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成立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上海大学于2021年12月3日决定成立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2022年1月10日,揭牌仪式在上大举行。 揭牌仪式现场宣布,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聘任为学院名誉院长,丁华东担任学院党委书记,黄继忠担任院长,金波为学术带头人。 上大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科始建于1978年的复旦大学分校,后更名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是我国较早开展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高校之一。 上大党委书记成旦红介绍,新学院是在上大图书情报档案系、文学院考古学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基础上组建而成。未来,学院将重点发展数字档案资源、海洋考古、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智慧博物馆等方向,培养高层次复合型跨学科人才,推进“新文科”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 据介绍,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具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资源管理”和“......阅读全文

致敬百年建筑经典——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

   12月3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的“致敬百年建筑经典——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暨新中国70年建筑遗产传承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政协礼堂(旧)、中国科学院办公楼等98项(组群)建筑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走了

激光技术为馆藏文物“增寿”

  故宫博物院作为明清两朝皇宫,无数的奇珍异宝汇聚其中,很多馆藏文物都历经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沧桑,对于文物的保养修复似乎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近日, “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在故宫启动并举行揭牌仪式。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中国、希腊同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文物收藏与研究保

再添一项,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专项拟立项公示

  近日,科技部对外公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2020年度指南项目安排公示。公示时间为2020年10月26日至2020年10月30日。具体清单如下:“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2020 年度指南项目公示

故宫公布11大型科研项目-故宫百科全书将出版

        去年10月23日故宫研究院成立,4个月后的今天,发布11个大型科研项目,其中包括组织编撰《故宫百科全书》、故宫藏先秦有铭青铜器研究、《北京中轴线彩色实测图》整理出版等。   11个项目分别为: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版《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合作开展“新中国出土墓

高光谱成像技术助力文物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

2020年8月11日,易科泰SpectrAPP光谱成像应用创新项目技术人员,携高光谱成像设备前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文物保护及考古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交流和现场演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于1935年,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机构,承担完成

用数字技术带海外文物“回家”

  头戴VR眼镜设备,手持遥控手柄,便能顷刻间置身于响堂山石窟,眼前慢慢浮现造型生动、神态安详的佛像和色彩斑斓、线条流畅的壁画……这是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文化遗产数字化团队对响堂山石窟文物数字化采集的工作成果。  春节假期,位于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在欣赏天龙山石窟雕塑艺术的同时,也

鉴古知今丨现代质谱解密古丝绸之路纺织品染料来源

导语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丝绸之路上出土了大量文物,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对于探索古代丝绸之路有重要的意义。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个板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展示了保存完好、极具学术价值的文物。1981年,新疆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开展重金属找矿工作时,首次在哈密戈壁滩黑山岭

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11月22日,“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智慧博物馆——第二届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局长孙殿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以及科技部代表和

当国宝遇见国漫

为激活优秀文化遗产内容价值,让文物“活起来”,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文物数字传播合作基地(福建)与国漫“福见中华”元宵福卡公益活动创作组联合,从 “中华文化内容IP数据库(福建)”中选取四件“海丝文化”的代表性文物,与动漫中人物形象实现“精神理念”匹配,让更多年轻人能关注、参与活动,唤起更多人走进博物馆

上海高研院与敦煌研究院共建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

  4月1日,敦煌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建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签字仪式在上海高研院举行,仪式由上海高研院筹建组副组长姜标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上海高研院筹建组组长封松林等出席签字仪式。  封松林与樊锦诗共同签署了共

朱启钤:他在古城保护里注入了“城市更新”的概念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039.shtm2月26日,在朱启钤逝世60周年纪念日,《朱启钤与北京》一书在京首发。该书由朱启钤曾孙朱延琦口述、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编,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中国文

2020年将建成文物科技创新体系

  在12月10日召开的2016年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上,发布了由科技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3部门联合制订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文物科技创新体系,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国产主要装备、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国家文

鉴古知今丨现代质谱解密古丝绸之路纺织品染料来源

导语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丝绸之路上出土了大量文物,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对于探索古代丝绸之路有重要的意义。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个板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展示了保存完好、极具学术价值的文物。1981年,新疆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开展重金属找矿工作时,首次在哈密戈壁滩黑山

“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成绩优异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94.shtm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推出的“敦煌文化守望者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入选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此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于2022年5月启动,

曹永康团队成功复原被毁坏的历史建筑

   我国是世界建筑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建筑文化遗产。但由于古建筑大都年代久远,部分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毁坏十分严重。怎样才能记住古建筑的昔日的“容颜”?又怎样才能书写好古建筑的“病历”?  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在西安成立

  2019年5月11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在西安成立。在陕西省文物局指导下,西北工业大学作为发起单位主办“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文化遗产保护首届学术研讨会。  西工大校长汪劲松,陕西省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来自14个国家的53个初始成员单位代表出席成立大会。  该联盟旨在

多光谱和高光谱成像技术透视丝路壁画

  如何充分获取古代珍贵壁画内部信息,有效保护人类珍贵遗产?这一曾经困扰文保专家的难题,在非介入式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下迎刃而解。12月1日至3日,由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发起,英国研究理事会支持,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文保中心等单位协办,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主办的“成像科学与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保护

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经教育部批准,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2008年该校招生计划也在昨天公布,在沪本科招生专业增加了5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分别是海洋管理、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方向)、海洋科学(环境海洋学方向)、物流工程、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 今年本科招生,该校将实行一志愿(平行志愿)报考的优秀生及特

中科院高能所与敦煌研究院携手开展文化遗产保护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在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行。  作为国家设立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的综合性机构,敦煌研究院如今已经相继建立了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

花精油、数字技术:用科技更好地呵护文物

  时间是文物最大的敌人,络绎不绝的到访者也会不断改变储藏环境的湿度、温度,更给安保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吸引参观者和保护好藏品中找平衡点,成为每个文物工作者的必答题。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用自己研发的微变监测系统在莫高窟开展病害微变监测。天津大学供图  日前,中办国办印

顶级大学,落户上海

  1 月 16 日上午,上海市徐汇区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意向书共同设立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中联办教育科技部部长王伟明,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秦丽萍,香港科技大学署理校长郭毅可,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原香港科技大学校董、原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等参加。  会上,双

中科院与国家文物局签署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5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签署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白春礼在讲话中指出,中科院与国家文物局科技战略合

上海纽约大学:回到大学教育原点

  它虽然刚刚开门招生,却已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些许希冀:“不要追求标准答案”的校长开学讲话,使人耳目一新。大学一二年级的通识课程设制,亦令人感受到跨地区、跨学科、跨文化教育的真谛。它成否成为中国高校改革的“外援尖兵”,尚需拭目以待,然而它无疑是固执的中国高教领域的一扇窗,既吹来了外部新风,又映照了内

红外热像仪、传感器等多种仪表助力西湖文物监测

  西湖文化景观文物本体监测,简称西湖文物监测,是履行中国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义务、完成西湖世界遗产监测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杭州市园文局经过5年多的探索,已逐步形成一套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西湖文物监测体系即日常巡视监测、专业技术监测和仪器自动监测。  专业技术监测  专业技术监测是由专

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召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84.shtm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8月30日,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陕西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西北大学主办的2023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

历史深处渴望现代科技光芒

       打捞“南海Ⅰ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像这样的沉船,在中国领海有2000条以上。但我国现有的技术装备还远未适应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需要。从全国范围看,出土文物保护急需科技支撑历史深处渴望现代科技光芒。    各类历史遗迹等40万处,馆藏珍贵文物2388万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

太空中有了一颗“樊锦诗星”

   7月10日,“樊锦诗星”命名、樊锦诗基金设立暨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敦煌研究院举行。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发布的公报显示,樊锦诗为中国石窟考古与保护

宁夏姚河塬遗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项研讨会召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970.shtm8月14日至16日,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宁夏姚河塬遗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结项会议”在宁夏银川召开,来自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

官宣!20所高校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学术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面向科学前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开展创新性研究,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  据不完全

湖南师范大学新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241.shtm6月17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上,该校宣布新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论坛现场。主办方 供图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科源自1938年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