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这些太空高光时刻值得翘首以盼

2021年,太空探索带给人类无数精彩和绚丽;2022年,天文学家们仍将继续在太空书写新的传奇。英国《每日邮报》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列出了2022年值得期待的太空高光时刻,包括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将传回首批图片、小行星撞击实验正式实施、探测器前往火星搜寻生命存在迹象等。韦布望远镜将传回首批图片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和加拿大航天局的联合项目,耗资100亿美元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于去年圣诞节当天发射升空,携带直径6.5米的大型镀金折叠镜面,这是有史以来最大也最灵敏的反射镜,被科学家称为“黄金眼”。据报道,韦布望远镜成功打开了“黄金眼”,并于今年1月24日进入其最终运行轨道,主镜和次镜也完全展开。它将围绕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运行,这一区域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此后,韦布望远镜还须经历数月冷却才能接近绝对零度,然后进行校准,正式开始科学观测活动。因此,人们需要再等6个月才能看到第一批图像公布。韦......阅读全文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开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29.shtm4月28日上午,我国首个以空间科学与应用为主题的科普展——“星宇探索之旅—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开幕。展览位于中国科学技术馆一层东侧短期展厅,面积约2000平米

北航举行第八届航天文化节系列活动

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由北航学生工作部、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部主办的第八届航天文化节以“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为主题,依托院士报告、主题论坛、嘉年华等十余场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航天氛围、科普航天知识、传承航天精神、讲好航天故事。“中国航天事业经过60余年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财富就是形成了宝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学开拓者庄逢甘院士逝世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航天空气动力学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先生,因病于11月8日凌晨2时30分在京逝世,享年85岁。  庄逢甘先生195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主持了中国航

水稻在太空结穗!中国空间站已展开多项科学实验

昨天(3日),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建站为应用”是我国建造空间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中国空间站实施建造以来,航天员乘组成功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目前,正在开展的各项试验进展如何? 在中国空间站的生命生态实验柜中

美航天局将重新评估中国科学家参加天文会议申请

  日前美国一个天文学会议因国会立法而禁止6名中国研究人员参加,引起国际舆论高度关注。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10月10日对此表示,他已指示美国航天局重新评估中国研究人员的与会申请,一旦他们通过安全审查,将允许他们参加会议。   博尔登当天在回复国会议员弗兰克·沃尔夫的信中说,几名中国研

低频射电天空发现神秘天体

MWA发现长周期暂现源       图像来源:ICRAR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      上海天文台供图“这次是偶然探测到长周期暂现源,我们由此打开了新的观测窗口,未来可能发现很多类似的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张翔告诉《中国科学报》。1月27日,《自然》发表张翔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国际射

“蓝行者3号”巨大的新卫星比天空中几乎所有恒星都要亮

  美国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的麦克梅斯-皮尔斯太阳望远镜捕捉到蓝行者3号留下的痕迹。图片来源:网络  在已经布满卫星的天空中,“蓝行者3号”是最耀眼的新成员。仅SpaceX一家航天公司就向轨道发射了5000多颗卫星,全球各地的公司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发射50多万颗卫星。天文学家担心,这种情况可能会阻碍对宇宙

航天探索: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最近,中国航天很火。通过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我们发现了月球上的新矿物“嫦娥石”。借助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火星车,我们发现火星上真的有水。有了中国空间站,我们的航天员不仅完成了多次出舱活动,还在太空进行“种菜”等科学实验……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十八大以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长三角地区科学中心揭牌仪式

  3月27日,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长三角地区科学中心(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科学中心”)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行揭牌仪式暨专家咨询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顾逸东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书记徐

研究人员利用傅立叶变换光谱仪观测南极太赫兹辐射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史生才团队发现,位于南极洲的冰穹A天文台具有在地球上测量宇宙特高频辐射的最佳条件。该研究表明,冰穹A站点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在地球上开展太赫兹天文学观测的机会。与空间望远镜及基于航天器的望远镜相比,冰穹A站点可以支持更大规模的观测设备,且成本较低和灵活性更高。相关成果于近

科研人员在高远干燥南极天空下观测太赫兹辐射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史生才与同事发现,位于南极洲的冰穹A 天文台具有在地球上测量宇宙特高频辐射的最佳条件。该研究表明,冰穹A站点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在地球上开展太赫兹天文学观测的机会。与空间望远镜及基于航天器的望远镜相比,冰穹A站点可以支持更大规模的观测设备,且成本较低和灵活性更高。相关成

我国首个大型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今年发射

对2023年可能发生的世界科技热点事件,多家国际主流媒体进行了展望,均把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即“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英语简称“CSST”)列入其中,认为它的飞天将与美国发射新型火箭、启动小行星采矿任务等成为人类探索或利用太空新的年度里程碑。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航天白皮书,在天宫空间站全面建

中国制造“飞天巨眼”

  对2023年可能发生的世界科技热点事件,多家国际主流媒体进行了展望,均把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即“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英语简称“CSST”)列入其中,认为它的飞天将与美国发射新型火箭、启动小行星采矿任务等成为人类探索或利用太空新的年度里程碑。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航天白皮书,在天宫空间站全面

美发布天文学领域“十年调查”报告

  8月13日,美国国立研究委员会(NRC)发布最新天文学领域十年调查报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的新世界及新视野》()。NRC将根据这项调查给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能源部(DOE)提出建议,关于未来十年将重点资助哪些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项目

中国领跑-量子技术突破天空限制

  还有6天,距离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就要满一整年了。8月10日,这颗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导的中科院联合研究团队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项重大成果——“墨子号”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自然》杂志的物理科学主编卡尔·齐姆勒

德国的天空为什么这么蓝

  作为在环保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德国在空气质量治理方面已有几十年的经验。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环保技术专家弗勒丽达・科提左女士。   德国对于空气质量的管理首先是从法律层面把关。在科提左看来,德国在制定空气净化法律法规方面有3个里程碑:1974年的《联邦

人工干预能洗净灰色天空?

  1月12日~1月14日,北京市、河北省又遭遇了大范围的雾霾天。就在2105年第一场雾霾发生之时,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气象局在1月12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根据《规划》,将在北京周边建设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云雾物理实验室,有针

巡天空间望远镜将这样揭示宇宙演化奥秘

  伴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与其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的研制也正在紧张有序推进,预计在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发射升空,将成为探索星辰大海的旗舰级空间天文设施。  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韦伯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首批全彩色照片,涵盖深空星系团等天文学前沿领域。哈勃望远镜在轨运行30多年,也发回了大量宇宙

NASA新任务:探索宇宙起源-计划2023年发射新型探测器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该机构计划于2023年发射“宇宙历史、再电离纪元光谱—光度计和冰层探测器”(SPHEREx)。这一研究宇宙起源的太空任务将帮助天文学家了解宇宙的演化历程,以及生命的组成成份在我们所处的银河系行星系统中是否普遍存在。  据悉,新任务计划进行两年,耗资2

木星将与地球进行59年来“最亲密接触”

据美国太空网20日报道,26日左右,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将与地球进行59年来“最亲密接触”,从地球上看,届时这颗气态巨行星将位于太阳的另一侧,这就是所谓的木星对冲。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亚当·科贝尔斯基解释称,木星对冲很常见,每13个月发生一次,但对冲

中外科学家携手保护“暗夜静空”

一群星链卫星(中间偏右的纵向平行曲线)经过新墨西哥州卡森国家森林公园附近上空。图片来源:M. Lewinsky/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2.0万维望远镜模拟的新疆星明天文台半米望远镜(HMT)后随观测引力波事件S200316BJ的情形。黄色曲线表示S200316BJ

10日天宇将上演奇特天象

7月8日电天文专家介绍,7月10日天宇将上演大行星金星“约会”亮恒星轩辕十四的奇特天象。届时,如果天气晴好,又远离灯光干扰,我国公众用肉眼可欣赏这幕“星星相吸”的天文好戏。 金星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自然天体。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当它

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空间科学项目征集宣讲会举行

      7月10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办的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征集首场宣讲会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顾逸东,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邓一兵等出席并致辞。宣讲会由空间应用系统副总指挥、空间应用中心副主任王强主持。来自北京、广州、杭

金星合木星-天宇上演“星星相吸”好戏

  天文专家介绍,22日,天宇将上演金星合木星的奇特天象,届时这两颗明亮的行星将近距离接触,上演一幕精彩的“二人转”。如果大气透明度足够好的话,公众可于当日清晨欣赏到双星“欢聚”天空、“星星相吸”争俏天宇的美丽画面。  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而木星则是第二亮的星星。1月的金星为晨星,亮度约为-4.

NASA启动对不明航空现象的研究

中新社旧金山10月24日电 根据NASA官网及美国媒体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当地时间24日启动对不明航空现象(UAP)的研究。 NASA今年6月宣布,该机构正在组建一个独立小组以研究UAP,即在天空中观察到的无法被认定为飞机或已知自然现象的事件。10月21日,NASA在其官网公布了

美开发激光限定和跟踪轨道碎片技术避免飞行器受害

  2012年的一天,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遭遇惊险,在飞行轨道上将与一个废弃的卫星狭路相逢。费米研究团队情急之下在一秒中爆破了飞船推进器,以改变其路径。   在人类近半个世纪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活动中,在近地轨道上丢弃了大量这样的人造碎片,大到火箭残骸和废旧卫星,小到涂料薄层和金属残片。它们有一

辽宁睁开监测雾霾的“天空之眼”

  近些年来,对雾霾的监测手段愈加丰富,除了常规的地面监测手段,卫星遥感这一新兴技术也应用到了监测之中。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合作,建立了辽宁省空气质量卫星遥感监测系统,为辽宁大气监测工作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该系统获取卫星上的MODIS、AIIRS等传感器的观测数据

新型建筑供暖方式让城市天空更蓝

  4月11日,在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举行的“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系统的节能能效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一种新的建筑供暖方式面世。   据该协会副会长邹仲元介绍,这种新型供暖方式是从空气和阳光中获取热源、以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作为末端的供暖系统,可以在不低于-20℃的环境中正常运行,具有

让“天空吸热”的冷却系统问世

  英国《自然·能源》杂志9月4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能源研究论文,报告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最新研发的一种冷却系统,能将水冷却至低于环境空气温度5摄氏度,从而减少为商业建筑降温所需的电力,削减能耗的幅度可达20%左右。  空调占了建筑能源消耗的一大部分。大多数楼房用冷凝系统来为流动空气降温,不但电力消耗巨大,

笨拙的它为何弃天空而择海洋?

  陆地脊椎动物祖先从海洋登上陆地,鸟类的祖先又从陆地飞向了蓝天,而企鹅作为鸟类,却在约6000万年前,抛弃蓝天,再一次适应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成为了鸟类中的最强潜泳者,并成功地在地球上的极端环境中生存下来的?  7月19日,我国科学家领衔的中外联合团队通过多学科联合的方式重建了企鹅的起源与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