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及意义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阅读全文

什么是凝血常规?凝血常规检查哪些项目?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试验,尤其可了解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是否含有足够量的纤维蛋白原及其结果是否正常。>> 详细血浆D-二聚体测定 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对人体血浆中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被检血浆中加入标记D-二聚体单抗的胶乳颗粒悬液,根据被检血浆的

解读“出凝血”常规检测

出血和凝血问题与多种疾病相关,但是约90%的出凝血问题可以由血凝学实验室给予诊断。目前常规的检测项目有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这些简单的检查,要是理解到位,作用不可小觑。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

解读“出凝血”常规检测(凝血四项)

出血和凝血问题与多种疾病相关,但是约90%的出凝血问题可以由血凝学实验室给予诊断。目前常规的检测项目有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这些简单的检查,要是理解到位,作用不可小觑。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凝血常规检查项目介绍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介绍: 凝血酶时间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试验,尤其可了解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是否含有足够量的纤维蛋白原及其结果是否正常。凝血酶时间正常值: 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凝血酶时间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或结构异常;临床应

教你轻松看懂凝血常规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

如何解读“出凝血”常规检查?

出血和凝血问题与多种疾病相关,但是约90%的出凝血问题可以由血凝学实验室给予诊断。目前常规的检测项目有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这些简单的检查,要是理解到位,作用不可小觑。    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

凝血常规检查项目介绍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PT)介绍: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 成人: 11-15s;  新生儿: 延长2-3s(Quick一步法);18-22s(Wars-Seegers修改二步法)。凝血酶原时间(PT)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报告主要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报告主要临床意义1.  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因子有无缺陷的敏感的筛检试验,也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     有效的检测指标。 延长:(1)见于先天性FⅡ、FⅤ、FⅦ、FⅩ减低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维生素K缺乏、肝病阻塞性黄疸

凝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及意义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

凝血常规检查项目介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介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 35-4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

凝血常规五项参考值

凝血常规五项参考值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一.凝血因子测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3、纤维蛋白

凝血常规五项参考值

凝血常规五项参考值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一.凝血因子测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3、纤维蛋白

如何解读“出凝血”常规检查?看完秒懂!

 出血和凝血问题与多种疾病相关,但是约90%的出凝血问题可以由血凝学实验室给予诊断。目前常规的检测项目有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这些简单的检查,要是理解到位,作用不可小觑。    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

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检测的区别

1 TEG全面动态观察凝血及纤溶全过程,能快速完整地检测从凝血开始至血凝块形成及稳固的全过程,并提供有关凝血及纤溶的性质和动态方面的资料。常规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测只是检查离体血浆和凝血连锁反应中的一部分,而不能反映临床凝血全过程。2 现在凝血试验以一旦纤维素形成为结局。而TEG试验从凝血开始,凝血形成

凝血常规检查项目介绍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

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介绍: 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状态,用于诊断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及对其作出及时治疗。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正常值: 0.67±0.19nmol/L。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F1+2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

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失控原因分析

作者:彭小丽,吴文权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检验科       目的 分析凝血常规检验质控失控的原因。方法 分析122项次凝血常规检验质控失控的原因,并将失控原因进行分类,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结果 122项次失控结果中,由于仪器和试剂等原因导致的失控(真失控)69项次(56.6%),其中仪器方面

凝血系统常规四项PT、APTT、TT、FIB临床意义

PT:凝血酶原时间(单位:秒,参考值9-15)INR:国际标准化值 [公式:INR=RISI,(R=结果/正常均值),参考值]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VI、VII、X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纤溶症,阻塞性黄疸,先天性缺乏凝血酶原,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凝血常规检查项目介绍纤维蛋白原(Fg,FIB)

纤维蛋白原(Fg,FIB)介绍: 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在凝血的最后阶段,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有助于了解凝血机能状态。纤维蛋白原(Fg,FIB)正常值: 双缩脲比色法:2-4g/L(200-400mg/dl)。  火箭电泳法:2.2

凝血常规检查项目介绍血浆D二聚体测定

血浆D-二聚体测定介绍: 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对人体血浆中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被检血浆中加入标记D-二聚体单抗的胶乳颗粒悬液,根据被检血浆的稀释度可计算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血浆D-二聚体测定正常值: 血浆D-二聚体含量小于0.5mg/L。血浆D-二聚体测定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在DIC

凝血机理和凝血机制图

凝血过程通常分为:①内源性凝血途径;②外源性凝血途径;③共同凝血途径(图3-2)。现已日益清楚,所谓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并非绝对独立的,而是互有联系,这就是进一步说明凝血机制的复杂性。 在生量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就了生了至今仍公认为的“瀑布学说“的一系列酶促

凝血机制中凝血共同途径

凝血共同途径:从因子X被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是内源、外源凝血的共同凝血途径。①凝血活酶形成:即Ⅹa、因子Ⅴ、PF3与钙离子组成复合物,即凝血活酶,也称凝血酶原酶。②凝血酶形成:在凝血酶原酶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③纤维慢白形成:纤维蛋白含有三对多肽链,其中A和B中含很多酸性氨基酸,故带较多负

凝血机理和凝血机制图

凝血过程通常分为:①内源性凝血途径;②外源性凝血途径;③共同凝血途径(图3-2)。现已日益清楚,所谓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并非绝对独立的,而是互有联系,这就是进一步说明凝血机制的复杂性。在生量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就了生了至今仍公认为的“瀑布学说“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凝血机理和凝血机制图

凝血过程通常分为:①内源性凝血途径;②外源性凝血途径;③共同凝血途径(图3-2)。现已日益清楚,所谓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并非绝对独立的,而是互有联系,这就是进一步说明凝血机制的复杂性。在生量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就了生了至今仍公认为的“瀑布学说“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高凝血症的凝血患处介绍

  血栓常在下肢深静脉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可导致疼痛和肿胀。血栓也可以在动脉形成并导致心脏病发作。栓塞还可以进入大脑导致中风,进入肺部导致肺栓塞,出现胸痛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凝血机理和凝血机制图(2)

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名称 生成部位 半寿期(h) 参与凝血途径Ⅰ 纤维蛋白 肝 46-144 共同Ⅱ 凝血酶原 肝 48-60 共同Ⅲ 组织因子脑. 肺等组织 - 外源Ⅳ 钙离子 - - -Ⅴ 易变因子 肝 12-15 共同Ⅵ 稳定因子 肝 4-6 外源Ⅶ 抗血友病球蛋白 不明 8-12 内源Ⅷ

凝血机制的外源性凝血途径介绍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并非全部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这一过程是从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临床上以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来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组织因子是存在于多种细胞质膜中的一种特异性跨膜蛋白。当组织损伤后,释放该因子,在钙离子的参与下,它与

凝血分析

  1.凝血酶原时间PT:此指标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超过对照时间3s即为异常;  延长: 即 ⅰ+ⅱ轴上的凝血因子缺乏或者DIC 分期中的消性低凝期或者继发性纤溶期。  降低 :血液高凝状态(用抗凝剂的指标为延长超过2倍以上)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延长:血友病(ABC89

凝血机制

因常遇见临床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拿到他的凝血功能检查报告单,总会回想其凝血机制:想一次,疯一天;看一回,傻一月。不知“医学生”有没同学写过关于凝血功能的文章,以备临床运用或者职业医考试之用。在此,我备好了鲁米那,尝试着写写,万一受到了刺激,就启动自救模式,哇哈哈哈哈哈(持续性应激,间断性发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