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反转录病毒的结构特征

(1)所有的反转录病毒都有一个结构特征,即粗大的球形颗粒,大小为 80~100 nm。并有完好的突起的外膜。 (2)反转录病毒颗粒的化学成分几乎是一样的,RNA 占 2%,蛋白质占 60%~70%,其中 5%~ 7% 是复杂的糖蛋白,脂类为 30%~40%,碳水化合物为 1%~2%。 (3)在反转录病毒编码的蛋白中,酶占有特殊的地位。反转录病毒最有特性的酶是反转录酶。细 胞内有它的存在就是有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证据。反转录酶主要作用就是保证不同来源的 RNA 模板能合成 DNA 。 (4)在允许病毒繁殖的细胞中,癌基因在细胞的病毒转化中起主要作用。Rous 肉瘤病毒的基因排列顺序:5’ -LT R – gag – pol – env – src – LTR -3’ 代表了反转录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其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基因的两末端存在相同的末端重复序列(LTR ),LTR 包括病毒的启动子和增强子。病毒与细胞结......阅读全文

简述反转录病毒的结构特征

  (1)所有的反转录病毒都有一个结构特征,即粗大的球形颗粒,大小为 80~100 nm。并有完好的突起的外膜。  (2)反转录病毒颗粒的化学成分几乎是一样的,RNA 占 2%,蛋白质占 60%~70%,其中 5%~ 7% 是复杂的糖蛋白,脂类为 30%~40%,碳水化合物为 1%~2%。  (3)

简述逆转录病毒的结构特征

  (1)所有的反转录病毒都有一个结构特征,即粗大的球形颗粒,大小为 80~100 nm。并有完好的突起的外膜。  (2)反转录病毒颗粒的化学成分几乎是一样的,RNA 占 2%,蛋白质占 60%~70%,其中 5%~ 7% 是复杂的糖蛋白,脂类为 30%~40%,碳水化合物为 1%~2%。  (3)

逆转录病毒的结构特征

(1)所有的反转录病毒都有一个结构特征,即粗大的球形颗粒,大小为 80~100 nm。并有完好的突起的外膜。(2)反转录病毒颗粒的化学成分几乎是一样的,RNA 占 2%,蛋白质占 60%~70%,其中 5%~ 7% 是复杂的糖蛋白,脂类为 30%~40%,碳水化合物为 1%~2%。(3)在反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的结构特征

(1)所有的反转录病毒都有一个结构特征,即粗大的球形颗粒,大小为 80~100 nm。并有完好的突起的外膜。(2)反转录病毒颗粒的化学成分几乎是一样的,RNA 占 2%,蛋白质占 60%~70%,其中 5%~ 7% 是复杂的糖蛋白,脂类为 30%~40%,碳水化合物为 1%~2%。(3)在反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的结构特征介绍

  (1)所有的反转录病毒都有一个结构特征,即粗大的球形颗粒,大小为 80~100 nm。并有完好的突起的外膜。  (2)反转录病毒颗粒的化学成分几乎是一样的,RNA 占 2%,蛋白质占 60%~70%,其中 5%~ 7% 是复杂的糖蛋白,脂类为 30%~40%,碳水化合物为 1%~2%。  (3)

类病毒结构特征

类病毒为环状闭合单链RNA分子,由一些碱基配对的双链区和不配对的单链环状区相间排列而成。通常在二级结构分子中央处有一段保守区。位于棒状结构中心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其能决定类病毒的种类。靠近这一保守中心区的左侧有一个多聚嘌呤区,棒状结构左侧序列保守性强,右侧变异性大。危害病理类病毒会引起植物基因序列

类病毒的结构特征

类病毒为环状闭合单链RNA分子,由一些碱基配对的双链区和不配对的单链环状区相间排列而成。通常在二级结构分子中央处有一段保守区。位于棒状结构中心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其能决定类病毒的种类。靠近这一保守中心区的左侧有一个多聚嘌呤区,棒状结构左侧序列保守性强,右侧变异性大。

简述埃博拉病毒特征

  埃博拉病毒粒子外观呈线状,直径为80nm,长度为970nm,属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um。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博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也有

简述逆转录病毒的特点

  1)病毒为球形,直径100~120纳米,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  2)基因组为二倍体(唯一基因组非单倍体的病毒),两个相同+ssRNA;  3)含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  4)复制通过DNA中间体,并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整合(唯一会主动整合的病毒);  5)具有gag、pol、env编码基因

简述转运RNA的结构特征

  tRNA的结构特征之一是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如上面提到的 D、T、 Ψ等;核酸中大部分修饰成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修饰成分在tRNA分子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但其功能不清楚。  1974年用X射线晶体衍射法测出第一个tRNA——酵母苯丙氨酸tRNA晶体的三维结构,分子全貌象倒写的英文字母L,呈扁

简述氰钴胺素的结构特征

  谷氨酰胺和甲基谷氨酰胺是B12的两种辅酶形式。在咕啉环平面上方钴离子与5,6-二甲基苯基咪唑的N-3相连,在平面下方与5'-脱氧腺苷的C5’相连。一般应用的B12,和钴离子相连的是CN,称为氰钴氨,为绿色结晶。

简述甲基钴胺素的结构特征

  谷氨酰胺和甲基谷氨酰胺是B12的两种辅酶形式。在咕啉环平面上方钴离子与5,6-二甲基苯基咪唑的N-3相连,在平面下方与5'-脱氧腺苷的C5’相连。一般应用的B12,和钴离子相连的是CN,称为氰钴氨,为绿色结晶。

简述亚麻酸的结构特征

  亚麻酸存在α、γ两种晶型。常见的是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是含有十八个碳原子、三个双键的直链脂肪酸,相对分子量为278。  α-亚麻酸的结构为顺,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或顺9,顺12,顺15十八碳三烯酸,英文系统名为cis-,cis-,cis-9,12,15

简述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缺点

  保留病毒颗粒的包装信号,而缺失病毒颗粒包装蛋白基因;它可以克隆并表达外源基因,但不能自我包装成有增殖能力的病毒颗粒。  (1)随机整合,有插入突变、激活癌基因的潜在危险;  (2)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容量较小,只能容纳7 kb以下的外源基因。

HIV病毒结构特征和致病机理

HIV病毒的结构特征: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2、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3、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

HIV病毒结构特征和致病机理

HIV病毒的结构特征: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2、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3、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

简述转移核糖核酸的结构特征

  tRNA的结构特征之一是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如上面提到的 D、T、 Ψ等;核酸中大部分修饰成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修饰成分在tRNA分子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但其功能不清楚。  1974年用X射线晶体衍射法测出第一个tRNA——酵母苯丙氨酸tRNA晶体的三维结构,分子全貌象倒写的英文字母L,呈扁

简述结构异染色质的特征

  在间期核中,结构异染色质聚集形成多个染色中心(chromocenter)。在哺乳类细胞中,这些染色中心随细胞类型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结构异染色质有如下特征:  ①在中期染色体上多定位于着丝粒区、端粒、次缢痕及染色体臂的某些节段。  ②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如卫星DNA。  ③具

简述疱疹病毒的基因结构

  HSV基因组为一线性DNA分子,由共价连接的长片段(L)和短片段(S)组成。每片段均含有单一序列和反转重复序列。基因组中有72个基因,共编码70各异的蛋白质,其中除24种蛋白的特性还不清楚外,有18种编码蛋白组成病毒DNA结合蛋白及各种酶类,参予病毒DNA合成,包装及核苷酸的代谢等。30多种不同

简述腺病毒的结构形态

  腺病毒呈无囊膜的球形结构,其病毒粒子在感染的细胞核内常呈晶格状排列,每个病毒颗粒包含一个36 kb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个100~600 bp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 ITR), ITR的内侧为病毒包装信号,是病毒包装所需要的顺式作用元件。基

简述HIV病毒的形态结构介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80~140纳米,呈圆形或卵圆形。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其中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

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疾病特征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在儿童初次感染时能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而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如:劳累,炎热,寒冷,X射线照射等)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故称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VZV属疱疹病毒属,其生物学性状与单纯疱疹病毒(HSV)相似,但只有一个血清

简述甲型肝炎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囊膜。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1] 。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1

病毒的特征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大部分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病毒”一词源于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

简述转录控制的性质

  一种基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节,例如,改变转录的RNA的数量,或者控制基因转录时的时间。这种控制允许细胞或有机体对多种内细胞和细胞外的信号作出反应。这其中的一些例子包括:产生信使mRNA、编码产生酶以适应食物来源方式的变化,以及产生参与细胞周期活动的基因产物和产生在高等真核生物中负责细胞分化的基因

简述转录因子的作用

  是通过和顺式因子的互作来实现的。这段序列可以和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域实现共价结合,从而对基因的表达起抑制或增强的作用。  目前,人工转录因子(Artifi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ATF)的构建已用于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ATF是指将不同的DNA结合结

反油酸的结构及特性

别名反式-9-十八碳烯酸、凝油酸、洋橄榄油酸、十八碳烯酸,分子式C18H34O2。白色固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等。用于医药研究和用作色谱分析的参比标准。由油酸转化而得。

反转录病毒的特点介绍

  1)病毒为球形,直径100~120纳米,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  2)基因组为二倍体(唯一基因组非单倍体的病毒),两个相同+ssRNA;  3)含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  4)复制通过DNA中间体,并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整合(唯一会主动整合的病毒);  5)具有gag、pol、env编码基因

反转录病毒的传播介绍

  反转录病毒在自然界的传播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是通过个体接触而传播,例如猫白血病病毒的传播。垂直传播即由上一代向下一代的传递,病原体长期在机体内潜伏,不表现出任何特征,也不引起疾病的任何症状。只有在特殊条件的影响下,病毒才活跃起来,对宿主而言,就有可能诱发肿瘤的发生发展,以至死亡。这种

简述反丁烯二酸的应用

  在食品中主要用于肉制品、鱼肉制品加工等。富马酸可作为酸度调节剂、酸化剂、抗氧化助剂、腌制促进剂、香料使用。本品有强缓冲作用,以保持水溶液在pH3.0左右,并对抑菌防霉有重要作用,同时,它有涩味,是酸味最强的固体酸之一,吸收率低,有助于延长粉末制品等的保存期。当富马酸变为富马酸钠后,水溶性及风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