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光注入提升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物理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技术中心刘正新团队在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的掺杂非晶硅(a-Si:H)薄膜中发现反常Staebler-Wronski效应,并证明该反常效应是利用光注入提升SHJ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物理本质。5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以Light-induced activation of boron doping in hydrogenated amorphous silicon for over 25% efficiency silicon solar cells为题,发表在Nature Energy上。 1977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大卫·L·施泰布勒(David L. Staebler)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气工程师、名誉教授克里斯托弗·R·朗斯基(Christopher R. Wronski)在实验室首次发现光照会降低a-Si:H薄膜的暗电......阅读全文

利用光注入提升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物理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技术中心刘正新团队在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的掺杂非晶硅(a-Si:H)薄膜中发现反常Staebler-Wronski效应,并证明该反常效应是利用光注入提升SHJ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物理本质。5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

光致变色染料实现100%光电转换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朱为宏教授在光致变色染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   信息传送在当今至关重要,其核心是先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以便于光纤远距离传输。朱为宏课题组创新构建了一类具有新型开闭环可逆响应、100% 定量转换、出色的热稳定性与

光致变色染料实现100%光电转换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朱为宏教授在光致变色染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   信息传送在当今至关重要,其核心是先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以便于光纤远距离传输。朱为宏课题组创新构建了一类具有新型开闭环可逆响应、100%定量转换、出色的热稳定性与可反复

太阳能电池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了解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基本原理2、研究太阳电池的基本特性: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以及它们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太阳电池的输出伏安特性等。二、实验仪器YJ-TYN-1太阳电池基本特性测量仪、光源、负载电阻箱三、实验原理1、太阳电池基本结构太阳电池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多为面结合PN结

合肥研究院在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微纳技术与器件研究室研究员叶长辉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材料化学杂志》上(J. Mater. Chem. A, 2015, 3, 14902-14909)。  钙钛矿太阳电池具有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较低

宁波材料所有机太阳电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7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Photonics以Efficient polymer solar cells employing a non-conjugated small-molecule electrolyte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在

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转换效率首超8%

  4月20日,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化学学院钟新华课题组在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QDSC)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将该类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提升到经第三方认证的8.21%,较先前由该课题组创造的6.82%的纪录提高了20%。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高效率、低成本太阳电池是解决化石

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转换效率首超8%

  4月20日,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化学学院钟新华课题组在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QDSC)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将该类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提升到经第三方认证的8.21%,较先前由该课题组创造的6.82%的纪录提高了20%。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高效率、低成本太阳电池是解决化石

上海微系统所成功开发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者就发明了单晶硅太阳电池,利用单晶硅晶圆实现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突破,并成功用于人造卫星,当时的光电转换效率仅有5%左右。近几年,研究人员通过材料结构工程和高端设备开发的协同创新,将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26.8%,接近理论极限29.4%,制造成

上海微系统所成功开发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者就发明了单晶硅太阳电池,利用单晶硅晶圆实现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突破,并成功用于人造卫星,当时的光电转换效率仅有5%左右。近几年,研究人员通过材料结构工程和高端设备开发的协同创新,将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26.8%,接近理论极限29.4%,制造成

上海微系统所成功开发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者就发明了单晶硅太阳电池,利用单晶硅晶圆实现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突破,并成功用于人造卫星,当时的光电转换效率仅有5%左右。近几年,研究人员通过材料结构工程和高端设备开发的协同创新,将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26.8%,接近理论极限29.4%,制造成

中国科学家破解硅片短板,-实现柔性太阳电池制造

太阳电池可以随意折叠、任意弯曲吗?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消息说,中国科学家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们通过合作成功破解了硅片的“力学短板”,显著提升硅片“柔韧性”,研发出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制造,并已验证批量生产的可行性。这项柔性太阳电池领域重要技术突破

新型玻璃薄膜既发电又隔热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叶轩立团队联合教授黄飞团队开发出一种同时具备发电和隔热效果的半透明薄膜太阳电池。这类电池薄膜不仅具有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而且其隔热效果也极为优异。研究显示,这种同时具备发电和隔热效果的太阳能电池薄膜理论上可使住户节省超过五成的用电量,有望大幅提升家庭用电的能效水平。相关研究

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种类

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但因制作成本较大,以至于它普遍地使用还有一定的局限。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其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依

苏州纳米所在柔性高效多结太阳电池研究中获进展

  柔性高效太阳电池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智能可穿戴装备等领域有重要应用。针对柔性高效Ⅲ-V化合物半导体多结太阳电池制备中存在的光电流匹配的多结材料高质量生长以及大尺寸外延材料的剥离和转移等技术难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陆书龙团队进行了长期研究,并于近期获得重要进展。  研

新电池模型光电转换率高达44.5%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并制造出了模型。这种太阳能电池整合了多块电池,这些电池堆叠成能捕获太阳光谱几乎所有能量的单个设备,可将44.5%的直射太阳光转化为电力,有潜力成为世界上最高效的太阳能电池,而目前大多数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仅为25%。   不同于

微电子所等在多晶黑硅太阳能电池研究上再获突破

  近日,中科院微电子所微电子设备研究室(八室)研究员夏洋带领科研团队联合嘉兴微电子仪器与设备工程中心,在多晶黑硅太阳能电池研究上再次获得突破,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7.88%,在多晶硅太阳电池研究领域中处于先进水平。   夏洋研究团队原创性地提出利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在商用多晶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分类与发展历史

薄膜太阳能电池种类  为了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品,人们除开发了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外,又不断研制其它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其中主要包括砷化镓III-V族化合物,硫化镉,碲化镉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  上述电池中,尽管硫化镉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

宁波材料所等改善非掺杂异质结型晶硅太阳电池界面性能

  随着低碳能源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为减缓温室效应,未来15年预计将需要多达10TW的太阳能电力,为当前光伏装机量的约50倍。为了探索经济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上述巨量需求,光伏科学界与工业界近年来致力于低成本器件制造工艺、高转换效率太阳电池技术的研发。硅基杂化异质结太阳电池主要由单晶硅吸收层和载

半导体所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近几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被广泛关注。该材料具有带隙可调、吸收系数高、载流子寿命长和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点。钙钛矿太阳电池被报道的最高效率已超过20%。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王占国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电池载流子输运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作为

电化学电池的发展趋势

电化学电池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的工业文明得以迅猛发展,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成为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利用和转换太阳能是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世界上*个认识到光电化学转换太阳能为电能可能实现的是Becquere,他在1839年发现涂布了卤化银颗粒的金属电极在电解液中

电化学电池的发展趋势

电化学电池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的工业文明得以迅猛发展,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成为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利用和转换太阳能是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世界上*个认识到光电化学转换太阳能为电能可能实现的是Becquere,他在1839年发现涂布了卤化银颗粒的金属电极在电解

高效柔性硒化锑太阳电池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暨南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麦耀华团队联合河北大学副教授李志强团队在高效柔性硒化锑(Sb2Se3)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发表于ACS Energy Letters杂志。暨南大学博士梁晓杨和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冯阳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李志强和麦耀华为共同通讯作者。 Sb2Se3因

硅基近红外光电转换取得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陈沁课题组联合东南大学的王琦龙教授紧密合作,在低成本高效硅基热电子红外光电探测器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他们首先提出了Au纳米颗粒修饰Si金字塔结构的方案,实验证明他们制备的这些器件的性能与那些精心设计、成本高昂的Si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性能相当,有望应用在

26.1%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电池诞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435.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固体所)研究员潘旭团队与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Nam-Gyu Park、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戴松元合作,首次发现阳离子分布不均匀是影

铜铟硒电池的特点

铜铟硒CuInSe2简称CIC.CIS材料的能降为1.leV,适于太阳光的光电转换,另外,CIS薄膜太阳电池不存在光致衰退问题。因此,CIS用作高转换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也引起了人们的注目。

关于太阳模拟器的概述

  狭义上的太阳模拟器仅包含光源、供电及控制电路、计算机等组成部分,即只是模拟太阳辐射的光源,而以下所述太阳模拟器均指用于光伏检测太阳模拟器,除了光源、供电及控制电路、计算机三部分外,其一般还包含电子负载、数据采集系统等功能模块,根据其使用场合不同,一般分为空间用太阳模拟器和地面用太阳模拟器。  空

方晓东团队利用准分子激光技术提升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技术中心研究员方晓东课题组在利用准分子激光技术提升钙钛矿太阳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以下简称PSCs)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PSCs自2009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其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越多晶硅太阳电池,

高效率钙钛矿/硅异质结叠层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正新团队联合电子科大教授刘明侦团队,开发了转换效率接近29%的钙钛矿/硅异质结SHJ叠层太阳电池,成为迄今为止基于产业化全绒面SHJ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相关研究成果以Fully Textured

合肥研究院登基于并联平板异质结策略构筑高效Sb2S3太阳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命泰团队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陈俊伟,在新型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提出了并联平板异质结(PPHJ)太阳电池策略,并创造了Sb2S3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8.32%)。  当前,太阳电池大规模应用的瓶颈在于缺乏低成本、高效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