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在共同凝血途径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可用凝血酶时时间(TT)来反映。由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能使TT延长,故也有人将TT作为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检查:取材:血液。测定原理: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时间为凝血酶时间(TT)。操作方法:(1)取小试管1支或表玻璃皿1个,置37℃水浴中,加受检血浆0.1ml。(2)加凝血酶溶液0.1ml,同时开动秒表,记录凝固时间,重复2次,取平均值。正常范围:正常值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阅读全文

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

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庄明明,温奕欣,刘少列,洪晓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第26卷第5期摘要: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方法。方法 用Fluo3AM作为钙指示剂,在有或无细胞外钙\[Ca2+\]o存在的

凝血基础

凝血因子检测一、理论性问题1. 参与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有哪些?凝血因子(coagulable factor)也称凝血蛋白(coagulable protein),迄今已证实有14个因子参与凝血过程,包括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规定以罗马数字命名的凝血因子11个(凝血因子I~XIII,其中凝血因

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

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庄明明,温奕欣,刘少列,洪晓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第26卷第5期摘要: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方法。方法 用Fluo3AM作为钙指示剂,在有或无细胞外钙\[Ca2+\]o存在的

妊娠期凝血功能特点

    正常女性在妊娠及分娩期体内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均发生明显改变,血液中凝血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这一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孕期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变化,对预防和抢救产科并发症有一定

凝血指标异常的临床意义及处理策略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合并凝血功能紊乱如血液病、肝脏疾病、DIC、重症休克、肿瘤及大量输血等,围手术期处理较为复杂。处理不当往往导致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外科手术异常出血的发生率约为0.05%~4%,心肺手术中可达12%。过去10余年国外文献有充分证据证明“常规”术前凝血筛查的价值有限,仅少数异常的结果可能影

凝血指标异常如何处理?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合并凝血功能紊乱如血液病、肝脏疾病、DIC、重症休克、肿瘤及大量输血等,围手术期处理较为复杂。处理不当往往导致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外科手术异常出血的发生率约为0.05%~4%,心肺手术中可达12%。过去10余年国外文献有充分证据证明“常规”术前凝血筛查的价值有限,仅少数异常的结果可能影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诊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原发病基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生成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血栓-出血综合征。DIC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发病的一个中间环节和病理过程。DIC的诊断必须符合四个条件:1.

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

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Ca2+\]i与血小板的许多形态与功能活动有关,如血小板形态的改变、聚集、收缩、释放、分泌等。也与血小板参与的凝血、血液流变性调节(如血液黏度、流动性等)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血管内皮活动等生理、病理过程有关。研究发现\[1\],当血小板内的\[Ca2+\

凝血指标异常有什么临床意义?该怎么处理?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合并凝血功能紊乱如血液病、肝脏疾病、DIC、重症休克、肿瘤及大量输血等,围手术期处理较为复杂。处理不当往往导致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外科手术异常出血的发生率约为0.05%~4%,心肺手术中可达12%。过去10余年国外文献有充分证据证明“常规”术前凝血筛查的价值有限,仅少数异常的结果可能影

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测及临床应用

一、概述    人体内出凝血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且繁杂的系统,机体通过凝血、纤溶、血小板、内皮四个系统的参与时刻维持着动态平衡。促凝与抗凝活性的失衡将直接导致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的发生,且血栓性疾病更常见。目前实验室凝血常规检测项目,如PT、APTT、TT、Fbg、D-二

抗凝血酶AT

抗凝血酶的命名•早期研究中发现的抗凝血酶,依次命名为抗凝血酶I至IV。•只有抗凝血酶III在临床上是有意义的,通常也常以抗凝血酶代指抗凝血酶III什么是抗凝血酶?●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曾称为抗凝血酶Ⅲ和肝素辅因子Ⅰ, 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属于α2球蛋白,其生理半衰期为17

血凝项目——AT抗凝血酶

预期用途    在IL凝血系统上,应用IL TestTM抗凝血酶试剂盒排除或诊断抗凝血酶缺陷性疾病,主要应用于下列情况:有血栓形成倾向,在手术治疗前,口服避孕药治疗前,DIC,肾病综合征,肝疾病以及使用肝素或抗凝血酶进行治疗的患者AT-III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凝血酶III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AT 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它与凝血酶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形成AT Ⅲ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肝素与AT Ⅲ所含的赖氨酸结合后引起AT Ⅲ构象改变,使AT

纤维蛋白原测定

纤维蛋白原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可高达4g/L;其分子结构以及由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详细化过程(包括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溶解生成FDP的过程)早已搞清。就是这样一种蛋白,至今仍无理想的临床常规检测方法。文献中查到和临床实验室正式使用过的检测方法有数十种。这些

haemtech人类抗凝血酶III

  haemtech人类抗凝血酶III   抗凝血酶III的域结构抗   凝血酶III包含三个链内二硫键(-SS-),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域(CHO),NH2末端肝素结合域和COOH末端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域。    HCATIII-0120 人类抗凝血酶III   尺寸   1毫克   公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指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是一种并发系列病症的临床病理学综合征。血栓和止血国际协会(ISTH)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系统提供了DIC实验结果与临床观察的客观测定。我们向读者介绍这篇DIC诊断指南,是由具实践经验的英国血液学家应DIC诊断和处理的要求撰写的,详细介绍了DIC的发病机制、诊

DNA纳米机器人:精准抑癌不再难

   无论国籍、种族,几乎所有人都“谈癌色变”。尽管某些癌症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但毕竟是少数。根据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就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其中,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首位。  攻克癌症长久以来都是科学家

围手术期出凝血障碍类型及输血处理原则

临床上多种因素包括创伤、炎症反应、凝血因子消耗、纤溶异常、血液稀释、应用抗凝药物、低体温等常影响围手术期病人的出凝血功能,导致临床难以控制的出血、血栓形成以及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病人的预后。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对围手术期病人的管理至关重要。普通外科常

BioTechniques:牛凝血酶提高PCR的效率和特异性

  成功的PCR都是相似的,而不成功的PCR却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于是,人们都希望找到普遍适用的PCR增强剂。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牛凝血酶(BT)在防止引物二聚体形成和增强PCR产物形成上极为有效。这项成果发表在《BioTechniques》12月刊上。  P

有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有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等三项实验)摘要:对ICSH、ICTH或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委员会(NCCLS)等国际以文件形式公布的有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等三项实验的标准化及其重要性作了简

大鼠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elisa检测试剂盒说明

大鼠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elisa检测试剂盒说明书,elisa试剂盒技术Rat (TAT) ELISA kit, ELISA kit technology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标本:血清或血浆上海远慕生物专业供应试验原理:

IGLH:抗凝血酶抵抗试验的优化

抗凝血酶抵抗(ATR)是一种新型的血栓风险。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抗凝血酶活性的凝血酶原激活剂的人工ATR检测方法。然而,由于牛蛇毒的可用性和产力,这种测定方法是有限的。在此,我们改进了ATR检测方法,使用牛因子Xa和Va (FXa/Va)作为凝血酶激活剂,并对自动仪器(ACL TOP 500

美国北卡大学科学家研发出“智能抗血栓”贴片

  近日,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与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顾臻教授、朱勇教授以及Caterina Gallippi教授建立的团队研发出了一款“

肝病并发DIC及其实验室检查诊断

有资料表明,肝衰竭患者血液循环中有纤维蛋白细丝,尸检时发现多个脏器存在微血栓,认为肝衰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DIC。但肝病并发DIC的发生率尚有争议。有学者报道肝功能衰竭并发DIC可达23.5%-41%。国内报道重肝并发DIC的发生率约为8.8%-16%,最高41%,最低2.8%。  &n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摘要 对ICSH、ICTH或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委员会(NCCLS)等国际以文件形式公布的有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等三项实验的标准化及其重要性作了简单叙述。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标准化由于血栓与止血实验的特殊性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凝血系统稳态调控分子机制

  凝血级联反应,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并涉及多种凝血因子酶原激活的瀑布级联反应,从而导致纤维蛋白原的激活与血栓的形成。目前已鉴定出十九种凝血因子与抗凝血因子参与凝血级联反应并维持凝血与抗凝的稳态。它们包括纤维蛋白原家族(纤维蛋白原等)、维生素K依赖家族(凝血酶等)、接触家族(凝血因子XII等)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测定

摘要:对ICSH、ICTH或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委员会(NCCLS)等国际以文件形式公布的有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等三项实验的标准化及其重要性作了简单叙述。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标准化   由于血栓与止血

抗凝物质测定

 抗凝物质测定主要有如下四种:抗凝血酶Ⅲ(AT-Ⅲ:A)测定、血浆蛋白C(PC)测定、血浆蛋白S测定和血浆活化蛋白C抵抗(APCR)试验。  1.抗凝血酶Ⅲ(AT-Ⅲ:A)测定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  1)原理:发色底物法: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凝血酶,使AT-Ⅲ与凝血酶形成1:1复合物,剩余

凝血参数与临床意义

【摘 要】 现代观念不断更新,凝血参数检测已越来越重视,影响凝血参数检测因素直接影响对病人的诊断与预后,病人的凝血参数临床价值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 凝血参数 临床      现代观念不断更新,凝血参数检测已越来越重视,影响凝血参数检测因素直接影响对病人的诊

凝血机理和凝血机制图

凝血过程通常分为:①内源性凝血途径;②外源性凝血途径;③共同凝血途径(图3-2)。现已日益清楚,所谓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并非绝对独立的,而是互有联系,这就是进一步说明凝血机制的复杂性。 在生量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就了生了至今仍公认为的“瀑布学说“的一系列酶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