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微子“蛛丝马迹”首次现身大型强子对撞机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由美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向前搜索实验(FASER)小组,通过分析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提供的数据,首次在LHC上发现了中微子的“蛛丝马迹”。最新研究向深入理解中微子这种难以捉摸粒子的特性及其在宇宙中所起作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研究论文合著者、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乔纳森·冯说:“我们在安装于LHC上的小型乳剂探测器试运行期间,首次观察到6个中微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前,科学家从未在粒子对撞机内检测到此类迹象。” 中微子是自然界基本粒子之一,呈电中性,非常小,很少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有3种已知类型的中微子: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自1956年在核反应堆内首次观测到中微子以来,科学家已从太阳、大气及地球等诸多来源探测到中微子,但还未在粒子对撞机内检测到。理论认为大多数对撞机内的中微子能量极高,而我们对高能中微子的相互作用所知甚少,因此在对撞机内产生的中微子或能为中微子研究带来......阅读全文

美国粒子物理学陷入僵局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每隔几个夏天,美国粒子物理学家就会聚集在科罗拉多州一个名为斯诺马斯的豪华滑雪圣地,评估当时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商讨下一步的计划。近日,粒子物理学家计划进行自2001年后的首次会面。但这一次,他们的聚会地点选在了一个不是那么高端的地方——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

美国能源部宣布终止为中微子实验提供经费

  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能源部官员上周宣布,如果长基线中微子实验(以下简称LBNE)按照原计划进行,他们很难为这项实验计划提供经费。随着这一消息浮出水面,LBNE实验的未来命运陷入险境。本周,LBNE项目负责人将在伊利诺斯州巴特维亚的费米实验室举行会议,商讨如何挽救这项实验。   LBNE是

《新科学家》网站选出今年十大智慧新理念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玛雅日历预言2012将是世界末日,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这一年,诸多大事仍将轮番上演,为人类历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列出了2012年我们应该了解的10大智慧新理念。包括:中微子超光速实验将接受新一轮的检验;美国总

欧洲粒子物理新政的全球化策略

新的欧洲粒子物理计划提出了未来直线对撞机的国际化合作路线。图片来源:KEK  更新后的欧洲粒子物理计划,或许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方向。  欧洲粒子物理计划曾经仅为欧洲的物理学家提供研究方向;而5月30日出台的更新后的欧洲粒子物理计划,或许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

《科学》评出2012年十大突破

                      2012年,科学界充满着泪水。83岁的希格斯热泪盈眶,在他预言存在“上帝粒子”40多年之后,科学家们发现了它,这历史性的一天“能发生在我的有生之年,简直难以置信”。  与此同时,科学界也充满欢乐。“轮子!这是轮子!”“好奇”号火星车在红色星

科学家呼吁全球合作迎接粒子物理学新挑战

  现在,是时候停下来考虑粒子物理学接下来应如何发展的问题了。 Nigel Lockyer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协调下一代的粒子物理科研项目。   2013年是粒子物理学的分水岭。对希格斯玻色子长达几十年的探索基本完成。希格斯粒子预测获得诺贝尔奖所引起的热潮尚未退去,粒子物理界对此深感满意。现在,是时

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成立

  1月22日,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在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为中心揭牌,并带领调研组就中心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座谈和现场办公。   我国在粒子物理领域研究具有坚实基础,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将以我国现有研究设施为基础,通过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基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等

《自然》杂志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

中科院专家反驳杨振宁: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正当其时

  9月4日,《知识分子》刊发了杨振宁先生的文章《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作为正在高能物理一线从事实验工作的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我不能同意他的观点。  (一)杨先生反对的第一点理由是造大型加速器是无底洞。这里涉及三个问题,一个是SSC为什么失败?第二是中国的大型加速器需要

正—反物质不对称性有了新证据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LHCb实验发现了D介子的正—反物质不对称性,并表示这项发现“绝对会被写进粒子物理的教科书”。这一发现被CERN研究和计算主任Eckhard Elsen称为“粒子物理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科学家到底发现了什么?这次发现为什

政协委员呼唤独步世界的中国大科学装置

   “发现引力波的消息出来后,很多人问:为什么又是美国?为什么中国没有做出来?”引力波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委员说。  随着美国的发现,中国三个引力波探测计划浮出水面。张新民负责其中之一的项目设在西藏阿里。他认为,大科学工程是中国的必需,否则中国科学创新“只能是小打小闹”。  唤起自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开机取数

  两个直径5米、高5米、重110吨的中微子探测器被成功安装在巨型水池中。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前的系统调试。  8月15日,在广东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大厅,两台重达110吨的巨型中微子探测器正式捕捉到来自核电站反应堆群中的中微子。  在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美国能源部等单位的支持

欧洲核子中心“新粒子”引发论文潮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可能找到了一种新的粒子,这种诱人的“可能”让理论物理学家的论文在短短两周内如潮水般涌出。   据《自然》期刊官网消息,12月15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了他们的新发现,自那以后,论文预印本平台arXiv已经发布了95篇专门讨论这种假想新粒子的研究论

李淼:核查测量中的系统错误至关重要

  李淼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从今年9月22日开始,就有一则消息开始在物理学界广泛流传:中微子在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前往意大利格兰萨索地下实验室的“旅行”中,竟然比光早到了60纳秒(10-9秒)。如果实验结果被证实,将

物理学家提议建超大强子对撞机 造价或超百亿美元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1月12日报道,当欧洲耗资50亿美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于2008年“开工”时,粒子物理学家们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其能解答宇宙间的很多谜题。但直到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LHC才算不辱使命。现在,为了获得更重大的新发现,很多物理学家提议建造一台超越 LHC的

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粒子捕手”

▲9月30日,王贻芳在接受采访。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中国有没有必要巨资建造大型对撞机?王贻芳态度坚决:“科学的钱是科学的钱,民生是民生的钱,任何国家永远不可能拿科学的钱做民生,没有必要说要用科学的钱去挤占民生的钱”如何向公众解释高能物理研究的应用价值?王

一文了解2019科技大事件

   科技改变生活。这一年,各国科学家又让科学的脚步再次向前迈进。棉花种子在月球发出第一株嫩芽,室温下气态二氧化碳首次转化为碳电池,最轻中微子的质量被算出,3D打印出会呼吸的人体器官……尽管这其中的具体原理有些高深莫测、晦涩难懂,但不得不说,它们刷新了我们的认知,而这些发现,也正在或终将切切实实地影

2019年,全球科学成果突破层出不穷

图① DNA具有持久性和存储海量信息的能力,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可利用其持久性进行存储。图②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的种子有发芽的迹象。新华社发图③ 英特尔公司Pohoiki Beach芯片系统。图④ 《科学》杂志封面刊登了由水凝胶3D打印而成的肺气囊模型。图⑤ 五夸

揭秘五大超级科学机器:飓风模拟器造狂风

不要总是把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挂在嘴上,关于这个庞然大物的报道已经够多了,但除它之外,世界上还有几个研究机器,其重要性一点都不比大型强子对撞机逊色。这些超级机器,有的在跟踪火星机器人,有的在模拟飓风,有的则在揭示超新星诞生之谜,他们不仅具有“冷酷到底”的外观,还肩负着揭开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的重

物理学能否抛开大型设备

  可能没有人比物理学家Gerald Gabrielse对那个电子了解得更多了。他曾在一个陷阱里捕捉了这个电子,然后连续10个月测量其内部电磁场大小。当它消失后,Gabrielse找了两天才不得不接受它已经不见了。“你会在一段时间后喜欢上你的粒子。”他说。Gerald Gabrielse 和博士后W

杨振宁与丘成桐两位先生的争论,和生物学家的尴尬

  2016年的中国科学,天空漂浮着几朵乌云。针对中国建设下一代巨型对撞机的争论,近日因为丘成桐先生的网上声明,和杨振宁先生的公开回应,而浮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一下子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杨振宁和丘成桐都是高山仰止的一代宗师。两位先生对话,照理说没有小辈插嘴的份,更何况巨型对撞机建造与否,

多部门共同制定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

物理学家计划建造超级对撞机

目前LHC正在进行升级。   当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在2008年开始运行时,粒子物理学家未曾梦想过拥有另一个更大的对撞机。但是,随着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LHC兑现了其最初的承诺,物理学家也开始对设计一个“超大型强子对撞机(VLHC)”感到兴奋。   “在未来数十年里,描绘这样一

“探秘”中国暗物质直接探测与极深地下实验室

  暗物质  暗物质被喻为现代物理学天空上的一朵乌云,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国物理学家们在暗物质探测实验和理论上有颇多建树,“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的暗物质粒子探测等,都为解开“暗物质之谜”贡献了中国力量。不仅如此,在地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认识到极深地

王贻芳: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近几年,“基础科学”被提得越来越多,不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华为、阿里、腾讯等知名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  随着中国载人飞船、月球探测、量子通信等科技成果的逐渐显现,很多人逐渐认识到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当然,对基础科学缺乏了解、认

我国科学家首次被邀请在国际高能物理会议做报告

第三十四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ICHEP08)于7月29日至8月5日在美国费城召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室邢志忠研究员应邀做了题为“Theoretical Overview of Neutrino Properties”的大会综述报告。这是多年来国内理论家首次被邀请在这一高能物理领域的顶级系列

《自然》展望2016年11大领域 DNA、微生物备受关注

  近日,《自然》杂志日前对2016年的热点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一是二氧化碳的吸收。一家瑞士公司将成为首个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并进行商业规模销售的企业,此举将成为研发有朝一日对抗全球变暖的大型设备的一块敲门砖。明年7月,Climeworks公司将在其位于苏黎世的工厂每月捕获约75吨二氧化碳,然后

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10年前,施一公在清华的实验室刚刚启动,开始第一个科学实验。如今,他的实验团队于2015年发表的RNA剪接体结构已经登上了国际经典生物化学教科书的封面。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说:“2006年当我决定放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职位全职回国时,有很多人疑惑不解。今日回头看,再没有人会怀

模拟高端实验 量子计算机将在科研领域“大显身手”

  模拟高端实验 再现“上帝粒子”  量子计算机将在科研领域“大显身手”  物理学家一直在努力开发量子计算机,并希望量子计算机发挥其量子力学效能,帮助发现自然界的新规律。  去年,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称,奥地利物理学家用4个“量子比特”组成的量子计算机,第一次实现了对高能物理这样高端实验的完整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