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李茂登:“教”会天问一号着陆火星

当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时,李茂登的眼眶湿润了。 现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的李茂登,曾担任天问一号进入舱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负责天问一号火星进入、下降和着陆过程的导航方案与算法。简单来说,他要通过预设好的程序“教”会天问一号计算自己相对火星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从而实现进入舱的自主控制。 包裹着着陆巡视器的天问一号进入舱在距离火星表面125公里处进入火星大气,时速约每秒4.8公里。而在大约9分钟后,天问一号着陆器的速度将降为0,并以预设的姿态平稳着陆于火星表面。但由于地球与火星之间存在单程约17分钟的通信时延,地面无法对着陆过程进行实时远程控制,因此这一切只能依靠着陆器自己完成。而这9分钟,也常被称为“恐怖9分钟”。 李茂登最担心的是伞降环节,降落伞打开后产生的强大阻力会让进入舱左摇右摆。如果摇摆过于剧烈,可能会“转晕”着陆器,使其失去方向。这无疑是对进入舱的巨大考验,也是对李茂......阅读全文

李茂登:“教”会天问一号着陆火星

  当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时,李茂登的眼眶湿润了。   现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的李茂登,曾担任天问一号进入舱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负责天问一号火星进入、下降和着陆过程的导航方案与算法。简单来说,他要通过预设好的程序“教”会天问一号计算自己相对火星的位置、速度和姿态,

李茂登:“教”会天问一号着陆火星

2021年5月15日,当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时,李茂登的眼眶湿润了。现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的李茂登,曾担任天问一号进入舱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负责天问一号火星进入、下降和着陆过程的导航方案与算法。简单来说,他要通过预设好的程序“教”会天问一号计算自己相对火星的位置、速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还有这些“神器”护身

  北京时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稳稳地降落在预选着陆区——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在今年2月到达火星,成功被火星捕获。经过3个月的养精蓄锐,天问一号已在近日实施降轨,完成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在成功软

航天“她”力量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淡定”的90后女调度!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成功的那一刻,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欢呼声中,一位女调度依然保持稳定的语速,准确地发出一条条指令。  她叫鲍硕,1992年出生。  去年9月2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那次任务,鲍硕担任北京总调度。她也成

火星你好,天问来访!

  中国航天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 5月15日7时18分,距离地球3.2亿千米之外,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稳稳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自去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天问一号经历了长达近7个月的“奔火”之旅和3个月的“环火

“天问一号”奔向火星,这些高校功不可没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瑰丽壮美的火星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而在成绩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团队并肩携手的顽强奋战。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高校科研力量是重要参与者。一

“登火”后航天人的心声

  科技创新这条路,一定会有坎坷,但必须要坚持走。”在探索宇宙未知的征途上,创新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人代代相传的基因,也是不断取得成功的法宝。5月15日7时18分,距离地球3.2亿千米之外,“天问一号”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稳稳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到火星上班一年 天问一号探测器“业绩”如何?

   2022年2月10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到火星“上班”一年了,这一年,它从“火星上的新人”做起,经历了很多。  中新网记者专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副总指挥褚英志,科普解读这一年来“天问一号”的“火星上班初体验”。  “赴岗”不易 “千里”迢迢去太空工作  中国于2020年7

三问“天问一号”:落在哪?怎样落?如何探?

    历经7个月的全速前进,天问一号探测器已于今年2月抵达火星轨道,并在近日传回高清火星影像图。下一步,天问一号何时着陆火星?落在哪?怎样落?后续会开展哪些科研探测?记者日前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一探究竟。落在哪? 在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史上,火星总是给人无限期

2021年中国航天这些大事值得铭记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太空建站、探测火星、发射次数“50+”——2021中国航天这些大事值得铭记新华社记者胡喆“天问”“祝融”到访火星,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精彩亮相,“天和”“神舟”“天舟”组成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羲和号”迈出中国太阳探测新步伐……2021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首次突破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