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麻风病的基本检查介绍

1、体格检查 要系统全面,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全身皮肤、神经和淋巴结等。 2、运动功能障碍检查 检查时让病人抬额、皱眉、鼓腮、吹哨、露齿等动作,观察面部神经是否麻痹。让病人作屈伸手腕,内外展指、对指、握掌等动作,观察上肢的神经功能。让病人作足的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动作。观察腓神经是否麻痹。 3、麻风杆菌检查 主要从皮肤和黏膜上取材,必要时可作淋巴结穿刺查菌。皮肤查菌取材:选择有活动性,皮肤损害,消毒皮肤。检查时戴消毒手套,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患者皮肤捏紧提起,使局部皮肤变白,然后右手持脱刀切开一个5毫米长,3毫米深的切口,以刀刃刮取组织液,涂在载物片上,固定抗酸染色、镜检。切口棉球贴压,取材部位的多少视需要而定。 4、组织病理检查 对麻风的诊断、分型和疗效判定都有重要意义。取材应选择活动性损害,宜深达脂肪层,如损害不同,取材时需要同时切取两处送检,这对界线类麻风诊断是有价值的。......阅读全文

关于麻风病的基本检查介绍

  1、体格检查  要系统全面,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全身皮肤、神经和淋巴结等。  2、运动功能障碍检查  检查时让病人抬额、皱眉、鼓腮、吹哨、露齿等动作,观察面部神经是否麻痹。让病人作屈伸手腕,内外展指、对指、握掌等动作,观察上肢的神经功能。让病人作足的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动作。观察腓神经是否麻痹。

麻风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关于麻风病的预防和预后的介绍

  预后  完成联合化疗的患者应监测至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且皮肤涂片查菌阳性者待阴转后3个月查菌一次,连继2次阴性者,皮肤涂片查菌阴性者待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皮肤涂片查菌仍为阴性者,才为临床治愈。  预防  1、及早发现病人。  2、用联合化疗治疗病人。  3、化学预防。  4、卡介苗接种。  5、麻

麻风病检查神经时的相关介绍

  既要注意周围神经干的变化,又要注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变化。周围神经干检查:一般注意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神经,其他如眶上神经、颈前神经、锁骨上神经、中神经、桡神经、腓浅神经、胫后神经和皮损周围及其下面的皮神经。检查时应注意其硬度、粗细、结节、有无脓疡以及压痛等。神经功能检查,是测定神经未稍受累的情况

关于羊水检查的基本内容介绍

  羊水检查多在妊娠16~20周期间进行,通过羊膜穿刺术,采取羊水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细胞培养、性染色体鉴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羊水甲胎蛋白测定、羊水生化检查等,以确定胎儿成熟程度和健康状况,诊断胎儿是否正常或患有某些遗传病。  孕妇年龄的增加,生育染色体异常患儿的相对危险性亦增加。据统计,四十岁左

关于尿胆原检查的基本介绍

  直接胆红素分泌入小肠腔后,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系列产物,尿胆原为主要产物之一,约20%的尿胆原被重吸收,进入肝肠循环,其中少量(2% ~ 5%)进入血流从肾小球滤过。检测结果结合尿胆红素结果分析,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尿中一些药物代谢产物可与试纸块内试剂反应,导致假阳性;尿液中卟胆原、吲哚类化合物

关于病理检查的基本信息介绍

  病理检查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已经大量应用于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在临床方面主要进行尸体病理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手术病理检查的目的,一是为了明确诊断及验证术前的诊断,提高临床的诊断水平;二是诊断明确后,可决定下步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进而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通过临床

关于尿液检查的基本内容介绍

  尿液检查,是医学的一种检测方式。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 如尿红细胞、白细胞等)、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酶测定等。尿液检查对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尿液检查项目不同,尿标本留取的要求和处理也不一样。所有尿标本收集均应使用干净容器;尿沉渣镜检原则上留取早晨起床后第一次

关于麻风病的病因分析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

关于外阴活组织检查的基本内容介绍

  1.外阴部赘生物或溃疡需明确病变性质;  2.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需明确其类型或排除恶变;  3.疑为外阴结核、外阴尖锐湿疣及外阴阿米巴病等外阴特异性感染需明确诊断;  4.外阴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  1.外阴急性炎症;  2.疑为恶性黑色素瘤;  3.疑为恶性滋养细胞疾病外阴转移;  4.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