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泥炭地甲烷排放的温室效应研究取得进展

全球泥炭地的分布面积仅为陆地面积的3%,但其碳库容量却占全球土壤碳库的1/3,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泥炭地生态系统与大气进行频繁的温室气体交换,在吸收大气CO2形成碳汇的同时排放大量的CH4,其发育演化影响着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作为大气中最重要的两种温室气体,CO2和CH4贡献了80%以上的温室气体辐射强迫。一方面,目前中低纬度地区泥炭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高寒泥炭地的CO2和CH4通量观测研究仍然较少,给全球泥炭地的碳平衡和温室效应估算造成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受全球变化和人为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青藏高原地区面临着温度急剧上升、冰川快速退缩,对该区高寒泥炭湿地的CO2和CH4排放有深远影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洪冰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学者,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红原泥炭地的CO2和CH4通量进行为期32个月的连续监测,深入......阅读全文

温室效应简介

  名称:温室效应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来自IPCC术语表中对温室效应所做出的定义的中文版。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

温室效应“祸首”变能源

  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导致了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界一直在探索如何将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回收并转化。上海高研院研制相关高科技装置,让甲烷与二氧化碳“携手重生”,变废为宝。近日,全球首套万方级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装置,在山西潞安集团煤制油基地实现稳定运行超过1000小时,日产合成气高达20多

青藏高原高寒泥炭地甲烷排放的温室效应研究取得进展

  全球泥炭地的分布面积仅为陆地面积的3%,但其碳库容量却占全球土壤碳库的三分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泥炭地生态系统与大气进行频繁的温室气体交换,在吸收大气CO2形成碳汇的同时会排放大量的CH4,其发育演化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作为大气中最重要的两种温室气体,CO

青藏高原高寒泥炭地甲烷排放的温室效应研究取得进展

  全球泥炭地的分布面积仅为陆地面积的3%,但其碳库容量却占全球土壤碳库的1/3,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泥炭地生态系统与大气进行频繁的温室气体交换,在吸收大气CO2形成碳汇的同时排放大量的CH4,其发育演化影响着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作为大气中最重要的两种温室气体,CO2和CH4贡献

青藏高原河流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

  温度低、海拔高,是人们对青藏高原的固有印象。由于这个原因,过去科学家猜测这里的河流也应是“低碳”。但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一项成果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处于世界中高水平。该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中。  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极”,温度低、海拔高

日本制订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对策-以减轻温室效应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报道,为了进一步减轻地球的温室效应,日本相关部门组成的专家委员会12日在东京召开会议,制订了减少氟利昂等有害气体排放的各项对策。   据悉,这些对策包括要求制造企业和进口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将空调、冷柜等使用的氟利昂替换成其他温室效应较低的物质,以及制定针对妥善处理废

仪器监测环境:温室效应该如何应对

  近日,据央视网消息,北极圈出现罕见高温,其中瑞典北部北极圈内温度一度达到30摄氏度,西伯利亚北部地区更是达到32摄氏度。面对这细思极恐的高温现象,很多网友理所应当的把主要原因归结为全球变暖,然而,有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并非这次高温的罪魁祸首,极锋喷流同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但撇开其他因素不说,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湖泊是大气温室气体的源

  湖泊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湖泊的沿岸地带更是潜在的温室气体释放的重点区域之一。青藏高原分布着我国最大面积的湖泊群,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世昌团队及其合作者对青藏高原18个湖泊近岸水体中温室气体(二氧化

研究表明蓝氢对应对温室效应具有潜力

  由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和瑞士威利根的保罗·谢勒研究所(PSI)领导的一个国际小组研究发现,在特定条件下,蓝氢可在能量转换中发挥积极作用。这项研究深入分析了蓝氢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可持续能源与燃料》杂志上。  蓝氢是在蒸汽转化过程从天然气中生产的,该过程加热将气体分解为氢气

甲烷温室效应获实验室外观测证实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日报道,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俄克拉何马州南大平原观测站十年来获得的对地球大气的综合观测数据,首次直接证明了甲烷导致地球表面温室效应不断增加。  从大气中吸收热量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气体会吸收地球发出的某些波长的能量。科学家估计,随着这些气体在大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碳循环观测系统布设完成

多年冻土区碳循环野外观测系统分布图   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高多年冻土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持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半球冰冻圈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第二课题“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及其碳循环过程”

冻融过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温室气体交换过程影响

  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青藏高原既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世界上低纬度冻土的集中分布区。春季土壤冻融交替是高原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冻融交替不仅能够改变土壤的水热条件、理化性质,而且会显著影响温室气体地气界面交换过程。图: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甲烷

美国麦克公司仪器在CO2温室气体贮存中的应用

  能源的需求导致矿物燃料的消耗大大增加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排放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收集不仅仅对大气中存在二氧化碳的采集和安全存储,也包括排放的二氧化碳。自从京都议定书签署以来,对燃烧气体排放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关注.   许多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管理办法,包括低碳能源(例如核能

气象专家担忧温室效应下林火将更加频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66.shtm 今年夏天,加拿大同时遭遇了刷新纪录的高温天气和持续燃烧的林火。美国媒体13日报道称,有专家表示,如果人们现在不采取行动,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强,我们会越来越频繁地面临干旱、森林大火等

温室气体的检测

温室气体的检测 

温室气体评估方法

温室气体评估方法如下:1、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直接测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来进行评估的。常用的直接测量方法包括使用气体分析仪、数据记录器和各种传感器等设备对温室气体进行实时监测,以及使用燃烧测试、化学分析和质量平衡等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2、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监测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能源

温室气体评估方法

温室气体评估方法如下:1、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直接测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来进行评估的。常用的直接测量方法包括使用气体分析仪、数据记录器和各种传感器等设备对温室气体进行实时监测,以及使用燃烧测试、化学分析和质量平衡等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2、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监测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能源

如何测量碳排放量

研究碳循环的方法,并不是大家在讨论国家、个人碳排放时采用的方式。而且我认为将碳排放简单地和碳通量画等号有些武断,因为碳通量是有正负的,排放吸收都算碳通量,所以把排放等于通量有些不妥。一般讨论的减排,不仅仅是二氧化碳,而是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 Gags)。计算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有

温室气体通量箱原理

室气体通量箱原理是隔绝箱内外气体的交换,随时间的变化测定。温室气体通量箱的工作原理是用特制箱子罩在一定面积的下垫面上方,隔绝箱内外气体的交换,随时间的变化测定,箱内温室气体,根据计算得出气体交换通量。主要分为3种类型:密闭式静态箱、密闭式动态箱和开放式动态箱。

科学家发现一种“长寿”温室气体是CO2的7100倍

  据《卫报》近日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系的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称为全氟三丁胺(PFTBA)的物质也是温室气体,该气体100年内使地球变暖的效应是二氧化碳(CO2)的7100倍。而这种工业化学品目前没有受到监管,其在大气中可长期存在。这项研究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PFTBA自2

二氧化碳-=-危险污染物

  本周一,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决定将二氧化碳(CO2)等六种气体列为“危险污染物”。此举使得白宫能够绕过参议院的立法,对这六种气体的排放进行限制。由此,减缓全球变暖的节能减排行动,终于又向前迈出了小小的一步。     这是哪六种气体呢?   1. 二氧化碳 CO2   2. 甲烷 CH

Nature:温室效应将迎来全球范围内大面积降雨

  准备好下雨降临了吗?最近报道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文章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引发了全球大面积的降雨与降雪,即使在干旱的地区。如果全球变暖效应仍在,这一趋势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温室效应对全球范围内的降雨的影响到底如何一直以来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最近的这项研究指出这一气候

研究揭示可燃冰及其衍生技术缓解全球变暖

  近日,《能源与环境科学》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综合利用研究室研究员李小森团队撰写的最新文章。该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及其应用技术在全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变暖中的作用。  全球一次能源的供应格局由煤、石油向天然气的转变,为天然气水合物

研究揭示可燃冰及其衍生技术缓解全球变暖

  近日,《能源与环境科学》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综合利用研究室研究员李小森团队撰写的最新文章。该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及其应用技术在全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变暖中的作用。  全球一次能源的供应格局由煤、石油向天然气的转变,为天然气水合物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有了新检测工具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948”项目——“六氟化硫示踪法检测牦牛藏羊甲烷排放技术的引进研究与示范”通过验收。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的专家在项目验收时表示,该项研究结合青藏高原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采取可行措施控制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集成创新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畜牧业发

美国能源部长清华演讲:温室效应所致灾害将频现

  “马丁·路德·金说过:‘明天即今日!在这个无法预见却又琢磨不透的生活与历史里,赶紧做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吧’。”   昨天中午,美国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博士,在他父母亲的母校清华大学,神色凛然地发出呼吁:“我们需要赶紧做的事情,就是全人类迫在眉睫的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挑

阳光刺激北极土壤释放温室气体

高纬度土壤储存着的碳至少是大气中的2倍,但是一项研究发现这种土壤中的碳可能被释放出来并且在接触阳光的时候转化成温室气体。Rose Cory及其同事分析了34个北极地点,其中一些地区目前正在经历着显著的永冻土融化。 当这种富含冰的土壤融化的时候,它会崩溃而且常常导致侵蚀和滑坡。这种稳定性的丧失会向

中国不靠排放温室气体促发展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能源需求还会合理增长,但我们绝不能重复发达国家传统的发展道路,也不应靠无约束的排放温室气体来实现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气候变化绿皮书的主编王伟光近日在《2010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环境承载能力有限

切叶蚁“堆肥”产生温室气体

  切叶蚁以产生大量垃圾而闻名。事实上,这种蚂蚁可以制造出浴缸大小、齐膝高的垃圾堆,里面不仅有树叶,还有蚂蚁的粪便、细菌和死蚂蚁。  现在,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巨大的垃圾堆也是温室气体的有力来源。  研究人员分析了哥斯达黎加西南部22个切叶蚁丘的气体排放情况。他们发现,在这些“垃圾堆”潮湿、缺氧的环境中

“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只是表象

  如果以国家为统计单元算总量,中国是排放大国。但是,从人均水平看,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2007年中国为4.6吨,不足美国的1/4,只有欧盟的1/2。中国努力减排二氧化碳,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90年到2007年,全球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