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和微生物共同进化有了新证据

新研究探讨了苹果与微生物的共同进化。图片来源:Lunghammer -TU Graz 干旱、恶劣天气、创纪录的温度和新出现的病原体等威胁着世界粮食供应。因此,人们需要在克服上述挑战的情况下使作物更加健壮。 由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植物学家》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指出微生物群研究和管理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微生物群研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已经产生了一些突破性的发现。生物体和微生物群都是在共同进化中进化的,即相互影响。 这项新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今天,人们认为所有的生物体都是“全息生物”——共同运作的单位,拥有许多特殊的微生物。后者总是在数量上占优势。例如,人类的微生物数量是自身细胞的10倍。因此,微生物被列为新的健康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靶标。 这同样适用于栽培植物,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其潜力知之甚少,也没有加以开发。在此,跨学科研究小组将现代驯化苹果品种的微生物群与其野生祖先......阅读全文

植物和微生物共同进化有了新证据

新研究探讨了苹果与微生物的共同进化。图片来源:Lunghammer  -TU Graz  干旱、恶劣天气、创纪录的温度和新出现的病原体等威胁着世界粮食供应。因此,人们需要在克服上述挑战的情况下使作物更加健壮。  由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植物学家》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指出微生

植物和微生物共同进化有了新证据

 新研究探讨了苹果与微生物的共同进化。图片来源:Lunghammer - TU Graz干旱、恶劣天气、创纪录的温度和新出现的病原体等威胁着世界粮食供应。因此,人们需要在克服上述挑战的情况下使作物更加健壮。由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植物学家》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指出微生物群研

微生物所发现植物抗病反应与种子萌发的共同调控蛋白

  种子萌发是高等植物生命周期的又一个开始,其受到多种环境因子和植物激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因素是赤霉素(Gibberellins,GAs)。当植物种子吸水后,胚开始合成GAs并释放到糊粉层细胞。糊粉层细胞接受到GAs信号后开始合成水解酶(如α-淀粉酶)并分泌到胚乳中水解淀粉为小分子糖,为种子萌发与幼

菊科植物为何是进化最为成功的植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504.shtm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菊科植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常被视为在进化上最为成功的植物,但是其背后的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明确。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杨效曾团队和北京大学李磊团队在权

菊科植物为何是进化最为成功的植物?

  菊科植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常被视为在进化上最为成功的植物,但是其背后的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明确。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杨效曾团队和北京大学李磊团队在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Comparative genomics reveals a unique nitrogen-c

人类进化导致微生物灭绝

  人类正在驱动灭绝的不只是大象和老虎。人们还在大规模地消灭那些小很多的生物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世带来的微生物灭绝可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目前出现的抗菌素耐药性危机的“幕后黑手”。  这一惨淡信息来自对人类历史如何影响地球微生物,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人类体内的微生物进行的深度分析。“肠道菌

人类进化导致微生物灭绝

人类正在驱动灭绝的不只是大象和老虎。人们还在大规模地消灭那些小很多的生物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世带来的微生物灭绝可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目前出现的抗菌素耐药性危机的“幕后黑手”。 这一惨淡信息来自对人类历史如何影响地球微生物,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人类体内的微生物进行的深度

植物所揭示裸子植物线粒体丢失基因的进化命运

  线粒体经内共生事件起源后,丢失了大量的基因,演变为半自主性细胞器。不同生物支系的线粒体基因组差异巨大,尤其是相较于动物和其他真核生物(其蛋白质编码基因含量较稳定),陆地植物的多个支系中线粒体基因的转移/丢失经常发生。因此,植物线粒体编码基因的组成以及丢失基因的进化命运引发关注。  裸子植物代表了

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获进展

  “进化是否可以预测”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大量观察和研究表明,不同物种或者同一物种的不同群体,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独立进化出相似的表型。这种现象称为“平行进化”。由于探究同样的表型变异是否由同一个或同一群基因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获取进化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的信息。因此,关

植物CPP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研究

实验概要类CPP基因家族(CPP-like gene family)属于一类成员数目较少的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含有一到两个富含半耽氨酸的结构域,即CXC结构域。该基因家族在植物和动物中广泛存在,但是没有在酵母中发现。为了解CPP-like基因家族在植物中的进化规律,本研究

手指由鱼鳍进化而来?科学家发现它们有共同基因

  8月17日消息,当我们的祖先从海洋爬到向陆地上的时候,他们无疑完成了地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现在,这一伟大进化的详细过程正变得越来越清晰。最新研究发现,上亿年前的鱼类身上长有的鱼鳍中,存在一块小小的骨头,而这块小骨头与我们当今人类以及四足动物的手指和脚趾的生长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家们

Science:利用基因共同进化揭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从已被测序的DNA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新方法。通过对细菌中成对基因之间共享的细微进化特征进行编目,他们够发现数百种之前未知的蛋白相互作用。这种方法当前正应用于人类基因组,并且可能产生关于人类蛋白如何相互作用的新见解。相关研究结果

微生物所开发出微生物可控进化新方法

  胁迫抗性是工业微生物的重要属性之一。微生物的胁迫抗性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生理性状,单基因改造方法很难有效发挥作用。而针对多基因的化学/物理诱变、转录因子改造等方法,均采用“先突变后筛选”的策略,需要频繁的人工介入,导致整个改造过程不连续且效率低。  为了快速提高工业微生物对不同环境胁迫的抗性,中国

植物所等在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物种形成或物种入侵到新生境时,往往只涉及祖先物种里的少数群体或个体,从而导致形成的新物种或入侵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即所谓“瓶颈效应”。尽管瓶颈效应使得新物种或入侵群体遗传多样性很低,但这些群体仍能够适应新生境。这种很低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适应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被称为“生物入侵的遗传悖论”。对

研究揭示联合揭示被子植物早期进化

  被子植物也称开花植物,是地球上种类最繁多物种最丰富的植物类群,其产生和分化是陆生植物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它们早期分化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不清楚,仍缺乏完整的基因组以厘清其进化关系。近日,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以及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揭示被子植物早期进化。其研究成果《芡实和金鱼藻基因组

Nature:植物如何进化为对抗寒冷

  近期研究人员发现了植物如何进化为对抗寒冷天气的新线索。在12月22日的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构建了超过32,000种开花植物的进化树——迄今最大时间刻度的进化树。通过将此进化树,与冷冻暴露记录和数千种植物的叶片/茎干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人员能够重现,当植物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时,

动植物正以进化适应气候变化

  联合早报报道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界的生物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英国几份科学杂志最近发表报告指出,一些动植物正发挥“适者生存”的本能,通过改变自身生长规律来适应环境的改变。   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的最新报告说,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观察了落基山脉地区的芥末植株等植物从197

科学家破解植物多倍化进化之谜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王晓武团队和美国科学院院士迈克·菲林领导的团队合作,对植物基因组多倍化进化过程中基因分化和多基因组分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组加倍(多倍化)的扩增方式,进行自我进化和适应自然环境。随着DNA测序技术的

Science:炎症会促使肠道微生物进化

  欧洲的科学家们发现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能激活细菌内的噬菌体,从而帮助帮助感染了细菌的病毒传播给其它菌株,并提高它们的增殖成功率。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病毒中遗传性状的编码特点,如毒力增强,而且也指出了如果用一种疫苗来减轻炎症,也许能帮助治疗某些感染。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16日的Scien

武汉植物园裸子植物Rubisco酶的分子进化研究获进展

基于rbcL序列利用“宽松分子钟”模型重建的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图  近日,在武汉植物园种群遗传学学科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王艇研究员指导下,武汉植物园森林博士等人与国外专家Mario A Fares研究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应娟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裸子植物Rubisco酶

新研究揭秘中国被子植物进化史

  英国《自然》杂志今天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陈之端等完成的一项研究。在这篇题为《中国被子植物区系的进化史》的论文中,科研人员揭示了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及多样性形成的时空格局。  陈之端团队与国内外团队合作,通过比较4个叶绿体基因和1个线粒体基因的序列差异,重建了中国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树。

宿主离不开微生物?实质或是“进化成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26.shtm一个关于微生物的主流观点是,没有微生物组,宿主会出现问题。宿主需要微生物发挥独特而有益的功能。现在,美国科学家对此提出质疑。在近日发表于《微生物学趋势》的一项观点文章中,加州大学欧文分

昆明植物所等研究揭示水平基因转移促进陆生植物进化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是当前的热议话题之一,然而在自然界里,物种间的基因转移可能频繁发生,并对不同物种的遗传进化有深刻的影响。近期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在陆生植物起源演化的早期阶段,物种间的水平基因转移可能促进植物由水生环境向陆生环境转变。  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

武汉植物园在植物NAC蛋白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NAC蛋白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中。NAC蛋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器官模式建成的许多特异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AC蛋白在植物应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应用基因组学学科组博士研究生朱婷婷在彭俊华研究员

版纳植物园揭示壳斗科植物的基因组大小进化

  物种的基因组大小是物种形成和多样化中最近处的性状。通过测定物种的基因组大小,有助于了解物种的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进化,为全基因组测序提供基础数据,提高基因组多样性的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效率。前人对植物基因组大小进化的研究多集中于温带草本类群,并且未与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相关联,对热带木本植物的基因组大小

昆明植物所在高山植物进化适应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高山地区环境恶劣,如生长季节短、低温、强降水、强紫外辐射等, 但是全球高山地区却拥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这些植物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实现成功繁殖,是进化生物学的热点问题,也是理解高山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的基础。面对这些胁迫因子,高山植物进化出了高度特化的结构,如温室结构、绵毛结构等,倍受广大植物学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郭亚龙研究组在研究中首次提供了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开展植物平衡选择研究的案例。图片来源于网络  适应性是生物在变化多样的环境中生存所需的最基本能力,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遗传多样性的高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保证物种在变化多端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繁衍的根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郭亚龙研究组在研究中

昆明植物所在进化起源方向最新进展

在植物进化的特定时期,植物获得了生产结构丰富且功能多样的天然产物的能力,呈现出结构相似的天然产物集中于系统发育树上近源物种的分布特征。而部分结构相似的天然产物却零散地分布于系统发育树上远源物种中,如托品烷生物碱、类固醇和环烯醚萜等。当前,科学家主要通过单个酶的独立进化来阐明天然产物零散的分布特征。实

华南植物园二型花柱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从异花授粉向自花授粉的转变是植物交配系统的进化中最显著的一种。异花授粉为主的二型花柱多态性向自花授粉为主的同型花柱的进化是该转变的代表。这种交配系统的转变对种群的繁殖生态、谱系地理、群体遗传和进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报春花属植物以中国西南山地为现代分布中心,历来是研究二型花柱进化的模式植物。其中,

商业采挖影响高山植物的伪装色彩进化

  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造成了重大影响,重大到许多科学家投票赞成将这个时代划分为一个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桦尺蛾的体色便是教科书式的案例:潮湿的英国,树林里到处覆盖着灰白色的地衣,灰白色型的桦尺蛾个体在这样的环境中伪装很好,因此数量比深色型的个体更多。但工业革命时期,它们栖息的环境被黑色的烟尘遮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