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奥巴马政府提高能效惠及节能公司

对迟迟不愿执行削减能耗命令的联邦机构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可能是一个推动,而对于推广节能系统的公司来说则是个利好的消息。 包括霍尼韦尔、江森自控和Ameresco在内的公司都在伺机而动,准备在大约50万栋政府大楼启动加热和冷却系统的升级、照明设备的改造以及类似项目。 2009年年底,奥巴马要求联邦机构“以身作则”,要大幅削减能源消耗。两年后,美国政府准备制定一个两年内至少投资20亿美元(1美元约为6.23元人民币,下同)的节能项目的目标,以推动这项工作。 现在,距离20亿美元目标只剩下不到一年,各大型节能公司已经在撰写项目建议书,期望能够在今年拿下一连串合同。 去年10月,霍尼韦尔获得了8060万美元的项目,帮助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廷克尔空军基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是由联邦政府此类项目最大一单,霍尼韦尔建筑智能部总裁保罗・奥泽斯科(Paul Orzeske)说,大多数此类项目都在10......阅读全文

奥巴马气候变化立法受挫

  美国总统奥巴马一直想将公众对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的愤怒转到对其清洁能源议程的政治支持上来,但由于未能说服民主、共和两党参议员团体支持新的能源和气候法案,奥巴马的愿望落空了。   目前的僵局表明参议院有可能放弃奥巴马的气候变化法案,重新进行能源改革,以此将其作为对墨西哥

奥巴马拿发电厂开刀 试图绕过国会应对气候变化

奥巴马25日在气候演讲中擦汗。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6月25日公布了连任后姗姗来迟的气候行动计划,试图绕过国会限制碳排放。  头顶夏日骄阳,奥巴马汗水直流,他脱掉西装,在美国乔治城大学发表讲话,他发出可怕的环境警告:气温升高、海平面上涨、北极坚冰融化,世界行动太少。世界将为

奥巴马将推动气候法案通过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表示,当前正是“积极加快”美国从化石燃料向替代能源过度的合适时机。奥巴马称,尽管共和党与民主党均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仍将迅速推动气候变化立法。近来,美国公众对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的愤怒日渐加深,为利用这一点推动立法进程,奥巴马承诺在参议院拉到足够

奥巴马推动发展清洁能源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公布了新的政府计划,旨在将全美清洁能源产量提升一倍。路透社称,此举将是在美国国会推动发展清洁能源的好机会,尤其是去年能源法案在国会遭遇失败之后。  奥巴马日前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要实现这一计划,到2035年美国的清洁能源发电比例需达到80%。新计划的内涵

美气候法案大打折扣 奥巴马誓为其而战

  旨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在美国参议院被瓦解,因此参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袖哈里?雷德(Harry Reid)在7月27日不得不提出了大打折扣的能源和漏油法案,并决定放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性法案。但美国总统奥巴马本周还是对外发誓,他要为气候变化法案而战。   雷德提出的新法案名为《清洁

奥巴马第二届任期气候解决方案不被看好

图片来源:icjproject.org 图片来源:《科学》   奥巴马的科学顾问们于日前提出了一些总统在其第二届任期内更为可行的气候解决方案。但是一些气候学家认为,这些建议虽然是值得称道的,但却达不到人们想要的结果。   谈到应对气候变化,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曾经豪情万丈,包括锻造一项减少温

奥巴马推进电动车计划

  美国能源部政策和国际事务助理部部长戴维・桑德罗(David Sandalow)每天早上出发前先要将他的丰田普锐斯汽车连上电源充电。他的普锐斯轿车两年前被改造成能用电源充电的模式,这使汽车的油耗降低到每加仑汽油能行驶80英里,且一次充电行驶30英里。他只需要每个月或每

奥巴马提交2011财年预算报告

  美国宇航局(NASA)   白宫取消了“星座项目”,该项目第一年的启动经费约35亿美元,旨在建造重返月球的火箭、航天飞机和其他系统。尽管奥巴马在预算中取消了登月计划,但NASA的总预算在未来5年中将增加60亿美元,包括在2011年的预算中增加3亿美元,达到190亿美元。   NASA官员

力挺奥巴马 美国环保署发布气候友好型制冷剂名单

   为了支持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气候行动计划》,美国环保署近日提议增加制冷剂替代品的种类以保护臭氧层,更好地保护气候。这是美国环保署在《气候行动计划》框架下开展的第一个针对制冷剂的行动,它倡导通过《重要新替代品政策》(Significant New Alternatives Policy  -SNA

美国人后悔支持奥巴马

   图片说明: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对抗气候变化作为第二任期的首要任务。   许多经济学家都将碳税视为一种有效的对抗气候变化的方式,但大部分美国人并不这么认为。不过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将碳税收入用于可再生能源,美国人则愿意支持碳税政策。   密歇根大学地方、州及城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