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表型组学技术:精准挖掘玉米抗旱基因

随着测序技术普及和待测材料的规模化,传统的干旱表型性状获取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植物抗逆基因组学研究的需求,严重阻碍玉米抗旱资源的挖掘。 近年来,以智能化、高通量、动态无损测量为主要特征的表型组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得多时空多尺度表型检测成为可能,可实现作物全生育期表型动态精准鉴定。 近日,《基因组生物学》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洪山实验室教授代明球与杨万能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借助表型组学技术对玉米的干旱表型进行连续无损检测,获得了丰富的图像性状,构建了基因—表型关联网络,揭示了玉米抗旱的遗传基础以及潜在抗旱位点。这项工作被该杂志评选为亮点文章。368份玉米关联群体表型实验,上图为正常灌溉,下图为干旱胁迫下。均由华中农大供图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田丰认为,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高通量玉米抗旱表型精准鉴定和抗旱基因挖掘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玉米抗旱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和丰富的遗传“宝库”。 传统表型特......阅读全文

玉米考种仪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的玉米考种

    研究表明,玉米果穗的表型参数是非常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而其中粒深、穗粗、穗行数、穗长、出籽率、行粒数和百粒重等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秃尖却又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玉米的育种考种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玉米果穗的表型参数进行测定,而鉴于以往表型参数测量方法大多数为手

玉米自动考种仪与玉米增产的关系

    玉米自动考种仪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批量的待测玉米品种籽粒性状,是为了提高选育种的质量、改善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环境而研制开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玉米自动考种仪与玉米增产的关系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它们都与玉米的育种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新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加快玉

玉米Proline responding 1(pro1)突变在蛋白合成和细胞周期调控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证实,玉米Pro1基因(Zm P5CS2)的突变造成了突变体细胞中脯氨酸(proline)合成受阻,从而导致proline积累的减少。突变体中proline的缺乏引起了相应的转运RNA(tRNApro AGG)空载形式(uncha

玉米基因组更详细图谱出炉

  美国研究人员12日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玉米自交系B73进行测序,得到了新的、更详细的基因组图谱。研究显示,玉米具有良好的表型可塑性,不同品系玉米的基因组差异明显。这意味着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玉米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玉米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

玉米基因组更详细图谱出炉

  美国研究人员12日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玉米自交系B73进行测序,得到了新的、更详细的基因组图谱。研究显示,玉米具有良好的表型可塑性,不同品系玉米的基因组差异明显。这意味着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玉米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玉米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

玉米Proline responding 1(pro1)突变在蛋白合成和细胞...(一)

玉米Proline responding 1(pro1)突变在蛋白合成和细胞周期调控中起到关键作用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证实,玉米Pro1基因(Zm P5CS2)的突变造成了突变体细胞中脯氨酸(proline)合成受阻,从而导致proline积累的减少。突

植物表型组学研究平台建设及技术应用

在生物学和遗传育种领域,表型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全部特征,包括外观、基本维度、形态和颜色,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表型采集分析是指以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测量这些特征。表型组(phenome)则是指某一生物的全部性状特征,不仅局限于农艺性状,还包括植株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状态及生化组分。随着许多重要作物

非法重组频率挖掘优质蛋白玉米修饰基因测定

  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巫永睿研究组团队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 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High frequency DNA rearrangement at qγ27 creates a novel allele for Quali

使用生成对抗模型创建基于田间的玉米穗数据方法Tasse...

使用生成对抗模型创建基于田间的玉米穗数据方法TasselGAN简介基于田间的植物表型分析是在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和自然生长环境中研究所需植物性状的过程。对所需性状的观察会使用多种传感器(如相机等)来进行,并且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可能会非常大。多种成像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出现,已使基于图像的高通量表型分析算

我国学者证明Opaque2可以调控玉米高效灌浆

  1月3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组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Transactivation of Sus1 and Sus2 by Opaque2 is an essential supplement to sucrose

CRISPR-Cas9技术创造新型超甜与糯性复合型玉米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超甜、糯与超甜糯复合型鲜食玉米育种技术,该研究克服了传统超甜与糯性玉米育种中仅通过回交导入少数已发现的自然突变的局限,并同时解决了同一代谢途径中上游基因对下游基因上位性效应对育种选择的困扰,为

植物育种表型筛选技术方案与案例分享

表型筛选是在植物育种过程中将植物表现的优良性状筛选出来,并最终能够固定在植株上,从而培育出优良的品种。标准的生化检测技术,如分光光度法或高效液相色谱,已被用于植物育种过程中的表型筛选。这些方法结果准确,但它们具有破坏性、耗时、劳动密集且繁琐、成本高,并且不能满足大规模筛选程序的需要。植物育种过程需要

上海交大:GWAS研究揭示玉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结构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Amylose Biosynthesis in Maize Kernel”的论文,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系统研究了玉米籽粒中表型直链淀粉的含量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的连锁研究,筛选出了与直链淀粉合成相关

上海交大文章:GWAS研究揭示玉米直链淀粉含量遗传结构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Amylose Biosynthesis in Maize Kernel”的论文,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系统研究了玉米籽粒中表型直链淀粉的含量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的连锁研究,筛选出了与直链淀粉合成相关

调控玉米性状 可变剪接“火”起来

  最近,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田丰教授团队与杨小红教授团队合作研究,以368份玉米自交系未成熟籽粒为实验材料,定位玉米种全基因组水平QTL(数量性状位点),全面解析了其可变剪接的调控机制,并为研究表型变异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植物细胞》杂志上。   可变剪接,这个早在上世纪就

河南大学最新文章解析玉米遗传突变

   报道:干旱胁迫严重影响作物产量, 其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其他自然灾害的总和。来自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期利用自主性Mutator转座子玉米材料与玉米自交系材料杂交,获得了F1插入诱变群体, F1自交得F2群体,并进行了深入的突变体分析鉴定,为深入开展玉米抗旱育种提供了实验材料。

调控玉米性状 可变剪接“火”起来

  可变剪接,这个早在上世纪就被提出的概念,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又“火”了起来。科学家们发现,可变剪接不仅丰富蛋白质组多样性,还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可变剪接是什么?这项研究有了什么新发现?是怎样得出来的?实验中的难点是什么?对之后的研究有怎样的借鉴意义?科技日报就此采访了该研究团队。  

ATR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2021年6月4日,比利时哥特大学植物系统生物学中心科研团队,在著名学术期刊The Plant Cell发表题为“Maize ATR Safeguards Genome Stability During Kernel Development to Prevent Early Endosperm

华中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布GWAS研究新成果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对玉米粒进行基于代谢物组(Metabolome)的全基因组关联(GWAS)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生物化学见解。   植物生成大量结构各异的代谢产物,它们在植物的生长、细胞补充、全株资源分配以及植物的发育和应激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它们还为人类提供了

华农大副校严建兵谈玉米遗传改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地球上现存植物有数十万种,而人类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的70%仅来自于15种作物,其中玉米、水稻和小麦这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就占了50%(Fernie AR and Yan J, 2019)。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http://www.fao.org/)的统计数据,玉米的播种面积、单位产量及总

植物养分利用与重金属毒害原位研究先进技术综述 3

常用的植被指数有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光化学植被反射指数PRI、归一化叶绿素指数NPCI、简单比值指数SR、改进的叶绿素吸收反射指数MCARI、最优化土壤调整植被指数OSAVI、绿度指数G、转换类胡罗卜素指数TCARI、三角植被指数TVI等。而这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其计算公式

基因的连锁交换和基因定位(表)

一、实验目的 观察玉米籽粒性状间的连锁遗传现象;理解连锁和交换的原理;掌握测定基因间交换值和基因定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非等位基因(如AB或ab),总是有联系在一起分配到同一配子中去的倾向。若两非等位基因完全连锁,杂合体(AB//ab)只产生2种亲本

抛开贸易站 中美科学家合作助力助玉米增产

  中美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团队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成功解析了玉米细胞一个重要信号开关分子——G蛋白对玉米发育及免疫信号的双重调控机制,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指导。图片来源于网络  G蛋白是对细胞信号传导起重要作用的开关分子,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此前研究表明,G蛋白分子对植物的

我国玉米重要核心种质黄早四“密码”破译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赵久然团队在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上在线发表了中国重要核心玉米种质黄早四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也是全球首次对来自于中国的玉米自交系完成的denovo测序和基因组解析,揭示出了黄早四及其衍生系的遗传改良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久然介绍,玉米

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

实验概要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实验步骤http://bioinf.scri.sari.ac.uk/cgi-bin/plant_snorna/home 英国 Top 植物种的snoRNA基因数据库。 综合 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

根系原位多光谱表型成像系统在植物表型研究的应用

Videometer系列多光谱成像系统广泛应用于:植物/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分析;根系表型分析;作物育种与种子品质检测;植物/作物胁迫生理响应;作物病理学分析与病原检测;食品检测;中药成分分析与品质检测。来自哥本哈根大学、丹麦理工大学以及丹麦Videometer公司的专家在刚刚利用该设备在Plant a

《自然.通讯》发表华中农业大学水稻表型组学团对成果

  2014年10月8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我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表型组研究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成果,题为“结合高通量表型测量技术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促进水稻遗传结构解析”(Combining high-thr

全国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及地方协会负责人共研仪器创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1年6月10日,由中国矿业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承办,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协办的第二十五次全国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及地方协会负责人会议在江苏徐州开幕。本次会议围绕“十四五”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分析测试中心管理模式的探索,新冠病毒防疫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热

稻子为何能陆生?进化分蘖调控机制是关键

  记者从云南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胡凤益研究员及其合作团队近日成功揭示了陆稻在陆生适应性进化中的分蘖调控作用机制。《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植物株型对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禾本科作物的驯化历史都经历了共有、平行的株型变化模式,即具有分蘖减少的转变。例如,玉米、高梁、小麦、

研究发现进化分蘖调控机制是稻子陆生的关键

  记者从云南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胡凤益研究员及其合作团队近日成功揭示了陆稻在陆生适应性进化中的分蘖调控作用机制。《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植物株型对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禾本科作物的驯化历史都经历了共有、平行的株型变化模式,即具有分蘖减少的转变。例如,玉米、高梁、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