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中文名称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英文名称quantitative PCR;qPCR定 义将某种已知含量的DNA模板作为内标准进行PCR反应,对待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更灵敏的定量PCR是采用实时PCR方法。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物学技术(二级学科)......阅读全文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中文名称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英文名称quantitative PCR;qPCR定  义将某种已知含量的DNA模板作为内标准进行PCR反应,对待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更灵敏的定量PCR是采用实时PCR方法。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物学技术(二级学科)

何谓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

在普通PCR扩增系统中,加入一个与靶基因序列特异互补的双荧光标记探针。5′端标记荧光发射集团,3′端标记荧光淬灭集团,当探针完整时,后者抑制前者而不发光。有靶基因存在时,在PCR复性阶段,探针与靶基因互补,PCR延伸中,由于Taq酶有5′-3′的外切酶活性,引物沿模板延伸至标记探针结合处,将5′端报

反向聚合酶链反应

中文名称反向聚合酶链反应英文名称inverse PCR;iPCR定  义用于扩增已知序列的DNA旁侧未知序列的方法。即先用在已知DNA序列上没有识别位点的限制内切酶,切出包含已知DNA、而两端带有未知序列的区段,将切出的DNA区段环化,然后再按已知的DNA序列设计一对引物进行扩增。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

反向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我们描述一种大聚合酶链反应(PCR)应用的方法,使在已知序列的核心区边侧的未知 DNA成几何级数扩增。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裂解含核心区的DNA,以产生适合于PCR扩 增大小的片段,然后片段的末端再连接形成环状分子。PCR的引物同源于环上核心区 的末端序列,但其方向性,使链的延长经过环上的未知区而不

口蹄疫聚合酶链反应(PCR)

 20世纪90年代初,PCR技术日趋成熟,也渗入到FMD的诊断中。这一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检测多种组织样品,检测病毒RNA的PCR方法已经成为FMDV检测方法中的一种,PCR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其理论值为一个病毒粒子的核酸),因为它仅需要极少量的反应模板,而且可以设计多循环PCR反应。由于仅

什么是聚合酶链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或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又称无细胞克隆技术(“free bacteria”cloning technique),是一种对特定的DNA片段在体外进行快速扩增的新方法。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s 等

聚合酶链反应原理介绍

  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新方法,主要由高温变性、 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三个步骤反复的热循环构成:即在高温(95℃)下,待扩增的靶DNA双链受热变性成为两条单链DNA模板;而后在低温(37~55℃)情况下,两条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与互补的单链DNA模板结合,形成部分双链;在Taq酶的最

关于聚合酶链反应的概述

  PCR技术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 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 快速、 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   PCR技术最早由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Kary Mullis及同事于1985年发现并研制成功的;最早的应用报道是Saiki等1985年将PCR技术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的基本步骤

主要分为三大步骤: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分别添加引物、模板、Taq酶、dNTP和缓冲液等反应物混合,在约为95℃环境下,双链DNA氢键断裂解旋为单链;单链与人工设计的引物在约为60℃温度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相结合;并升温到72℃左右,利用Taq酶延伸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

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体系

PCR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西特斯公司的一批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商人发明的,主要发明者凯利·穆利斯(Kary Mullis)因此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他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包括厄立克(Henry Erlieh)、安海姆(Norman Arnheim)、才木(Ran—daliSaiki)、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