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13值得关注的技术:微生物组功能研究

《Nature Methods》杂志将2012年度技术授予了定向蛋白质组学(targeted proteomics)。同时,杂志还介绍了2013年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纳米孔测序仪(Disruptive nanopores)、微生物组功能研究(Probing microbiome function)、近红外探针(Near-infrared probes)、干细胞体外微环境(In vitro niches)等等。 大约几年前,人们开始争相对直接取自环境的微生物进行大规模测序。随着每个栖息地的宏基因组序列蜂拥而至,微生物生态学的新阵地在哪里?《Nature Methods》杂志认为,分子图谱分析技术与DNA测序互补,有望带我们深入了解看不见的生物群落的功能。 微生物的大规模测序在这两年相当热门,目前已有多项成果发表。今年6月,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顶级期刊都公布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最......阅读全文

454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新手段(一)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在土壤中生活有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及超显微结构微生物, 以及真核生物如真菌、藻类( 蓝藻除外) 、地衣等。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着明确的分工,主要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几乎参与土壤中一切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担负着地球C、N、P、S 等物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16S RNA靶向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图谱分析微生物菌群

过去几十年中,利用所谓的生物标记物来监测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菌群的分子微生物 生 态 学(molecular microbial ecology) 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许多分子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包括细胞壁成分、蛋白质、脂类、 D N A 或 RNA。尤其是核糖体 RN A(rRNA )小亚基和相应基因

CRISPR序列帮助理解噬菌体-宿主相互作用的演变历史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ISME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来自北加州铁山公司的宏基因组数据库和专门的工具,在CRISPRs的帮助下成功地在生态系统研究中将宿主和噬菌体进行了连接。未经培养的微生物和其噬菌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生态系统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通讯》  尼安德特人灭绝不可避免  一个新模型表明,现代人类从非洲迁移到欧亚大陆是尼安德特人被现代人类取代的重要原因。此前,科学家认为尼安德特人的灭绝由环境压力和来自现代人类的竞争造成。相关成果11月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Oren Kolodny和同事

赵立平教授关于启动“国际华族微生物组研究计划” 的建议

  日前,梅斯医学获悉,上海交大教授、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赵立平提出了启动“国际华族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的建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肠道菌群为代表的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吸引了全球众多科学家的目光。赵立平教授是国内系统开展微生物分子生态

Nature子刊探讨节食的影响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小鼠研究中探讨了终身节食对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证实节食能够帮助动物建立起结构平衡的肠道微生物群结构体系,减少肠道中的抗原量而使得宿主受益。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7月16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

科学家在酿酒酵母生态和群体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发酵工业中广为应用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也是一种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由于其较清晰的遗传背景、相对较小的基因组、完善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积累、明确的有性生殖循环等优势,除分子生物学领域外,正在成为比较与进化基因组学、生物地理学、群体

中南大学蔡继峰Nature子刊:菌群测序解决法医难题

  最近,中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探究了分解大鼠尸体的微生物活动,从而强调了使用细菌来评估死亡时间的可能性。  尽管大多数虚构的犯罪现场调查人员,能够非常容易地评估尸体,但是,正确地确定一个人已经死了多长时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医学和法律障碍。直到现在,尸体腐败(decomposition)

微生物所在酿酒酵母生态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获新进展

  在发酵工业中广为应用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也是一种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由于其较清晰的遗传背景、相对较小的基因组、完善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积累、明确的有性生殖循环等优势,除分子生物学领域外,正在成为比较与进化基因组学、生物地理学、群体

口腔护理疗效:微生物说了算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主持的产学研合作团队在基于微生物群落的口腔护理方式评价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提出,每一种口腔护理方式均有特征性的牙龈菌群变化,而且该变化可作为客观评价口腔护理疗效的一种“标尺”,为口腔护理效果的标准化判定提出了新的方法。  该成果由青岛生物能源

每天8亿病毒落在每平方土地 它们改变了人类的基因组

  我们知道,大量各式各样的病毒飘散在我们的空气中,那么我们与病毒接触的机会有多大?最近的一项研究首次探讨了这一问题:每一天,都有数以亿计的病毒落到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不过,在感到头皮发麻的同时,下面这件事你也应该了解一下:除了带来疾病疫情,病毒对于人类演化和整个生态系统,起着哪些不为人知的作用? 

基金委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基金项目公布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香港研究资助局(RGC)联合科研基金项目的联合评审会9月下旬在成都召开。经双方选派的评审专家认真评议,最终以投票的方式遴选出21项联合申请为本年度受资助项目。今年对本联合基金的投入约为1035万元人民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投入部分)和

2011年度NSFC/RGC联合科研基金项目初评结果公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2011年度联合科研基金共收到有效申请简表294份。经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香港研究资助局的初步评审,有61件联合申请(名单附后)同时通过双方初评,进入下一阶段的评审。   附件:初评结果公告(名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基金2

全球海洋考察揭示大量新生命形式

  在搭乘一艘纵帆船,对全球海洋微小生物进行了为期3年半的考察工作后,一个研究团队日前报告了这项调查的第一批成果,揭示了海洋浮游生物丰富而多样的面貌。  研究人员于2009年9月从法国洛里昂乘坐36米长的塔拉号出发。他们在航程中的210个地方采集了约35000件样本,该项研究旨在对地球的上层海洋建立

201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关于公布201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的通告  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1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予以公布。  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有违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或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儿童肠道菌携带抗生素耐药基因

  根据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表在11月13日Plos O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健康儿童的肠道中的有益细菌,携带大量的抗生素耐药基因。这些基因引发科学家担忧,因为它们可能是有害细菌共有的基因,通过干扰抗生素的功效,它们能够引起严重的疾病,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会引起死亡。   华盛顿大学医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草地贪夜蛾最新防控

  4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面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保护总站发布草地贪夜蛾最新防控技术。该技术将为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掌握防控技术提供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介绍,该技术把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发生区域分为周年繁殖区、越冬区和迁入区,为“分区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

7月12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抑郁症的不同神经机制   慢性应激已知会导致抑郁症状,如缺乏快感、异常饮食习惯和行为上的失望,但人们对各种不同症状中所涉及的突触适应性并不是很了解。这项用小鼠所作的研究表明,应激会通过“黑皮质素-4受体”的激发降低伏隔核(脑中与快乐和寻求奖励的行为相关的区域)中表达D1受体的神经元上的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召开学科发展研讨会

         通过交流,与会者对植物园的学科发展和近期的工作计划取得了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经过几代植物园人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国内收集和保存温带荒漠植物种类最全的植物园,

硝基芳香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新机制

  硝基芳香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杀虫剂等化工产品的生产。该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较高的毒性,在食物链中具有富积和放大效应,对人体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性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6-二溴-4-硝基酚(2,6-dibromo-4-nitrophenol,2,6-DBNP

烟台海岸带所在硝基芳香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机制取得进展

 硝基芳香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杀虫剂等化工产品的生产。该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较高的毒性,在食物链中具有富积和放大效应,对人体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性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6-二溴-4-硝基酚(2,6-dibromo-4-nitrophenol,2,6-DBNP)

27位科学家联合发文谴责新冠起源阴谋论

   “我们在此共同强烈谴责认为该新型冠状病毒疾病 COVID-19并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  北京时间2月19日,来自9个国家的27位公共卫生科学家联名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通讯文章,声援中国抗击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中的科研、公共卫生、医务工作者。  《中国科

第六届“生命科学与医学”国际学生论坛在京举办

  9月25日至28日,主题为“生命科学与医学”的第六届国际学生论坛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行,来自中、美、日、澳、丹、荷、德、泰等13个国家的110余名研究生参加论坛。与会研究生分别就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免疫学、遗传学、药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诸多热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讨

《ISME杂志》:科学家阐释地球化学循环中磷酸盐控制

美国科学家证明了PhoX能够作为无机磷酸盐(Pi)压力的标志   确定磷酸盐如何有效地控制细菌生长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化学循环至关重要。在《ISM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美国科学家证明了PhoX—— 一种广泛分布在海洋细菌生态学原子团中的碱性磷酸盐——能够作为无机磷酸盐(Pi)压力的标志

微生物所发现嗜盐古菌固定二氧化碳及合成生物塑料新途径

  古菌是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的第三种生命形式,可生活于热泉、盐湖、冰川、深海热溢口及深部地下等各种极端自然环境,是地球生命极限纪录的主要保持者。这一奇特的生命形式,为探索和利用生命的极限能力及其特殊的代谢功能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向华研究组致力于极端嗜盐古菌遗传与生理代谢机制的

200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候选人

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管理办法》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异议期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科学部专业评审组确定了200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候选人名单,并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8月10日——9月9日)为异议期。 任何单位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2年学术年会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学术年会暨青年骨干学术报告会于12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召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李增智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王成树研究员;微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刘双江研究员,所长助理、科技处长杨怀义研究员,部分所外老师以及重点实验室师生共16

122个项目通过中俄(NSFC-RFBR)合作项目初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集中征集“2011~2012年度中俄 (NSFC-RFBR)合作项目”期间共接收申请项目1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照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和征集项目通知的要求对申请项目进行了初审,初审结果现已公布。  受理申请项目共122项;不予受理申请项目共13项。  受理

《Science》:没有骨头,古墓也能做人类DNA检测了

  沉积物(sediments)形成了富含骨骼残骸的考古遗址的地质层,但是这些沉积物地层中的剩余DNA一直不受古人类学者的重视。直到今天,一队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主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可以用于追踪这些沉积物中的DNA,甚至在没有骸骨的洞穴或地层中,也可以检测到古代遗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