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水星北极发现有机物或解释地球生命起源与进化

近日,研究人员在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上有了惊人大发现,根据望远镜观测到的证据表明,在这颗星球的北极存在被冰冻的汞和有机物质。据科学家介绍,它们很可能是一些类似于煤炭的物质,也许是数百万年前彗星在撞击小行星是形成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星科学家大卫・佩奇说:“这是我们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我们已经关注这个小行星20年了。我们原本期待在太阳系外围的已经死亡的形体周边或者彗星的内部发现这些物质,但是现在,它们却出现在了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据悉这次的发现并不像“好奇号”那样直接从星球表面取得土壤岩石样本分析,而是通过信使号激光束反射,计数粒子,措施伽马射线等设备从轨道上远程收集数据,然后再在实验室中对这些数据进行演绎而得出的结论。 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首席信使科学家Sean Solomon介绍说:“目前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它们确实是有机物,虽然这是一个疯狂的结论,但是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解释”。一般来说,科学家认为只在......阅读全文

2.5亿光年外星系发现基本生命物质

北京时间1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的科学家近日称,他们最近在距地球2.5亿光年的星系中发现了构成生命的两种最基本物质——甲亚胺分子和氢氰酸。这两种物质可以合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则被认为是搭建地球生命最原始的“积木”。  科学家在这个发亮的星系中发现两种基本生命物质 美国天文

为生命工厂奠基 合成生物学研究期待完美基因工具

  从进化的角度讲,酵母与制作止痛剂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通过对这种微生物的基因重新进行编辑,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Christina Smolke使其精确地拥有了这一功能,Smolke团队用糖作为一种原料,将酵母转变成了一个“生物工厂”,生产出了有效的止痛剂氢可酮。  这是合成生物学的有名案例之一。

科学家在极低温度冰面孕育出复杂有机物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18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极低温度下的冰面用激光轰击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发现其可演变成更加复杂的有机分子。该研究的目标是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通讯》上。   多环芳烃化

最新研制新型激光频谱仪器 揭开火星生命体神秘面纱

据空间网站报道,最近寻找火星上的原始生物又有了新的途径,美国宇航局新研制了一种激光频谱仪器,即在仪器的传送带上安装上一种激光装置,该装置能够能够分析矿物岩碎片是否含有活的细胞。 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吗? 据科学家介绍,美国宇航局的卫星和探测器已经探测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在火星的表面曾经有液态水流过

Science揭示“快食”纤维素酶

  来自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研究人员证实,在最初于1990年俄罗斯的勘察加半岛间歇泉谷(Valley of Geysers)发现的一种微生物中有一种酶,其消化纤维素的速度比当前市场上主要的纤维素酶要差不多快两倍。   如果这种酶能够在更大型的测试中继续表现良好,它有可能

大气污染物的高效分析

被动样品富集器相比之下更易于使用和安装,目前样品的解吸附和制备成可用于分析的形态是更耗时和更费力的工作。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最近展示了他们富集和分析持久性有机物染污(POP)的简单快速方法。 有一些物质人们不再赐福给它们,2004年5月17日,150多个国家签署了斯德哥尔摩公

生命复杂性的产生有了新假说

研究人员提出先有线粒体再有生命复杂性  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学家尼克·雷恩和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威廉·马丁提出了一种或能解释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原祖——首个“真核”有机物如何形成的新假说。该假说认为,复杂的多细胞生命的多样性,只会出现在一个细胞找到进入另一个细胞的途径并随时间进

科学看待生命“被制造”

  小细菌、新系统、大产业  重新设计、制造新的生物系统,使解决能源、材料、健康和环保等问题不再是神话  科学技术的进展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人类摆脱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生态失衡等重大灾难,这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

什么是“人造生命”? 辛西娅会不会变成怪兽

  价值可能超万亿美元   文特尔表示:“‘辛西娅’其实是一个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细胞。”项目组其他成员表示,这仅仅是一个更宏大工程的一小步,未来他们甚至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的有机物。此外,未来科学家还可以制造出能够产出石油或专以二氧化碳为食的环境友好型“人造生命”。文

首例人造生命在美诞生 奥巴马下令评估伦理风险

  世界首个“人造生命”日前在美国诞生,现在人类的能力已经拓展到可以“操纵”自然界。不过这一科技突破也引来不少诟病,批评人士说人类怎能堪当“造物主”之职,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下令在下周举行听证会,讨论这一问题。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报道 总统奥巴马也下令在下周举行听证会,讨论这一问题。综合新华社、

人造生命是否存在着威胁?

  世界首个“人造生命”日前在美国诞生,现在人类的能力已经拓展到可以“操纵”自然界。不过这一科技突破也引来不少诟病,批评人士说人类怎能堪当“造物主”之职,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下令在下周举行听证会,讨论这一问题。  项目的负责人J·克雷格·文特尔将“人造生命”起名为“辛西娅

好奇号将开展“湿”化学实验分析

在2016年9月好奇号的自拍中,在漫游器主相机的右方可以看得见远处的夏普山。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MSSS  美国宇航局(NASA)好奇号探测器的控制者们一直在耐心等待,他们已经为启动一项重要实验等待了太久。这个漫游器腹部折叠了9个不锈钢套管,每个都装着溶剂,它们是该探测器探寻

美设计地外基因组研究设备 地球生命是否来自火星或得验证

  如果说地球生命都是起源于火星上的有机物,这对许多行星科学家来说并非不可想象。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4日(北京时间)报道,目前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设计一种仪器,为地球生命是否来自火星提供支持证据。   麻省理工科研人员克里斯托夫·卡尔说:“我们可能起源于火星,或者

活细胞或成未来数据处理“大军”生物体成计算机

  前言:生物计算机可以绘制地图、让集成电路上的基本组件―逻辑门运行、执行二级制计算操作,甚至还不止于此。   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近日报道,并非所有计算机都要以硅为生。顾名思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或使用所谓的逻辑门来将输入(二级制代码0和 1)变成输出的机器。但现在,一个小型

如何做原核表达(prokaryotic expression)(一)

人们合成与生物相关的物质是从尿素开始的,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人工合成了存在于生物体的这种有机物。在1960年我国科学家采用化学方法首次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胰岛素。随着内切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用各种不同的载体在原核、真核系统中进行蛋白表达更为行之有效。而这其中大

科学家观察到超低温条件下的液态水

  奥地利和德国科学家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在零下157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下,水也能够呈现液态。这一发现或将为科学家探索宇宙有机分子甚至生命的形成打开新思路。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教授托马斯・吕尔廷领导的团队与德国同行一起在实验室发现了这种现象。吕尔廷认为,这种现象在宇宙中可能广泛

土卫六神秘大气层或源于其内核有机物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3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揭示了土卫六最大的谜团之一——其上稠密且富含氮气的大气层的起源。他们的新研究认为,土卫六大气层或源于该天体内部的有机物。  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拥有非常浓厚的大气层,这使它在太阳系的卫星家族中独具特色。此外,它也是太阳系内除地球外唯一一颗地表上流淌着大量

被“驯化”的细菌能发电

  提起发电,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方式。其实,小小的细菌也能发电。这也是如今被全世界不少科学家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增强希瓦氏菌发电能力  希瓦氏菌是一种嗜好重金属的细菌,这种特性使其可以被用于清洁被污染的水体中的铁、铅、汞元素,甚至用来发电。最近,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历史

  为了使您更好的了解临床检验技师的相关内容,医学教育网特搜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重要历史事件)  (一)显微镜的发明  荷兰列文-虎克于1676年发明了一架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第一次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二)传染因子的确立  1.19世纪60年代,法

美科学家发明“发电叶子” 家庭可成“发电站”

  据外媒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同化为有机物,从而产生能量。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就利用植物的这个原理,发明了一种人造叶子,可以将每家每户都变成一个个独立的“发电站”。  据介绍,一片这样的叶子只有一张扑克牌大小,用硅原料制造,内含电子

《Science》评选出2016年度最有趣科学故事Top10

  植物居然会赌博?在外星世界的云层里有漂浮的生物?由于气候变暖,冰封在格陵兰冰盖下的冷战时期美军秘密军事基地即将问世?《Science》最近评选出了2016年度我们最喜爱的十个科学故事,这些科学故事可能并不是科学前沿也不是什么重大突破,但它非常有趣,使读者和社会大众产生共鸣,启发我们的好奇心去阅读

甲烷和金属首次成功“联姻”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0日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金属原子插进了甲烷气体分子中,并精确地测定了所得到的“金属-甲烷化合物”分子的结构,为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特别是新药研制开创了新的制造工艺,新发现也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金属在活性生物体内的工作模式。研究发表在《美国

合成细菌“躺”在矿物表面就可产生电流

  据报道,美国华盛顿州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和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合成细菌仅仅通过接触一种矿物表面,不需任何其他介质就可以直接产生电流。新研究使得从细菌产生清洁电力,创建高效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或“生物电池”更进一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东安格利亚大学生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通讯》  尼安德特人灭绝不可避免  一个新模型表明,现代人类从非洲迁移到欧亚大陆是尼安德特人被现代人类取代的重要原因。此前,科学家认为尼安德特人的灭绝由环境压力和来自现代人类的竞争造成。相关成果11月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Oren Kolodny和同事

阿胶之争背后有多少科学问题

  科普之家  无论中药西药,在我们身体细胞吸收过程里,都是遵循“化学反应”规律发生的,而不是按照古人“阴阳五行、配伍归经”的观念进行的,从这方面讲,中医药不应排斥现代化学的介入。  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因为学识经历的不同,许多人对同一个事物会有着不同的认识,然而这是否会改变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呢? 

城市污水处理相关技术简介及发展简史

  污水处理的需求是伴随着城市的诞生而产生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历经数百年变迁,从最初的一级处理发展到现在的三级处理,从简单的消毒沉淀到有机物去除、脱氮除磷再到深度处理回用。其中,活性污泥法的问世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今年正值活性污泥法诞生104周年。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今后究竟将如何发展?对此,让我

日本将发射“隼鸟2号”探测器 将尝试地下取样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将于本月30日,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  “隼鸟2号”作为将小行星“糸川”的微粒子带回地球的“隼鸟号”的后继机,面向沿地球和火星附近转动的另一颗小行星而开发。此次发射将是首次尝试对地下物质的取样,并计划于

原子探针断层扫描完整还原膜蛋白结构助于研发分子药物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有机物,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研发了几种不同的蛋白质成像方法,但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解决在自然环境中对单个膜蛋白研究的难题。然而,在近日一项发表于Small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查尔姆斯理工大学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

仿生叶“吃”二氧化碳“吐”生物燃料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人工仿生叶,据称该装置能“吃”进二氧化碳产出生物乙醇,效率比自然光合作用高出10倍。如果得以推广,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  无论是一片树叶、一棵小草,还是单个藻类细胞,都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在阳光下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如今,

质谱等多种检测技术崛起 癌症早期诊断现状有望改观

  当我们在呼吸时,不仅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给生命提供必要的能量;还呼出着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这些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多少,随着人体状态的不同而变化,悄悄地暴露了我们体内隐藏的疾病——这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