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化学渗透假说

(chemiosmotic hypothesis)1961年,英国学者Peter Mitchell提出化学渗透假说(197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说明了电子传递释出的能量用于形成一种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H+梯度),这种梯度驱动ATP的合成。这一过程概括如下:1.NADH的氧化,其电子沿呼吸链的传递,造成H+ 被3个H+ 泵,即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bc1复合体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泵入膜间隙。2.H+ 泵出,在膜间隙产生一高的H+ 浓度,这不仅使膜外侧的pH较内侧低(形成pH梯度),而且使原有的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增高,由此形成的电化学质子梯度成为质子动力,是H+ 的化学梯度和膜电势的总和。3.H+ 通过ATP合酶流回到线粒体基质,质子动力驱动ATP合酶合成ATP。......阅读全文

化学渗透假说

(chemiosmotic hypothesis)1961年,英国学者Peter Mitchell提出化学渗透假说(197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说明了电子传递释出的能量用于形成一种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H+梯度),这种梯度驱动ATP的合成。这一过程概括如下:1.NADH的氧化,其电子沿呼吸链的传递

细胞化学词汇--变偶假说

一种氨基酸对应两种以上的密码子时经常是一种tRNA要识别几种密码子,为了说明这种tRNA对密码子识别的多样性,克里克(F.H.C.Crick,1966)提出了这种假说。当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配对的时候,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3′末端)与反密码子5′端碱基的配对是松弛的可有摆动(Wo-bble),可以认为除

离子泵的假说

  离子泵假说是解释质膜上主动运输机制的例子之一.它认为,某些离子的运输之所以能逆浓度梯度的方向进行,是由于依靠了镶嵌在质膜脂质双分子层上的一种内在蛋白的分子构象变化来实现的.即可看作一类特殊的载体蛋白,能驱使特定的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穿过质膜的过程,同时消耗ATP形成的能源,属于主动运输.

共进化假说介绍

共进化假说提出传统的密码是从原始的简单密码进化而来,密码子的进化与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进化是并列的。主要证据是这个原始的密码可能是由64个密码子通过高度简并只编码少量的氨基酸,而后的进化中,那些来自相关合成路径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氨基酸却具有相似的密码子,表明密码子的进化与氨基酸生物合成具有密切相关性。

关于化学渗透的过程介绍

  ①电子传递从NADH开始,复合物Ⅰ将还原型的NADH氧化,释放出的两个电子和一个H+质子被NADH脱氢酶上的黄素单核苷酸(FMN)接受,同时从基质中摄取一个H+ 将FMN还原成FMNH2,NADH被氧化成NAD+重新进入TCA循环;  ②FMNH2 将一对H+质子传递到膜间隙,同时将一对电子经铁

《科学》焦点文章:文化智能假说

来自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西班牙马德里孔普卢顿大学(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第一次人类儿童、 黑猩猩、和黄猩猩在社会和

电子空位对假说的应用

(1)提供了共价分子结构的共同规律(宇宙万物的共性在于用好能量)。组成分子各原子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价轨道中电子与空位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多的组成电子空位对,以增加成键数目和成键力。(2)实现了共价分子结构式的简易判断。计算出共价键数以后,以一定的成键规则与顺序将原子支起架子来,如发现双键似乎作共振之状

生命起源有了新假说

  要解释生命如何在地球上出现这个悬而未决的大问题,就像是回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诸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这样的基本生化物质,是如何在生物催化剂(蛋白质或核酶)出现之前而完成其构造的?在最新一期《生物学通报》上,科学家发表论文指出,或是第三种类型的催化剂启动了深海热泉中的新陈代谢以及生命

中心限制假说的概念

中文名称中心限制假说英文名称central limitation hypothesis定  义中心供能器官是主要制约因子,这些器官的作用是为所有耗能器官获取、处理和分配能量。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生理生态学(二级学科)

反渗透膜化学清洗的方法

膜清洗频率与预处理措施的完善程度是紧密相关的。预处理越完善,清洗间隔越长;反之,预处理越简单,清洗频率越高。一般膜清洗是遵循“10%法则”—— 当校正过的淡水流量与 初200h运行(压紧发生之后)的流量相比,降低了10%和(或)观察到压差上升了10%~20%就需进行清洗。尽可能在脱盐率下降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