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嗜酸细胞的异常结果分析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和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2.寄生虫病尤其是寄生在肠道中较大的蠕虫,如蛔虫、钩虫感染以及寄生在肠道外组织器官中的寄生虫,如血吸虫、肺吸虫、丝虫、包囊虫等。 3.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可呈轻、中度增高。 4.某些传染病:传染病的恢复期及猩红热的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可轻度增高。 5.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术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6.其他: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一般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因其能抑制组胺合成,而间接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阅读全文

关于血清总胆固醇的结果异常分析

  增高:  1.胆固醇>6.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之一。  2.高胆固醇饮食,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见胆固醇升高。  3.胆总管阻塞,如胆道结石,肝、胆、胰肿瘤时,总胆固醇增高伴黄疸。  4.用药 ,服用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皮

腮腺嗜酸细胞腺瘤超声表现病例分析

患者女,24岁,自诉半年前偶然触及右侧耳后肿物,自觉轻微刺痛,无发热、压痛等不适,1个月前自觉耳后肿物疼痛加重,外院MRI检查提示右侧腮腺占位性病变,考虑腮腺混合瘤。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本院就诊。 体格检查:右侧耳垂后下部可触及一约2.0 cm×1.5 cm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可,表面

嗜酸细胞性胃炎的检查

  1.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且随疾病病程波动。但部分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始终保持正常水平。  2.粪便检查  可有大便隐血阳性,部分患者有轻度脂肪泻。  3.腹水检查  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4.内镜检查  可见受累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增厚或有肿块。病理活检可见受累胃肠道黏膜

嗜酸细胞性胃炎的诊断

  嗜酸细胞性胃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象、放射学和内镜下活检病理结果。内镜下黏膜活检证实胃肠道黏膜组织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但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呈局灶性分布,因此多点活检可有效提高诊断率。此外,胃肠X线、CT、超声检查等亦有辅助诊断价值。

淋巴细胞直接计数的异常结果分析

  淋巴细胞增高:  1.生理性增高:婴幼儿淋巴细胞较高,有时可高达50%以上,至4~6岁以后逐渐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增高:  (1)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也可见于百日杆菌、结核杆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病例分析

患者女,25岁。1月前出现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便后腹痛缓解,伴乏力、食欲不振,时有恶心、呕吐,无发热。在外院行抑酸、消腹水、增强免疫及对症处理,症状缓解。近来又出现上述症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长期服药史及家庭遗传病史。 实验室检查:WBC9.3×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0.5

嗜酸细胞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须与寄生虫感染、胃肠道肿瘤与恶性淋巴瘤、嗜酸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相鉴别。

嗜酸粒细胞的主要作用介绍

  血液中嗜酸粒细胞的数目具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的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目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密切相关的。当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糖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增加。嗜酸粒细胞具有较弱的吞噬功能,但一般认为其在抗细菌

大鼠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大鼠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样本要求:在收集标本前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必须清楚要检测的成份是否足够稳定。我们提倡新鲜标本尽早检测,对收集后当天就进行检测的标本,及时储存在4℃备用,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周期收集标本,请造模取材后,将标本及时分装后放在-20℃或-70℃条件下保存。因冰室与室温存在一定温差,

关于嗜酸性细胞的基本介绍

  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19mμ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一般较嗜碱性细胞的颗粒大。嗜酸性细胞分两种:  ①生长激素细胞,(somatotroph,STH cell)数量较多,电镜下见胞质内含大量电子密度高的分泌颗粒,直径350~400nm。此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