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力量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宇宙浩瀚,有一道星光被冠以北京理工大学之名。9月24日,“北理工星”命名仪式举行。这颗星的名字,是为了表彰纪念北理工研制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并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预研发挥了作用。 这颗小行星的国际永久编号为9442。前两位数字“94”,代表着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 一大批来自学校的智慧,已在浩瀚宇宙闪闪发光:交会对接技术为历次“太空之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太空发射任务中使用和验证空间帆球技术;在太空开展空间科学生命实验……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表示,在建校82周年之际,同时也是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关键时刻,“北理工星”的命名意义重大。“北理工星”将如一盏“明灯”,指引、督促着他们探索未知宇宙,拥抱更广阔的世界。“北京理工大学将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全身心投入到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中,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阅读全文

上海推高校分类发展,专项政策支持高校技术创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759.shtm 中新网上海10月6日电 (陈静 刘志玮)上海市副市长解冬6日在此间表示,上海高等教育正着力在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全市高校分类发展、特色

融合创新!顶尖高校成立新学院!

  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步伐,围绕融合创新加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整体规划和统筹,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科整体竞争力,4月25日,复旦大学正式成立化学与材料学院(以下简称化材学院)。  当天上午,化材学院工作推进会在江湾校区先材楼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

融合创新!顶尖高校成立新学院!

  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步伐,围绕融合创新加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整体规划和统筹,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科整体竞争力,4月25日,复旦大学正式成立化学与材料学院(以下简称化材学院)。  当天上午,化材学院工作推进会在江湾校区先材楼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

企业是创新主体,高校又该何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850.shtm

上海高校创新发展新医科

中新网上海6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当下,工科为新医科提供了发展的“神器”,医科则是新工科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记者12日获悉,在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下称:上海交大医学院)组建了多个医工研发团队,探索出相关工作机制,推动医学院科技成

高校科创:“创新中国”生力军

  上海交通大学参与设计的“天鲸号”自航绞吸式挖泥船是中国海工装备重要创新成果,其装机功率、疏浚能力均居世界前列。上海交通大学网站  2021年12月,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高温气冷堆是由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图为石岛湾高温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

  创新创业基础在于教育,关键在于人才。11日由137所国内高校和50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组成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在京成立。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创新创业教育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今年4月15日,清华大学发出了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担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76.shtm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19年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和鲜明特征,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教育、科技、人才在全

高校毕业生创新高-多所高校精准帮扶毕业生就业

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创历年新高。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教育部正千方百计确保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其中,针对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和残疾等重点群体毕业生,教育部启动实施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参训学生增

盛瀚高校实验室解决方案,助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此次贴息贷款政策覆盖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贷款总体规模为1.7万亿。  针对此次高校财政贴息补贴,盛瀚推出高校实验室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实验室品质。  CIC-D10

高校创新力量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宇宙浩瀚,有一道星光被冠以北京理工大学之名。9月24日,“北理工星”命名仪式举行。这颗星的名字,是为了表彰纪念北理工研制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并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预研发挥了作用。  这颗小行星的国际永久编号为9442。前两位数字“94”,代表着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

高校创新能力强,科技才能自立自强

近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成效。数据显示,10年来,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30%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群体稳步壮大,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聚集在高校。相关负

高校创新力量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宇宙浩瀚,有一道星光被冠以北京理工大学之名。9月24日,“北理工星”命名仪式举行。这颗星的名字,是为了表彰纪念北理工研制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并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预研发挥了作用。 这颗小行星的国际永久编号为9442。前两位数字“94”,代表着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

16亿元砸向“高校系”创新药

  “我更倾向于做CTO(首席技术官)。”过几天,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授王玮的角色会发生一些变化,他将以高校科研人员的身份成为企业负责人,“拥有企业股份,拥有在重大决策中的一票否决权”。  “通过技术入股、组建新公司的模式,平台的50多个创新品种吸引了企业的16亿元投资,将组建10余家公司。”近

65所高校晒出创新成果500项

   上周六,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65所高校带来322件科创作品和237项创新项目成果,吸引了3000多人参观。  从指甲盖大小的发动机,测量PM2.5的可穿戴设备,到供盲人阅读电子书的平板电脑,大学生们针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社会关注焦点,利用专业所学,创造出一件又一件令

高校科技评价机制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坚持开放评价

近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点亮梦想,科技铸就成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活动在该校举行,由该校大学生原创的50余件科技创新作品亮相。图为中德学院的大学生在科技作品展上展示飞行器。  近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统一、量化

山西高校将组建医工联合创新研究院

  日前,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医科大学签署医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校将共同组建医工联合创新研究院,创建“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的科研新模式。  据了解,医工联合是近年来国际上一种成功的联合创新模式。按照协议,医工联合创新研究院将紧密结合山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以高水平的原创性应用基础研究

科教协同机制建立-加快高校创新重点任务落实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垠)6月11日,科技部、教育部签署了科教协同工作协议书(简称协议书),议定建立科技部、教育部协同工作机制。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主持会议。协议书明确,科技部、教育部将加强政策措施协调,并定期举行高校校长座谈会,听取对科技工作

各方学者共议高校宣传工作创新发展

12月2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2021年理事年会暨第五届高校宣传工作创新发展高层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会议现场 北京交通大学供图来自全国各地的理事、会员、新闻媒体,以及各高校、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云聚”一堂,20余位

宁夏科技厅支持高校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高校在提供技术源头、服务地方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宁夏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大力支持高校开展科研工作,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2014年以来,登记高校产出的科技成果121项,科技成果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2015年自治区科技奖励中,有29项高校科技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

培育拔尖创新领军型人才,高校要敢作善为

  一辆赛车靠1度电居然能跑501千米!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14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上,北京理工大学“翼昇节能”车队脱颖而出,依托开发设计的一辆蓝白相间的流线型赛车Ty23-H的优异表现获得冠军。这支“多专业强强联合”的赛队,大家有个共同的目标:设计制造最佳能耗比的节能赛车,以创新理念回应日

培育拔尖创新领军型人才,高校要敢作善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100.shtm

河南首个高校分子诊断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近日,河南省首个高等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分子诊断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商丘师范学院揭牌成立。   据了解,该协同中心由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物分子识别与传感重点实验室牵头,上海曼克尔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商丘市第一、三人民医院和商丘市中心医院等5家单位组成。成立后的协同创新中心,将对于服务社

代表建议:加快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模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61.shtm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马芙蓉 王潇潇)“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近日受访时表示,高校是人才培养与各类人

高校携手科研院所合力培养创新发展人才

  记者27日获悉,首届全球科技史研究工作坊在上海启动,华东师范大学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  华东师范大学方面27日介绍,双方将聚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将顶尖学术资源转化为顶尖育人资源,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合力造就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指

北京推动高校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

近日,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北京高校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该实施方案提出,北京将引导高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以在区块链技术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为目标,汇聚产学研优势资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培养复合型高质量人才,加强应用场景研究示范,不断提升区块链技术

教育部公布2016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效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部署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重磅!2022年度中国高校创新研究50强

青塔2022年度中国高校创新研究50强,重磅出炉!时代的浪潮浩浩荡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有做好科技创新,才能稳稳屹立于世界东方。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生力军。设立于2000年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旨在以较高的经费资助强度,资助优秀中青年科学家

破解“卡脖子”难题-高校创新力量如何发力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你觉得科研工作的瓶颈是什么?”在手百问答上,有这样一个最新提问。视觉中国   “发现自己在重复做一些无意义的实验,得到的一些数据虽然也有一定新意,但是并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什么突破。”“对于自己正在做的课题缺乏兴趣,找不到吸引你的动力,所以不太想去攻克。”记者发现有老师这样

推进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建设

    目标任务:加快科技平台前瞻性、战略性布局,推进构建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实现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  工作措施:印发《高等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高等学校“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