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古脊椎所等揭开巨犀体型演化谜团

巨犀是犀超科中的独特支系,约4000~2200万年前生活在欧亚大陆,主要在中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也零星发现于东欧等地区。巨犀是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在演化过程中体型增长极快,其体型和体重演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此前对巨犀的体重已有多次探讨,但鲜有关于整个巨犀支系的体型演化的研究。近日,《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团队关于巨犀化石研究的最新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早渐新世晚期清水营组发现的准噶尔巨犀(Dzungariotherium)骨架,并推算了包括其在内的多数巨犀的体重。 灵武地区的化石多样性丰富,巨犀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研究涉及的巨犀复合骨架保存在陕西府谷毕业古生物博物馆,退化的第一上门齿、退缩的前颌骨、粗壮且分离角度较大的副枕突和鼓后突显示其应为准噶尔巨犀属的成员。以往研究以多种方法估计出的巨犀体重的结果集中在1......阅读全文

古脊椎所等揭开巨犀体型演化谜团

  巨犀是犀超科中的独特支系,约4000~2200万年前生活在欧亚大陆,主要在中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也零星发现于东欧等地区。巨犀是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在演化过程中体型增长极快,其体型和体重演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此前对巨犀的体重已有多次探讨,但鲜有关于整个巨犀支系的体型演化的研究

气候变冷让巨犀长成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作为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巨犀虽然已经灭绝,但其在距今4200万-2200万年间体型不断增大、“吨位”越来越重的演化之谜,一直备受古生物学家关注。 《历史生物学》近日发表了一项关于巨犀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生活在距今约3000万年早渐新世晚期的准噶尔巨犀骨架进

揭秘!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到底有多重

  巨犀,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约4000~2200万年前生活于欧亚大陆。它们的体型增长极快,留下了一个重要的演化之谜。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科研团队报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早渐新世晚期清水营组发现的准噶尔巨犀,并推算了包括其在内的多数巨犀的体重。相

苏门答腊犀濒危百万年

  苏门答腊犀牛是地球上最受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到2011年,只有大约200头犀牛仍生活在野外。现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首次测序和分析了苏门答腊犀牛的基因组,该样本属于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中的雄性苏门答腊犀牛。结果显示,苏门答腊犀牛种群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已存在——约10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相关结果近日

最完整的晚新生代犀牛演化序列就在这地

现生犀牛是数量和种类都相当有限的奇蹄动物,可在它5000多万年的演化史上,犀牛曾是奇蹄目中最大的类群。在新生代的大多数时间里,犀牛异常繁盛,在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地点,它们的个体数量甚至比其他所有哺乳动物的总和还要多。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团队在《古地理,古气候,

山东山旺盆地并角犀及其演化迁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亚洲地球科学:X》(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X)上,该研究报道了发现自山东山旺盆地早中新世地层的矮脚犀族骨架化石,并对其演化迁徙历史提出了新的假设。矮脚犀族是真犀科内仅有的小型化犀

古脊椎所等在角形类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进展

  犀牛和貘在外形上差别较大,但两者均属于奇蹄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表明两者构成姐妹群,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角形类(Ceratomorpha)。虽然现生的犀仅包括四属五种,貘仅有一属四种,但是在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今)的较长时期内,角形类是非常繁盛、多样的类群。约5000万年前的早

我国学者阐释二连盆地奇蹄类化石种类、产出层位和地点

  内蒙古二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古近纪化石地点,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上世纪20年代组织的“第三中亚考察团”首次对该地区考察、发掘以来,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二连盆地沉积了从晚古新世至早渐新世几乎连续的陆相沉积,并产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奇蹄类是最常见、也是较为丰富的一类,在始新世哺乳动物群中占据优

科学家创建杂交北白犀胚胎

作为最后的两头北白犀之一,Fatu生活在肯尼亚的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图片来源:Nichole Sobecki  几乎可以肯定,北白犀将会灭绝。作为拯救该物种努力的一部分,研究人员最近创建了杂交犀牛胚胎。 这些目前已被冷冻的胚胎含有来自北白犀和一个近亲亚种的DNA,并且可能被移植进“代孕

“骨架”记忆帮水螅再生

  很少有动物的恢复力能赶得上水螅。这种体型较小并长有触角的淡水动物能在变成碎片后,再生成一个健康的动物。近日刊登于《细胞—通讯》的研究显示,水螅碎片有结构记忆,从而有助于它们根据“骨架”形成新身体。  之前科学家推测,告知水螅头部或足部应长到哪里的只有化学信号。但新研究发现,当水螅身体片断再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