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吸附剂再生能量的量热技术方法

近日,我所热化学研究组(DNL1903组)史全研究员团队和香港科技大学韩伟教授合作,在应用量热技术评估二氧化碳(CO2)吸附剂再生能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基于精密热容测定量热技术并结合通用热分析手段,发展了一种准确测定并研究MOFs吸附剂再生能量性质的实验方法,通过研究UiO-66-X详细演示了该量热技术方法的原理及实验流程,并通过结果展现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MOFs作为应用前景广阔的CO2吸附剂,在碳捕获和封存研究领域受到研究者们广泛关注。为了筛选出性能优异且实用的MOFs吸附剂,不仅需要考察其对CO2的吸附性能,还需要有效评估其在再生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然而,吸附剂能量性质评估多采用理论计算或模拟的方法,对一般研究者学习和使用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亟需开发简单易行的实验分析方法。 在热化学研究组多年量热技术研究基础上,本工作中,合作团队结合精密热容量热技术和通用热分析手段,提出了一种高效且准确的能量评估实验方......阅读全文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吸附剂再生能量的量热技术方法

  近日,我所热化学研究组(DNL1903组)史全研究员团队和香港科技大学韩伟教授合作,在应用量热技术评估二氧化碳(CO2)吸附剂再生能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基于精密热容测定量热技术并结合通用热分析手段,发展了一种准确测定并研究MOFs吸附剂再生能量性质的实验方法,通过研究UiO-66-X详细演

吸附剂再生的方法

当吸附进行一定时间后吸附剂的表面就会被吸附物所覆盖,使吸附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就需将被吸附物脱附,使吸附剂得到再生。通常工业上采用的再生方法有下列几种:(1) 降低压力。吸附过程与气相的压力有关。压力高,吸附进行得快脱附进行得慢。当压力降低时,脱附现象开始显著。所以操作压力降低后,被吸附的物质就会脱离

吸附剂再生技术介绍

当吸附进行一定时间后吸附剂的表面就会被吸附物所覆盖,使吸附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就需将被吸附物脱附,使吸附剂得到再生。通常工业上采用的再生方法有下列几种:(1) 降低压力。吸附过程与气相的压力有关。压力高,吸附进行得快脱附进行得慢。当压力降低时,脱附现象开始显著。所以操作压力降低后,被吸附的物质就会脱离

大连化物所转让“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紫杉醇”系列ZL技术

  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珠海道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紫杉醇”系列ZL技术转让签约仪式在大连化物所举行。珠海道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杰、首席执行官沈文临、广发证券珠海分公司总经理钟雄鹰,以及大连化物所副所长王华和该所研究员杨凌及相关人员出席仪式

吸附剂再生有几种方法

当吸附进行一定时间后吸附剂的表面就会被吸附物所覆盖,使吸附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就需将被吸附物脱附,使吸附剂得到再生。通常工业上采用的再生方法有下列几种:(1) 降低压力。吸附过程与气相的压力有关。压力高,吸附进行得快脱附进行得慢。当压力降低时,脱附现象开始显著。所以操作压力降低后,被吸附的物质就会脱离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获悉,该所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可实现钢厂尾气或者化工尾气的高值化利用,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技术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助力实现碳中和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负碳技术通过捕集、贮存和利用二氧化碳以此抵消难减排的碳排放而成为了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其中近年来快速发展、极具应用前景的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性能测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

大连化物所能量代谢控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生物质高效转化研究组研究员赵宗保团队在微生物能量代谢控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将无机化能传递给一种可与生物相容的能量载体,并实现了对细胞内物质转化途径的选择性驱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Catalysis上(DOI: 10.1021/acscat

大连化物所钠离子电池超高面载量电极获进展

  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材料丰富、易得,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中低速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钠离子具有较大的相对原子质量及粒子半径,钠离子电池较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和比功率偏低。开发高面容量电极是提高电池比能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

大连化物所等研究出实现高效稳定二氧化碳电解的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汪国雄和中科院院士、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包信和团队,与日本科研人员合作,在高温CO2电解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通过氧化还原循环处理,构建了高密度金属/钙钛矿界面,显著提高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CO2电解性能和稳定性。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