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影响下造礁石珊瑚早期共生关系的可塑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晖团队在造礁石珊瑚早期共生关系可塑性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了升温和酸化影响下造礁石珊瑚幼体早期共生建立以及珊瑚对虫黄藻选择性。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前沿》)和Coral Reefs(《珊瑚礁》)上。 造礁石珊瑚和虫黄藻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关键支撑,但这一共生关系正面临海水升温和酸化的威胁。有将近80%的造礁石珊瑚在生命初始不含虫黄藻,而是在幼体阶段从环境水体中获取虫黄藻并建立共生,此时珊瑚幼体有机会根据外界环境选择合适的虫黄藻类型来塑造共生体的生理状态以适应特定环境。在气候变化和珊瑚礁退化背景下,研究升温和酸化对珊瑚早期共生建立过程的影响,尤其是珊瑚对虫黄藻的选择和早期共生关系可塑性,对于理解和预测珊瑚幼体补充和珊瑚幼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以印度-太平洋海区的两种广布型造礁石珊瑚——中间鹿角珊瑚(A......阅读全文

气候变化影响下造礁石珊瑚早期共生关系的可塑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晖团队在造礁石珊瑚早期共生关系可塑性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了升温和酸化影响下造礁石珊瑚幼体早期共生建立以及珊瑚对虫黄藻选择性。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前沿》)和Coral Reefs(《珊瑚礁》)上。  造

全球礁石记录项目为珊瑚拍全景

  水下世界就在你的指尖之间。近日,卡特林海景调查启动了全球礁石记录项目。该项目受国际保险公司卡特林保险集团资助,是一个含有高分辨率珊瑚礁图像的数据库,它最终将把全世界礁石的图像和数据(比如水温和浑浊度)记录下来。通过使用特制的高分辨率摄像机,调查小组可以分别从左、右、下三个方位同时拍摄图像。

王晓雪团队抓住珊瑚组织脱落病关键

  6月30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雪团队首次利用造礁石珊瑚的无创侵染模型,解析了珊瑚病原菌——溶珊瑚弧菌突破珊瑚共生菌群屏障,引发石珊瑚组织脱落病的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  当前,由致病菌引发的石珊瑚的组织脱落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该病在全球多种造礁石珊瑚中

“种珊瑚”,非做不可

  在海里“种珊瑚”,第一步需要用铁钉将珊瑚树底的锚锤入海底。把80厘米长、1.8厘米粗的铁钉打入海底,在陆地上算不上复杂的操作,但到了海底,在压力和浮力的干扰下绝不轻松,不仅需要技术娴熟,更需要超强的体力。  这件事,黄晖和她的团队已经做了十几年。作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

中科院最新文章:海洋生物cDNA分析

  造礁石珊瑚为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框架生物, 研究其重要功能基因对于理解造礁石珊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重要指示意义,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取了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的总RNA, 通过RT-RCR得到 cDNA, 并以 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 test

中科院:海洋生物cDNA分析

  造礁石珊瑚为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框架生物, 研究其重要功能基因对于理解造礁石珊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重要指示意义,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取了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的总RNA, 通过RT-RCR得到 cDNA, 并以 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 test

海南海洋环境状况显示-珊瑚礁生态系统亚健康

  海南省近日公布的《2012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全省珊瑚礁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沿海部分岸段存在较严重的海岸侵蚀问题,局部区域污染严重。   2012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状况优良,全省12个重点港湾大部分海域海水质量保持在一类海

南沙珊瑚礁古生态及演变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颜文领导的“赵焕庭南海岛礁科学钻探研究攻关突击队”研究团队在南沙珊瑚礁古生态及演变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相继发表于《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 南海珊瑚岛礁是南海最重要且特殊的生物地质复合体,在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完整、行使国家主权、资源供给及生态和气

珊瑚若消失,海洋会咋样?

  新闻缘起   近年来,自然因素造成海岛不断消失的情况正在成为全球性问题。在南中国海四大群岛中,有些珊瑚礁岛的面积正在减少,有些岛礁甚至已经消失,渔民的破坏性捕捞作业方式为远海珊瑚岛礁的主要威胁。   珊瑚碓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最大程度上反映海洋

黄晖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21.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晖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据悉,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该评选活动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舞激励广大女职

揭示造礁珊瑚个体变小适应晚古生代大冰期陆源碎屑输入

当今陆源碎屑输入对海洋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常常伴随造礁珊瑚的死亡或形态变化。地质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现象,但目前关于造礁珊瑚面对陆源碎屑输入如何响应的认识还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及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对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造礁珊瑚

武汉岩土所珊瑚礁灰岩孔隙网络结构量化表征研究获进展

  珊瑚礁是造礁石珊瑚群体死亡后,其残骸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岩土体,具有明显的二元沉积结构,上部为松散的珊瑚礁砂,下部为礁灰岩。作为珊瑚礁主体的礁灰岩,具有明显区别于常规陆源岩体的成岩作用类型。该成岩作用以生物化学胶结、重力压密及后期的冷变质作用为主,而陆源岩石是以高温、高压成岩作用为主,因此珊

关注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底“植树造林”正在进行

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中国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我国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多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高。 海底“植树造林”正在进行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一起守护“地球之肺”

浩瀚海洋是生命最初的摇篮,孕育着地球上超过半数的生命。海洋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和气候调节器,产生了人类呼吸所需一半的氧气,通常被称为“地球之肺”。 然而,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等多个机构

旅游业或致夏威夷珊瑚礁退化

 图片来源:Pixabay 一项研究发现,最受欢迎的夏威夷珊瑚礁或因受游客影响正在退化。相关研究1月10日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性》。 珊瑚礁因其缤纷美丽和生物多样性而广受欢迎,它们也是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可滋养渔业、保护海岸。珊瑚礁旅游业能够通过资金收入支持本地珊瑚礁保护。联合国203

珊瑚应对气候变暖的驯化适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晖团队联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和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揭示了珊瑚应对气候变暖的驯化适应及其生理和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分子生态学》。 气候变化引发的海水异常高温是全球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生态

最新研究:夏威夷珊瑚礁或许受游客影响正在退化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性》最新发表的一篇可持续研究论文认为,最受欢迎的夏威夷珊瑚礁或许受游客影响正在退化。 该论文介绍,珊瑚礁因其生物多样性和美丽而广受欢迎,它们也是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滋养渔业,保护海岸。珊瑚礁旅游业能通过产生资金和支持本地那些聚焦珊瑚礁保护的生计,

珊瑚礁不能承受人类活动干扰之痛

海洋保护区内的珊瑚礁(上)和允许捕鱼的藻类覆盖的珊瑚礁(下)。图片来源:《自然—生态与进化》  全世界的珊瑚礁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团灭”,光芒渐失。  珊瑚礁及其形成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同时,也伴随着珊瑚物种多样性的加速减少。但我们却并不了解这将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近日,澳大利亚

营造“海底牧场”:海洋女科学家黄晖的珊瑚梦

  在海底种珊瑚,好比在陆地上植树造林,但要与天斗、与海斗,不知难上多少倍!海洋女科学家黄晖近20年来,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珊瑚梦”。她带领团队,已成功在南海海底种植了十万多平方米的珊瑚。▲黄晖团队在中科院南海所人工培育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西沙老龙头,面对南海万顷碧涛。呼啸海风,卷起层层叠叠海浪,击

研究人员发现世界最长白垩礁石带-绵延30公里

  据英国《泰晤士报》11月25日报道,研究人员近日在英格兰东北部的诺福克郡海湾发现了一条绵延30公里的灰白色礁石带,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长的白垩礁带(chalk reef)。   白垩土是一种微细的碳酸钙的沉积物,主要由单细胞浮游生物的遗骸组成,因形成于白垩纪而得名,多见于一些远离海岸的岛屿附

世界最大珊瑚礁群曾多次毁灭和重生

新华社伦敦5月28日电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澳大利亚大堡礁可能比人们认为的更顽强。一项新研究显示,过去3万年里它曾因气候剧变毁灭5次,随后又涅槃重生。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28日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岩芯记录显示,大堡礁在末次冰期期间以及随

珊瑚个体变小适应晚古生代大冰期陆源碎屑输入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要乐等人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造礁珊瑚个体大小变化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5月24日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当今陆源碎屑输入对海洋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常常伴随造礁珊瑚的死亡或形态变化。”要乐说,“地质历史时期也

国外研发珊瑚幼虫计数系统以保护珊瑚礁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科研团队使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AI)技术,开发了珊瑚产卵和幼虫成像相机系统(CSLICS)和珊瑚生长评估(CGRAS)系统,可对珊瑚产卵数量进行自动化密集型计数并实时监测珊瑚幼虫成长过程,从而帮助珊瑚幼虫量化繁殖,以拯救白化的大堡礁。  CSLICS系统最主要的优势是使

太平洋塔希提岛海岸深水中发现原始珊瑚礁

在太平洋塔希提岛附近海平面以下35~70米处,科学家发现了一片壮观的玫瑰形珊瑚礁。它是长达3公里礁石的一部分,最宽处有70米,这可能是在这样深度发现的最大的一个。尽管全球面临生物多样性危机,但这片珊瑚礁似乎健康状况良好。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Laetitia Hédouin和同事在塔希提半岛附近进行

珊瑚草的概述

  珊瑚草(拉丁学名:ThesiumchinenseTurcz,别名:缠百合),鸭跖草科被子植物。  珊瑚草高15~40cm,全株多少被白粉,茎细长,基部以上疏分枝,斜升,叶线形,具单脉,花单一,花梗短或很短,花被绿白色,花被管呈管状,花被裂片;花蕊不外伸,子房无柄,花柱很短,坚果椭圆形或近球形,淡

珊瑚草的介绍

  珊瑚草(拉丁学名:ThesiumchinenseTurcz,别名:缠百合),鸭跖草科被子植物。  珊瑚草高15~40cm,全株多少被白粉,茎细长,基部以上疏分枝,斜升,叶线形,具单脉,花单一,花梗短或很短,花被绿白色,花被管呈管状,花被裂片;花蕊不外伸,子房无柄,花柱很短,坚果椭圆形或近球形,淡

全国珊瑚礁论坛聚焦珊瑚礁研究与保护

近日,以“共享未来:珊瑚礁研究与保护”为主题的全国珊瑚礁论坛暨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2022年会/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南海海洋所、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暨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多位专家作特邀报告。 南海海洋所副

珊瑚礁衰退并非完全人为所致

  过去数十年里,珊瑚礁的衰退总是直接归咎于人类行为。但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研究人员发现,珊瑚礁的衰退并不完全是由人为所致,一些珊瑚礁仅仅是由于生命周期终结而停止生长。  曼彻斯特大学珊瑚礁专家克里斯?佩里(Chris Perry)教授和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

墨西哥海洋生物恢复迅速

在卡波费国家公园,一群大眼金枪鱼正在产卵回游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科利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日前表示,经过十年努力,墨西哥卡波费国家公园的海洋生物数量增幅为460%,成为世界上最繁盛的海洋野生动物保护区。  该研究所从1999年至2009年对公园进行跟踪调研。当地居民曾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尽管珊瑚礁具有巨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一系列人为压力因素,包括海水温度升高、沿海养分污染和过度捕捞,珊瑚礁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衰退。近年来,外用防晒霜中的一种化学成分羟苯甲酮已被确定对珊瑚健康构成威胁。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6日发表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