美学者共同研究,发现了一种“吃”油细菌,有望推进墨西哥湾油污治理进程。   这一发现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由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近日正

中美学者用光遥控免疫系统来抗癌

  免疫疗法是癌症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毕竟,利用人体自身的细胞来对抗癌症,比起对整个系统产生损害的有毒化学物质,更为有效和更加低创。  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健康科学中心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Yubin Zhou博士,致力于研究如何用光来控制免疫系统,

中美学者发现一种“吃”油细菌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其带来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已演变成了世界性难题。近日,经过中美学者共同研究,发现了一种“吃”油细菌,有望推进墨西哥湾油污治理进程。   这一发现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由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近日正式对外发布。相

Cell:中美学者揭示神经与肠道信号通路

  大脑是身体的指挥中心,支配着人类的生命活动。但其实,人体里还存在着一个“第二大脑”,那就是肠道。  肠道可不仅仅是一个精巧的消化系统,已有的科学研究表明,神经细胞与肠道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但它们之间具体如何相互作用,信号如何从一个组织传递到另一个组织,并系统调控机体整体的代谢水平和衰老进程,一直是

中美学者发现治疗瘙痒的新靶点

  最近,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陈宙峰博士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弄清了“感觉神经细胞是如何协力将皮肤瘙痒信号从皮肤传给脊髓,然后将这些信号传递给大脑的”的问题。他们的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阻止瘙痒。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7月19日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武汉大学人民医

中美学者最新Science文章解析蛋白产物之谜

  距离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序完成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我们对于基因的一些功能依然知之甚少,一些我们认为已经了解了很多的基因会出现一些可变剪接,导致编码出科学家们之前并不认知的蛋白,完成一些未知的功能。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美国Scripps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uman tRNA syn

《免疫》:中美学者发现炎症发生新机制

  国际知名期刊《免疫》(Immunity)近期发表了华东师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医学研究所教授王平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Dan Wu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整合素诱导的PIP5K1C激酶的极化调控中性粒细胞极性、方向选择及渗出”。   中性粒细胞(又称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中美学者发现新型抗糖尿病药物

  最近,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药物筛选技术,并利用这种技术发现了一种新型抗糖尿病化合物,还确定了一种强大的方法,快速测试是否有其他分子可能对疾病(如糖尿病性

中美院士组建前沿实验室学术委

  7月16日,由中科院院士许智宏,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Peter Quail,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董新年,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美国科学院院士、前沿实验室带头人邓兴旺5位中美科学院院士组成的前沿实验室国际学术指导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未名兴旺系统

2014年中美学术研究比较

  据SCImago前不久刚刚公布的2014年度统计结果,中美学术研究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2014年发表论文数量为506654篇,仅次于美国(552690篇)  表1 中美论文数量比较比较对象论文数量/篇可引文献/篇/%

中美学者利用冷冻电镜成功解析神经突触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对完整神经突触进行系统性定量分析,既推动了对突触超微结构与功能这一“黑匣子”的解密,又为突破冷冻电镜技术在复杂细胞体系中原位解析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组织结构这一技术难题奠定了基础。成果于日前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

中美学者:治疗脂肪肝、肥胖的新药物

  近期,中美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称,一种胆汁酸——可以关闭肠道内的一个受体,能防止和逆转小鼠的脂肪肝。该化合物可能有助于治疗某些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等。  根据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分子毒理学副教授Andrew Patterson介绍,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小鼠相比,喂食甘氨

中美学者JBC解析lncRNA在EMT中的作用

  长非编码RNA(lncRNA)正成为各种生物学过程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然而,lncRNA在上皮间质转化(EMT)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2015年1月20日,美国H. Lee Moffitt癌症中心和浙江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

中美学者合作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新线索

中新网杭州2月25日电(黄龄亿)25日,记者从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联合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功利课题组与美国范德堡大学Brandt F. Eichman课题组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Base excision repair system targeting DNA

中美学者纳米光纤中信号传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学者近期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学者合作,提出了一种新型光学模式——存在于多层介质薄膜与纳米光纤复合结构中的一维布洛赫表面波,并利用该模式成功解决了极细聚合物纳米光纤在常规衬底上无法传输光信号的技术难题。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自然—通讯》

中美学者:一种天然提取物可抗癌

  十月初,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无数倍疟疾折磨的病患。这是天然植物提取物用于疾病治疗的极好例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植物提取物越来越受到医药界、食品界的关注。近年来,不断有天然提取物用于抗癌的研究成果报道,例如

中美学者首次制备人血清素神经元

  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种调节情绪和精神状态的神经递质,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关,包括抑郁症。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办法获得活体的人类血清素神经元来研究这些疾病,因此,大多数的血清素研究一直都是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的。延伸阅读:首次用iPS制备控制食欲的神经元。  最近,来自上海交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