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药物所药学前沿精品讲坛开讲

刘景根研究员主讲 1月29日下午,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前沿精品讲坛”2013年第一讲在承嘏厅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阿片类药物负性情绪记忆形成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由药物所刘景根研究员主讲。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林音研究员主持讲座。 精神依赖是药物滥用的关键原因,也是阿片成瘾机理研究的核心问题。阿片类物质戒断引起的负性情绪记忆是强迫性用药和戒断后复吸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对药物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性情绪机制,对负性情绪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负性情绪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对阐明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机制、发现临床治疗和干预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有重要意义。刘景根研究组聚焦阿片类物质成瘾的细胞、分子和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以及低成瘾性的镇痛和戒毒药研究,在负性情绪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次讲座中,刘景根研究员着眼基础,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重点介绍了研究组在相关研究中的系列进展,分享了科研经验。经多年......阅读全文

遗传发育所等解析盐芥全基因组序列

  盐芥是十字花科盐芥属的一种盐生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研究中所常用的模式植物拟南芥亲缘关系较近。盐芥具有作为模式植物的一系列良好特征,如个体较小、生活周期短、自花授粉、种子量大、基因组较小,而且易于转化。最重要的是,盐芥具有对高盐、干旱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极高的耐受能力,这使其成为研究植物耐受非生物胁迫

研究团队部合作建立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库

  随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实现健康老龄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近年来,随衰老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日益发展,衰老相关多组学数据逐渐增多.然而目前,尚缺乏一个综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的数据资源库.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鲍一明研

STEME实现植物基因的定向进化和功能筛选

  遗传与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如辐射诱变、EMS诱变)产生全基因组的随机突变已经成为农作物育种的常规手段,但其中具有新型农艺性状突变体的筛选较为费时、费力。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则通过创制目标基因的突变文库,在施加一定选择压力下能够快速获得目的突变体。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0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与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召开“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解读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7项重大科学成果入选,包括: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揭示水稻产量性状杂

我国学者开发出高性能新构型钯复合膜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李慧和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柳林团队合作,开发了高性能指型和空隙结构不锈钢钯复合膜,可满足燃料电池氢源快速启动的要求;将该不锈钢钯复合膜用于氨分解膜反应器制氢,氨分解完全转化温度显著降低。(a)指型

STEME技术体系助力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方法研究

  遗传与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如辐射诱变、EMS诱变)产生全基因组的随机突变已经成为农作物育种的常规手段,但其中具有新型农艺性状突变体的筛选较为费时、费力。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则通过创制目标基因的突变文库,在施加一定选择压力下能够快速获得目的突变体。

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在我国创建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覃重军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该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2日发表在《自然》上,是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人造单染色体酵母与天然酵母细胞对比图,两者形态相似,但染色体的

中科院合纽约大学两篇Nature:新世界--单染色体酵母

  生物学教科书中将自然界存在的生命体分为具有被核膜包裹染色体细胞核的真核生物和染色体裸露无核膜包裹的原核生物。染色体携带了生命体生长与繁殖的遗传信息,真核生物通常含有线型结构的多条染色体,而原核生物通常含有环型结构的一条染色体。  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成功融合了真核生物酿酒酵母(Saccharo

创建成功!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覃重军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该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2日发表在《自然》上,是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人造单染色体酵母与天然酵母细胞对比图,两者形态相似,但染色体的

中国科学家已经迈入“改造”生命的大门!

  人类能否创造生命?“上帝”的特权能否交由人类自己掌控?选择与人类有1/3同源基因的真核模式生物酿酒酵母为突破口,将其天然16条染色体融合改造为1条巨大染色体,这个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的“异想天开”的结构设计与工程化实施,终于梦想成真!  合成生物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

冯银刚团队发现pH依赖的双结合位点切换现象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代谢物组学研究组研究员冯银刚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能源微生物的一对相互作用蛋白质模块中发现一种独特的pH依赖的双结合位点切换现象,并阐明其化学和结构机制。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该研究揭示生物体系复杂精巧的调控机制,并为pH依赖的

版纳植物园两外国高级研究员获中科院资助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推荐的两名外国高级研究人员——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环境科学系的Manuel T. Lerdau教授和荷兰国家自然史博物馆的Jeremy A. Miller博士分别获得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和“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资助。   Lerda

生物物理所揭示CCP6蛋白调控血液巨核细胞谱系发育机制

  10月20日,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研究组与田勇研究组合作的题为Cytosolic carboxypeptidase CCP6 is required for megakaryopoiesis thr

针对“新冠”,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哪些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还在继续蔓延,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微生物研究单位,疫情发生以来,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做些什么呢?  就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该所领导和参与此次疫情防控狙击战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报》:微生物所在这次疫情中主要承担了哪些任务?  微生物所副所长钱韦(法人代表)

单层FeSe薄膜电子相图和高温超导电性研究获进展

  2012年,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研究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旭村研究组在钛酸锶(SrTiO3)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单层FeSe薄膜,并在扫描隧道谱上观察到大的能隙,预示着该材料有可能存在接近液氮温区(77K)的高温超导电性【Chin. Phys. Lett. 29 (2012

研究揭示靶向NS1的黄病毒广谱保护性抗体作用机制

  2021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福研究组,微生物所研究员施一研究组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Paul R. Young、博士Daniel Watterson研究组合作,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A broadly protective ant

cell research报道钴离子ECF转运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机理

  ABC转运蛋白依靠分解ATP产生的能量驱动信号分子、营养物质、药物分子等的跨细胞膜转运,是生物体中最大的初级主动转运蛋白家族。ECF转运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ABC内向转运蛋白,结构上由膜内底物特异结合蛋白EcfS和一个由跨膜蛋白EcfT和两个胞内ATP结合蛋白组成的能量耦合模块(或ECF模

应用优化CRISPR技术建立基因完全敲除的小鼠及猴

  6月6日,《细胞研究》在线发表了一项成果,应用改进的“C-CRISPR”技术可以获得单基因或多基因功能完全敲除的小鼠及猴。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杨辉研究组、熊志奇研究组以及神经所苏州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通过将多个

动物所与遗传发育所联合发现判断干细胞多能性的分子标准

  6月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BC)以封面文章形式刊发了中国科学院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和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的研究组合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此项研究首次发现了可以用来判断小鼠干细胞多能性水平的关键基因决定簇,对于干细胞多能性

科学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诱导分化疗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AML的传统治疗主要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但此疗法副作用大、复发率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AML的一种亚型,与大多数AML化疗预后不良相比,针对APL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

半导体所等证实单层二硫化钼谷圆偏振光吸收性质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发表了北京大学国际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冯济研究员和王恩哥教授为通讯作者)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半导体研究所合作的文章Valley-selective circular dichroism of monolayer m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单原子修饰的纳米反应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组研究员杨启华团队合作,发展出一种单原子锌修饰的中空碳球纳米反应器。该反应器可同时用作锂硫电池正极、负极的基体,提高对多硫化物的催化活性并抑制锂负极枝晶的生长,应用该反应器

研究开发微型超级电容器-气体传感器平面化集成微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化学传感器研究组研究员冯亮团队合作,设计并可控制备出一种有序双介孔聚吡咯/石墨烯纳米片,以其作为双功能活性材料构筑出高性能、柔性化的微型超级电容器-气体传感器平面化集成微系统。  便携式、可穿戴、可植入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

中国科学家在锌/石墨双离子电池领域取得突破

  9月1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仿生与固态能源系统研究组的崔光磊研究员和赵井文副研究员带领研究组通过重构阴离子溶剂化结构助力锌/石墨电池高电压电解质,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

昆明植物所拖鞋兰菌根研究取得新进展

  兰科菌根在兰科植物的进化和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近年国际菌根研究的热点。在同属于兰科杓兰亚科(Cypripedioideae)园艺学上,兜兰属(Paphiopedilum)和杓兰属(Cypripedium)植物统称为拖鞋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全部种类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

科学家发现双极精神紊乱症患者对药物锂差异应答的机制

  双极精神紊乱症(Bipolar Disorder, BD),又名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的狂躁与抑郁交替出现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促成自杀行为。该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级为发病率和工作能力丧失度最高的疾病之一。临床上,药物锂被广泛用于治疗BD症,但是,超过一半的BD病人

研究借助磷脂表面分子手性调控淀粉样蛋白纤维化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研究员卿光焱团队和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团队合作,设计和制备了一对手性氨基酸修饰的磷脂分子,并以此构筑手性磷脂表面,实现了对β-淀粉样蛋白(Aβ)纤维化过程的精确调控。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症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全球公

无基底、无固定形状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研发面世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和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研究员傅强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器件组装新方法,将平面图案化微电极包裹在化学交联的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基水凝胶电解质中,成功构建出一种无基底、无形状的新概念微型超级电容器。  微型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非常重

科学家揭示植物分生组织维持及分化的分子机制

  在高等植物中,分生组织负责产生所有的组织和器官。其中茎顶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通过持续产生出新的器官原基从而产生所有地上部分,而花分生组织(floral meristem, FM)在产生出所有的花器官后会被精确的程序化终止,称为花分生组织的终止(FM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等发现RNA互补抑制Cas13活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荟研究组、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教授Dinshaw J. Patel研究组和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研究员丁建平研究组合作,在Molecular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