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用暗物质模型成功解释W玻色子超重现象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范一中研究员、蔡岳霖研究员及博士研究生唐天鹏,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运用自主研发的整体拟合方法,详细分析了W玻色子超重结果,发现此反常信号与暗物质存在很强关联。该研究成果以《Inert Higgs dark matter for CDF II W-boson mass and detection prospect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这也是该杂志接受发表的首篇W玻色子质量超出的理论解读论文。天文学和宇宙学观测证据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的不发光物质,我们称其为暗物质。暗物质占宇宙总物质的85%,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着极其的重要作用。因此,寻找更多的暗物质证据并确定其性质是当前天文学、粒子物理及宇宙学领域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21世纪基础科学研究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方向之一。最近,在经历长达十年的分析后,美国费米实验室CDF-I......阅读全文

科研团队用暗物质模型成功解释W玻色子超重现象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范一中研究员、蔡岳霖研究员及博士研究生唐天鹏,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运用自主研发的整体拟合方法,详细分析了W玻色子超重结果,发现此反常信号与暗物质存在很强关联。该研究成果以《Inert Higgs dark matter for CDF II W-boson mass and

科学家预测存在“抹大拉玻色子”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近日基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以及其他实验提供的数据,提出了所谓的“抹大拉假设(Madala hypothesis)”。该假设认为,存在一种名为“抹大拉玻色子(Madala boson)”的新玻色子和场,它会与暗物质相互作用,这一玻色子或有助于揭开笼罩在暗物质

科学家称大型强子对撞机或将解开暗物质之谜

莫妮卡·邓福德博士一直在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直到2013年。他直接参与了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的探测项目。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图中显示部分)埋在法国与瑞士边界一个长度为27公里的地下管道中,位于侏罗山脉脚下。“我最感兴趣的事情之一是创造和发现暗物质,”莫妮卡·邓福

具备更高能量的LHC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

LHC的CMS探测器  如果某种粒子看上去很像希格斯粒子,且性质也很接近,那么它很可能就是标准的希格斯玻色子。这是欧洲核子研究委员会(CERN)利用大型强子碰撞型加速装置(LHC)得出的最新研究结果。物理学家一直在尝试描绘于2012年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到目前为止,每一项测试都证实这种新发现的粒子非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升级改造

  据《每日电讯报》、英国广播公司在线版4月2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师开始对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增加一倍的功率,以允许科学家进一步揭示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   这次将投入7000万英镑,对去年帮助科学家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加速器进行改造,改造后可以目前的能量粉碎

希格斯玻色子质量分布获迄今最精确测量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紧凑渺子线圈(CMS)国际合作组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对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分布——“宽度”作了迄今最精确测量:3.2兆电子伏特。这与标准模型预测一致,但比此前测量更精确,此前测量仅指出其宽度必须小于9.2兆电子伏特。  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希格斯

W玻色子宽度获迄今最精确测量

图为ATLAS碰撞事件的艺术图,其中候选W玻色子衰变成缪子和中微子。图片来源:ATLAS/CERN科技日报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刘霞)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10日报道,该机构超环面仪器实验(ATLAS)合作组首次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对W玻色子宽度开展了迄今最精确测量。得出的平

美国地下暗物质实验发现暗物质初步线索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英国BBC新闻网消息称,继本月初丁肇中团队公布阿尔法磁谱仪项目首批研究暗物质成果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地下暗物质实验——超级低温暗物质搜寻计划(Super-CDMS)日前报告了3个疑似暗物质事例,计算结果表明其是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的可能性为99.81%,不

寻找希格斯玻色子取得突破性进展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13日在日内瓦举行研讨会,讨论了该中心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寻找希格斯玻色子和宇宙暗物质的超面环仪器(ATLAS)实验项目组和紧凑缪子线圈(CMS)实验项目组所获得的数据,这些数据对搜寻标准模型预言的希格斯玻色子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物理界对此颇感兴奋,认为这是“人类认识上帝的突破性进展

美研发新粒子探测器-专查不守“规矩”的奇特粒子

位于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在等待升级的Belle探测器。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8日报道,美国能源部最近向印第安纳大学能量和物质探测中心的一个研究团队提供了120万美元的资金,资助他们创建一种新的超精确的粒子探测器Belle Ⅱ,从而用于调查一些似乎违背基本的物理学法则的基本粒子奇特的属性和行为。

希格斯玻色子的碳足迹是多少?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领导的一项分析指出,任何一台超级对撞机都将长达数公里,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但不同设计产生的碳足迹也大不相同。 上个月发表在《欧洲物理杂志Plus》的一项研究发现,CERN提出的一台机器——位于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未来环形对撞机(FCC),只需要使用其最耗能

超冷气体中玻色子激励效应首现

科技日报北京1月17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超冷原子中心研究人员最近首次在超冷气体中观察到玻色子增强的光散射。该发现发表在《自然·物理学》上,或为玻色子系统的研究开辟新的可能性。 玻色子是粒子的两个基本类别之一,一直是无数物理学研究的焦点。当玻色子粒子转变到已被占据的最

超冷气体中玻色子激励效应首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超冷原子中心研究人员最近首次在超冷气体中观察到玻色子增强的光散射。该发现发表在《自然·物理学》上,或为玻色子系统的研究开辟新的可能性。  玻色子是粒子的两个基本类别之一,一直是无数物理学研究的焦点。当玻色子粒子转变到已被占据的最终量子态时,这种转变的速度会因其所谓的“占

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具有多种存在形式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7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期的研究表明,神秘莫测的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存在多种形式。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理论物理学家亚当·马丁及其同事近日在对来自DZero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也许存在多种形式的希格斯玻色子。   DZero实验用

美国暗物质研究专家:中国走上寻找暗物质的最前沿

“熊猫计划”的暗物质探测器  由清华大学主导的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近日在美国《物理评论D》上发表最新实验结果称,获得了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在10吉电子伏特以下能区里最灵敏的暗物质实验结果,并利用这一技术确定性地排除了美国CoGeNT实验组几年前给出的暗物质存在区域。  无独有偶,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

大型强子对撞机重启后首次实验-6月计划进行高能粒子撞击

  5日,当今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持续几小时以低能量撞击质子束,撞击产生的亚原子碎片喷薄而出,洒落在巨大的探测器内。这是LHC重启后首次进行粒子撞击实验。  这次撞击向更高能量的实验迈进了一步。此前,LHC经历了大约两年的停机维护和升级,改造升级后其最大功率将提升一倍,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再成功!发现玻色子新宝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806.shtm大型强子对撞机紧凑缪子线圈探测器。图片来源:David Parker/SPL■本报记者 韩扬眉一群“麦哲伦”式的实验物理学家正在高能物理的版图上开疆拓土。而玻色子的发现,正在指向新的“

PandaXII合作组发表轴子探测最新结果

   11月21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由该校牵头的PandaX-II暗物质探测国际合作组在轴子(axion)探测方面的最新实验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同一期的《快报》也发表了PandaX-II 54吨天的WIMP暗物质探测结果)。实验未发现轴子的踪迹,从而进一步压缩了轴子所可能存在

丁肇中:阿尔法磁谱仪将为寻找新物质提供新精度

  “去年5月19日至今,阿尔法磁谱仪已收集到170亿个宇宙射线数据,远超过去100年人类收集到的宇宙射线数据总和。”诺贝尔奖得主、阿尔法磁谱仪项目首席科学家丁肇中教授6月19日在日内瓦说。  当天,在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办公室,丁肇中告诉新华社记者,未来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即将再次启动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磁体受损迫使其在2008年首次关闭   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项目主管表示,这台对撞机最早将于2月25日重新投入使用,即便只能以原来一半的功率运行,它仍有可能发现素有“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证据。   大型

美国提出高能物理研究五大优先方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536.shtm 欧洲空间局公布了“欧几里德”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首批彩色图像,有助于揭示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宇宙奥秘。图为马头星云的彩色图像(资料图片)。新华社发(欧洲空间局供图)12月初,美国粒

希格斯玻色子仍有五大未解之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79.shtm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已追寻48年之久的希格斯玻色子,填补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的最后一个空白,并打开了物理学的新窗口。科学家们

“暗物质”DNA影响大脑发育

  实验室小鼠帮助研究人员探寻令人困惑的“暗物质”DNA。图片来源:Alexander Badyaev/naturepl.com   十多年来,由基因组中的“暗物质”片段(没有明显功能的缠绕在一起的DNA长链)带来的谜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如今,一个团队最终破解了这个谜题。   这个谜题集中在不编

揭秘基因组“暗物质”

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机制”  在人类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不参与编码蛋白质,占全部RNA的98%,如同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是生命活动调控的“幕后推手”。  2014年起,中国科学家发起重大研究计划,并于2023年底完成结束评估。  在

揭秘基因组“暗物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832.shtm非编码核糖核酸(以下简称非编码RNA)在生命活动调控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非编码RNA对了解生命调控的本质不可或缺,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热点。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

首次观察到希格斯玻色子最重要衰变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超环面仪器实验组(ATLAS)在官网公布实验证据,宣布其首次观察到希格斯玻色子衰变成两个底夸克这一重要过程,两轮实验数据结合后,标准误差为3.9西格玛,符合“观察到某种现象”的统计学要求。   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衰变成

希格斯玻色子质量分布获迄今最精确测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131.shtm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刘霞)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紧凑渺子线圈(CMS)国际合作组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对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分布——“宽度

希格斯玻色子仍有五大未解之谜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已追寻48年之久的希格斯玻色子,填补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的最后一个空白,并打开了物理学的新窗口。科学家们认为,正是这种“神秘粒子”赋予其他粒子质量。  自其“现身”以来,希格斯玻色子令无数科学家趋之若鹜去研究其特性,参与全

最新研究称希格斯玻色子或不是最小粒子

  1964年,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假设出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有些科学家认为,尽管希格斯玻色子很小,但其或许并非最小的粒子,宇宙中可能还存在着其他更小的粒子,是这些粒子组成了玻色子。最近也有研究表明,这

科学家用电脑模拟暗物质模型-更形象理解暗物质

  三位来自美国和法国不同大学的物理学家近日利用一种经验函数,通过计算机模拟了暗物质中的泡泡状空间,更好地描述了暗物质的密度情况。模型显示,这种泡泡空间的大小和年龄非常多样,而泡泡边缘密度最高。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迄今为止,人们对暗物质的情况还知之甚少。根据来自万有引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