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先天性心脏病的简介

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 岁死亡。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阅读全文

先天性心脏病的简介

   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病因

  心脏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复杂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因素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而产生先天性性畸形。   1.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   (1)感染,妊娠前三个月患病毒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其次是柯萨奇病毒,其出生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   (2)其它: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

  一、心衰   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二、紫绀   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

先天性心脏病的疾病分类

  较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  先天性心脏病有很多类型,既有可能是间隔的简单缺损(即“房间隔”或“室间隔”上有小孔)导致心脏左右血液的混合,也有可能是动脉瓣膜过于狭窄而阻碍了血液流向肺部或身体其它部分。  另一些缺陷则更为复杂。

先天性心脏病的疾病诊断

  1.病史  (1)母亲的妊娠史: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服药史,糖尿病史,营养障碍,环境与遗传因素等。  (2)常见的症状:呼吸急促,青紫,尤其注意青紫出现时的年龄、时间,与哭叫、运动等有无关系,是阵发性的还是持续性的。心力衰竭症状:心率增快(可达180次/分),呼吸急促(50次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发展很快,许多诊治观点和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手术方法的改进和更新使以前无法手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新获得新生,使这些患儿的手术并发症进一步减少,改善了生活质量,不但挽救了他们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手术的远期疗效,减轻家长的经济和思想负担。本文简要介绍各类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成果概述

  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循环》(Circulation)杂志发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红艳课题组的研究论文--"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基因内含子上的功能性遗传变异显著增加中国汉族人群先天性心脏病发病风险", 首次揭示存在于叶酸代谢途径基因调控区的多态位点能显著改变中国人群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风险。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严重危及患者存活与生存质量的一组疾患。大多数先心病是合并存在多个心脏与血管畸形,并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活产婴儿先心病发病率为6‰~8‰。早产儿先心病的发病率为12.5‰。近年来,随着小儿心血管外科、心导管介入技术及心脏重症监护等领域内的技术突破,小儿先心病的治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一、概述    随着诊断、监护、药物治疗、外科及导管技术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生存率不断提高。但与常人比较,因缺损无法修补、术后残存心脏或非心脏病变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原因,CHD患者的功能状态常受限制。CH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

  自1967年Porstmann等首次报道经心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以来,利用介入性方法治疗其他心内缺损,如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4年King及1977年Rashkind成功实现了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