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动物性染色体起源新假说,首个鱼类Y染色体整图谱出炉

2021年7月12日,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薛凌展团队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等单位,在Genome Biology 在线发表题为“ Telomere-to-telomere assembly of a fish Y chromosome reveals the origin of a young sex chromosome pair ”的论文,从染色体层面解析了大刺鳅基因组,对性染色体的起源及重组抑制进行了相关研究,构建了鱼类Y染色体完整图谱,提出动物性染色体近着丝粒起源的假说。安诺优达在本研究中提供了三代测序、Hi-C辅助组装以及RNA-Seq等多组学测序技术服务。 样本选择 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的肌肉组织、眼睛、大脑、皮肤和睾丸等不同组织样本 测序策略 DNA: PacBio Sequel II平台基因组测序,构建20 kb文库 Illumina HiSeq......阅读全文

昆明动物所发现爬鳅属一新种——禄峒爬鳅

    禄峒爬鳅  在2008年5月对广西省靖西县的鱼类资源考察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课题组在左江流域禄峒乡采集到若干爬鳅属标本,经鉴定为爬鳅属一新种,按照采集地名命名的方式将其命名为禄峒爬鳅Balitora ludongensis。  禄峒爬鳅具有如下特征区别于同

动物性染色体起源新假说,首个鱼类Y染色体整图谱出炉

  2021年7月12日,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薛凌展团队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等单位,在Genome Biology 在线发表题为“ Telomere-to-telomere assembly of a fish Y chromosome reveals the origin o

我国科学家在缅甸发现条鳅科鱼类新种葡萄副棘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15.shtm 中新网昆明1月6日电 (记者 胡远航)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6日发布消息称,该中心科研人员在缅甸葡萄地区伊洛瓦底江流域发现条鳅科鱼类新种——葡萄副棘鳅。相关成果于近日

有关刺突蛋白

当CO-VID-19大流行时,Lu很快将其研究HIV-1病毒的专业知识应用于SARS-CoV-2。在大流行之前,Lu研究了哪种形状的HIV-1尖峰容易受到抗体的攻击。运用类似的技术,她于2020年3月求助于SARS-CoV-2。由于刺突蛋白在SARS-CoV-2病毒的外部非常突出,因此它们是疫苗和治

白刺苋的介绍

  白刺苋为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广泛,有细而长的茎和暗紫色或绿色的椭圆形的叶子,开绿白色花,结黑色种子。叶和茎常作蔬菜食用,全株均可作为中草药使用。分布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

刺沙蓬的介绍

  刺沙蓬(学名:Salsola ruthenica)为藜科猪毛菜属的植物。分布于俄罗斯、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华北、东北、西北、江苏、西藏、山东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4,6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砾质戈壁、河谷砂地及海边。

刺果甘草的介绍

  刺果甘草(学名:Glycyrrhiza pallidifloraMaxim.)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根状茎无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可达1.5米,条棱,密被黄褐色鳞片状腺点,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成球状;总花梗短于叶,苞片卵状披针形;花萼钟状;花冠淡紫色、紫色或淡紫红色,旗

刺黄柏的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米左右。小枝稍有棱角,二年生枝带黄或暗棕色,枝上具有变态叶的针刺,刺单一或分3叉,长1.5~3厘米。单叶互生,或簇生在短枝上;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6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短芒状锯齿,下面灰白色,网纹凸出。花10~12朵成顶生的总状花

云南无量山发现中国鱼类新种川河云南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09.shtm 3月25日,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无量山保护区获悉,由国内多个团队联合研究确定在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段)发现了鲤形目条鳅科鱼类一新种——川河云南鳅(Yunnanilus

刺点仪的功能介绍

中文名称刺点仪英文名称point transfer device定  义在构成立体像对的两张航摄像片上高精度转刺同名像点的仪器。通常采用高硬材料制成的刺针进行刺点,也有采用加热刺针或激光束进行刺点。应用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光学仪器(二级学科),航测和遥感仪器-航测仪器(三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