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发现蜜蜂及蜂蜜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极其相互作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保护团队在患病蜜蜂中鉴定到多种病原真菌及真菌内病毒,同时在蜜蜂及蜂蜜中鉴定到多种细菌,研究发现了真菌-病毒、真菌-细菌及细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蜜蜂病原真菌及细菌的防治提供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学前沿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并获授权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应用》(ZL202111286062.X)、《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ZL202111286021.0)及《一株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应用》(ZL202111286018.9)。 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及曲霉属 (Aspergillus)的一些菌株是蜜蜂主要的病原真菌,但其致病机制及是否存在其它的因素影响其致病力仍不清楚。 本研究首次从患白垩病的蜜蜂样品中分离得到塔宾曲霉 (Aspergillus tubingensis),该菌株不仅可导致......阅读全文

蜂蜜蜂产品质量检测仪介绍

专门针对蜂蜜产品设计研发的检测仪器,可快速定量检测各类蜂蜜中蔗糖、果糖葡萄糖、水分、淀粉酶、酸度等指标。检测高效快速、结果准确,适合蜂蜜收购部门、质量检测部门、工商执法部门对蜂蜜的质量进行快速定量检测,同时也适用于蜂蜜生产企业内部质量控制。 仪器特点: 1.依据最新国标及快速检测

人工提取后高温脱水 九成蜂蜜非蜜蜂天然酿制

  蜂蜜价格差距大,市民挑选摸不着头脑。昨日,业内人士揭秘,九成蜂蜜不是蜜蜂天然酿成的,而是人为提取、高温脱水而成,价格上也会出现差异。   市场:蜂蜜价格差距大   昨日,汉口香港路上一家超市内,一款950克的紫云英蜂蜜,卖价18.7元;一款1公斤装洋槐蜂蜜,卖38.4元。而在一

蜜蜂所揭示夏枯草蜂蜜具有良好的肠道保护功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从我国药用蜜源植物出发,以夏枯草单花蜂蜜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化学组分和营养功能开展研究,揭示了药用植物夏枯草蜂蜜具有良好的肠道保护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与功能(Food & Function)》上。  我国中草药资源十分广阔,利用我

蜂蜜安全都需要检测哪些方面呢?

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经过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也是人们日常喜欢吃的食物。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蜂蜜需要进行的安全检测包括微生物检测、抗生素检测、农兽药残留检测、污染物检测、重金属检测及添加剂检测。 1、蜂蜜中微生物的检测花粉、蜜蜂的消化残渣、尘埃、空气、水源、花、蜜蜂以及贮藏运

汉中一作坊没有蜜蜂却产蜂蜜 色泽深浅全靠酱油勾兑

   蜂蜜和酱油,听起来是两种毫不相关的东西,可在汉中市老君镇一个小作坊里,两名造假者却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两人在没有蜜蜂和蜂箱的情况下,用白水、甜蜜素、老抽酱油等勾兑出各种色泽不同的假蜂蜜。  这个作坊位于汉中市汉台区老君镇庆丰村,村民们说,上周一两名河南籍男子租下一套临街的房子,说是生产蜂蜜,可没

黑龙江曝光2批次不合格食品 蜂蜜检出嗜渗酵母计数超标

  10月4日,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9年第42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组织完成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238批次,涉及蜂产品、蛋制品、豆制品、食用农产品、蔬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调味品等7类食品,不合格样品2批次,不合格项目为微生物超标等问题。  2批次蜂产品检出嗜渗酵母

蜜蜂所研究团队发现荞麦蜜改善人肠道微生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以下简称蜜蜂所)蜂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研究发现,荞麦蜜中多酚类成分和低聚糖可以发挥协同作用,选择性地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致病菌,从而明显改善人肠道微生物,对低价蜂蜜的提质增效和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上。  蜜蜂所研究

江西通报蜂蜜、蜜饯检出不合格 系微生物超标

  11日,江西省食药监局公布公布今年第15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来自宜丰县恒盛养蜂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石花牌树参成熟蜜和萍乡市湘东向前果品厂生产的向前休闲食品(蜜饯)检出不合格。   据不合格名单显示,石花牌树参成熟蜜(生产日期/批号:2016-10-26)检出嗜渗酵母计数3000 CFU/g,

新标准规定蜂蜜中蔗糖含量最高不得超过10%

  新的《蜂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次强调  蜂蜜中蔗糖含量最高不得超过10%  5月13日,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发布的《蜂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之前发布的《蜂蜜卫生标准》和《蜂蜜》国家标准相比,新标准从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上都更加严格,特别是针对市面上有些蜂蜜蔗糖含量过高的问题,新标准再次

蜂蜜掺假屡禁不绝 现行国标曾引发业内争议

  事实上,有关蜂蜜掺假的各类信息早已屡见不鲜,甚至在互联网上还有关于“如何制作假蜂蜜”的教程与指导视频。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何多年来蜂蜜产品的掺假情况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业内人士指出,现有的国家标准不够完善以及监管的缺失应为假蜂蜜“屡打不绝”的主要原因。   旧标准曾规定不得掺杂   某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