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氨酸酶的基本介绍

精氨酸酶是催化水解L-精氨酸生成鸟氨酸与尿素的反应酶,一般含于产生尿素的动物(哺乳类、板鳃鱼类、两栖类、海龟类)的肝脏、肾脏、精巢中。 arginase;L-arginine amidinase;L-arginine amidinohydrolase;E.C.3.5.3.1 EC3.5.3.1。亦作用于具有游离胍基与羧基的刀豆氨酸、真蛸碱等物质。一般含于产生尿素的动物(哺乳类、板鳃鱼类、两栖类、海龟类)的肝脏、肾脏、精巢中,作为尿素循环的一个环节而起作用。硬骨鱼类虽具有精氨酸酶,但不能形成尿素。同一种动物雄性的脏器比雌性的酶活性高。在肝细胞的核里特别多,也含于植物的种子、酵母和霉菌中。可为Fe2+、Co2+、Mn2+等二价金属离子所激活,而Hg+、Ag+、柠檬酸和硼酸等可使之失活。另外可为赖氨酸、鸟氨酸所抑制。最适pH=9.8。......阅读全文

关于精氨酸酶的基本介绍

  精氨酸酶是催化水解L-精氨酸生成鸟氨酸与尿素的反应酶,一般含于产生尿素的动物(哺乳类、板鳃鱼类、两栖类、海龟类)的肝脏、肾脏、精巢中。  arginase;L-arginine amidinase;L-arginine amidinohydrolase;E.C.3.5.3.1  EC3.5.3.

关于精氨酸酶的构成介绍

  系从牛肝中提取。每个分子有四个亚基构成,每个亚基都与M扩离子牢固地结合,分子量120 000。它催化L-精氨酸为尿素和L-鸟氨酸。酶活性单位定义:在pH值9.5,37℃、1min内转换1.0μmol L-精氨酸成为L-鸟氨酸和尿素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在有尿素循环(urea cycle)的人和哺

精氨酸酶的基本结构

系从牛肝中提取。每个分子有四个亚基构成,每个亚基都与M扩离子牢固地结合,分子量120 000。它催化L-精氨酸为尿素和L-鸟氨酸。酶活性单位定义:在pH值9.5,37℃、1min内转换1.0μmol L-精氨酸成为L-鸟氨酸和尿素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在有尿素循环(urea cycle)的人和哺乳动

精氨酸酶的基本信息

精氨酸酶是催化水解L-精氨酸生成鸟氨酸与尿素的反应酶,一般含于产生尿素的动物(哺乳类、板鳃鱼类、两栖类、海龟类)的肝脏、肾脏、精巢中。

精氨酸酶的作用和基本信息

EC3.5.3.1。亦作用于具有游离胍基与羧基的刀豆氨酸、真蛸碱等物质。一般含于产生尿素的动物(哺乳类、板鳃鱼类、两栖类、海龟类)的肝脏、肾脏、精巢中,作为尿素循环的一个环节而起作用。硬骨鱼类虽具有精氨酸酶,但不能形成尿素。同一种动物雄性的脏器比雌性的酶活性高。在肝细胞的核里特别多,也含于植物的种子

生化检测项目血清精氨酸酶介绍

血清精氨酸酶介绍:  精氨酸酶在肝脏和肌肉中活性较高,当肝脏和肌肉受到损害时,很易从细胞中逸出至血液中,精氨酸酶测定对肝病和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血清精氨酸酶正常值:  酶速率法(37℃):0-5U/L。血清精氨酸酶临床意义:  (1) 升高:心肌梗死、病毒性肝炎及中毒性肝炎、肝硬化、早期肝癌、脂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清精氨酸酶介绍

血清精氨酸酶介绍:  精氨酸酶在肝脏和肌肉中活性较高,当肝脏和肌肉受到损害时,很易从细胞中逸出至血液中,精氨酸酶测定对肝病和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血清精氨酸酶正常值:  酶速率法(37℃):0-5U/L。血清精氨酸酶临床意义:  (1) 升高:心肌梗死、病毒性肝炎及中毒性肝炎、肝硬化、早期肝癌、脂

精氨酸酶的酶活性单位定义

酶活性单位定义:在pH值9.5,37℃、1min内转换1.0μmol L-精氨酸成为L-鸟氨酸和尿素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在有尿素循环(urea cycle)的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才存在精氨酸酶,它的作用是体内尿素从精氨酸上水解下来,并生成L-鸟氨酸,这反应通常发生在肝脏细胞的胞液中。

关于甲沟炎的基本介绍

  甲沟炎(paronychia)是一种累及甲周围皮肤皱襞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化脓性、触痛性和疼痛性甲周组织肿胀,由甲皱襞脓肿引起。当感染变成慢性时,甲基底部出现横嵴,并随着复发出现新嵴。手指受累较脚趾更常见。主要易感因素为损伤导致甲上皮与甲板分离,化脓性球菌或酵母菌可继发性侵入潮湿的甲沟和

关于强脊炎的基本介绍

  强脊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研究表明,该病原因尚不很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变,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所以又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于丙磺舒的基本介绍

  丙磺舒(Probenecid)抑制尿酸盐在近曲肾小管的主动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而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可缓解或防止尿酸盐结节的生成,减少关节的损伤,亦可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溶解。无抗炎、镇痛作用。可以竞争性抑制弱有机酸(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在肾小管的分泌,故可以增加这些抗生素的血药浓度和延长它

关于鼻衄的基本介绍

  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俗称鼻出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

关于疱疹的基本介绍

  疱疹是指疱疹病毒科病毒所致疾病。目前已知在疱疹病毒科中有八种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6、7、8型)可造成人类疾病,这类病毒被统称为人类疱疹病毒(HHV)。HHV是一组中等大小的有囊膜的DNA病毒,能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并能长期潜伏在体内,

关于气胸的基本介绍

  气胸(pneumothorax)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因胸壁或肺部创伤引起者称为创伤性气胸;因疾病致肺组织自行破裂引起者称“自发性气胸”,如因治疗或诊断所需人为地将空气注

关于苯妥英钠的基本介绍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对大脑皮层运动区有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一般认为是通过稳定脑细胞膜的功能及增加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来防止异常放电的传播而具有抗癫痫的作用。抗神经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本品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降低突触传递或

关于辛伐他汀的基本介绍

  辛伐他汀,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5H38O5,主要用作降血脂药,最早是由默克药厂所开发,并于1992年开始进入医疗用途。该药列名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清单,属于基础医疗体系必备药物之一。

关于端粒的基本介绍

  端粒(英文名:Telomere)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短重复序列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  端粒的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

关于阿斯巴甜的基本介绍

  阿斯巴甜作为一种重要的甜味剂,被广泛应用于药剂加工和食品加工中,其安全性非常重要。虽然市场上部分甜味剂已由阿斯巴甜更换成果葡糖浆等安全性相对较高的甜味剂,但其应用仍十分广泛, 尤其过量使用,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天门冬酰苯丙胺酸甲酯俗称阿斯巴甜,化学式为C14H18N2O5,在室温下以白

关于地塞米松的基本介绍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简称DXMS)于1957年首次合成,并列名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为基础公卫体系必备药物之一。  2020年6月16日,世卫组织表示,英国初步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地塞米松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将其死亡率降低约三分之一,

关于酚妥拉明的基本介绍

  酚妥拉明,又名3-[[(4,5-二氢-1H-咪唑-2-基)甲基](4-甲苯基)氨基]苯酚,化学式为C17H19N3O,是一种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临床上用于血管痉挛性疾病,如肢端动脉痉挛症(即雷诺病)、手足发绀症等、感染中毒性休克以及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试验等,用于室性早搏亦有效。

关于β氧化的基本介绍

  在肝脏内脂肪酸经β-氧化作用生成乙酰辅酶A,两分子的乙酰辅酶A可缩合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可脱羧生成丙酮,也可还原生成β-羟丁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总称为酮体。肝脏不能利用酮体,必须经血液运至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和肾脏,再转变为乙酰辅酶A而被氧化利用。酮体作为有机体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正常的

关于依那普利的基本介绍

  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起强烈抑制作用,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造成全身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用于治疗高血压。  中文名称:依那普利  化学名称:(S)-1-(N-(1-(乙氧羰基)-3-苯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关于糖原的基本介绍

  糖原(glycogen)(C₂₄H₄₂O₂₁)是一种动物淀粉,又称肝糖或糖元,由葡萄糖结合而成的支链多糖,其糖苷链为α型。是动物的贮备多糖。  哺乳动物体内,糖原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约占整个身体的糖原的2/3)和肝脏(约占1/3)中,其他大部分组织中,如心肌、肾脏、脑等,也含有少量糖原。低等动物和

关于菌血症的基本介绍

  菌血症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一般来说,导尿管或者是体表的手术造口容易导致发生菌血症。出现菌血症的患者往往发生急性的多个器官的转移性感染,并出现各种急性感染症状。一旦怀疑,应立即采血检验,确诊后应立即针对感

关于臂间倒位的基本介绍

  所谓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是指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各发生一次断裂,断片倒转180度后重接,从遗传物质的得失角度看,这种结构变化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因此具有臂间倒位染色体的个体一般不具有表型效应,被称为臂间倒位的携带者。很多染色体都可以发生臂间倒位,以9号染色体最为

关于氟康唑的基本介绍

  氟康唑是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种药物,为广谱抗真菌药,对人和动物的真菌感染均有治疗作用,目前市场上有片剂、胶囊、粉针剂和注射液几种剂型 。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氟康唑  中文别名:α-(2,4-二氟苯基)-α-(1H-1,2,4-三唑-1-基甲基)-1H-1,2,4-三唑-1-基乙醇;;2-(

关于利福平的基本介绍

  利福平(又译:利发霉素、甲哌利福霉素、甲哌力复霉素、威福仙、仙道伦、力复平或利米定,INN:Rifampicin)是一种所属利福霉素家族的一种广谱抗生素药物,对结核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病毒等也有疗效。 为红色或暗红色的结晶状粉末,不溶于水。一般为胶囊或者片剂口服药,与其他

关于胆绿素的基本介绍

  胆色素的一种。是由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血红素被氧化、失去铁,使卟啉环打开而形成。胆绿素又名去氢胆红素。一种胆汁色素。存在于胆汁及黄胆尿中。暗绿色片状或柱状晶体。约300℃变黑,分解而不熔化,无熔点。溶于甲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难溶于水。可由胆红素氧化而得。用于生化研究。

关于混倍体的基本介绍

  这种个体的染色体数仍表现为多倍性的和异倍性的变化。用秋水仙素处理引起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加倍时,二倍性细胞和多倍性细胞也往往混在一起。通常在菠菜的根尖上可看到混倍性。在昆虫中,有由于内分裂所造成的内多倍化(参见内多倍性)而产生数目极多的巨核〔如已知在一种水(Gerris lateralis)的唾腺中

关于内啡肽的基本介绍

  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是由脑下垂体和脊椎动物的丘脑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 。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利用药物可增加脑内啡肽的分泌效果。  内啡肽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