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何出现“湖泊”

干旱荒芜的茫茫沙海中,出现了一汪汪蓝莹莹的湖水。黄沙与碧水交相辉映,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场面蔚为壮观。前不久,“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湖泊”的视频冲上热搜,并引发社会关注。 沙漠中为何会出现“湖泊”,是不是意味着“沙漠变绿洲”会成为现实?沙漠湖泊给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回应社会关切。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何出现“湖泊”© 由 光明网 提供新疆尉犁县境内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秀美如画。 1、“湖泊”从何来——极端天气造成塔里木河水量加大 坐落在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地带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纵横约1000公里、南北宽400公里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这里拥有极端干旱的沙漠气候,酷暑季节高温可以达到67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的均值在100毫米上下,极限值更是在4毫米到5毫米。 在这样的“死亡之海”里,为何出现了“湖泊”?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何出现“湖泊”© 由 光明网 提供在新疆尉......阅读全文

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何出现“湖泊”

干旱荒芜的茫茫沙海中,出现了一汪汪蓝莹莹的湖水。黄沙与碧水交相辉映,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场面蔚为壮观。前不久,“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湖泊”的视频冲上热搜,并引发社会关注。  沙漠中为何会出现“湖泊”,是不是意味着“沙漠变绿洲”会成为现实?沙漠湖泊给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

陈亚宁: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何出现众多“湖泊”

不久前,“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众多湖泊”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舆论热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带给人们哪些思考?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 陈亚宁介绍,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出现了大量“沙漠湖泊”是突发和偶发现象,由极端气候水文事件所致。实际上,若想维

第二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举办

  6月16日,纪念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第二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举办。  此次论坛是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UNCCD)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毛里塔尼亚非洲绿色长城国家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论坛

第二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举办

  6月16日,纪念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第二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举办。  此次论坛是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UNCCD)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毛里塔尼亚非洲绿色长城国家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论坛

中科院大气所完成塔克拉玛干无人机大气探测

  塔克拉玛干是亚洲第一大沙漠,对我国大气环流和环境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我国西部的干旱天气气候和下游地区的沙尘过程。塔克拉玛干沙漠陆面与低层大气过程是大气和环境灾害发生、发展和传输的关键因素。由于自然环境制约,我们对塔克拉玛干内部的低层大气过程知之甚少。2017年7月18~24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徐新文:为沙漠公路设计“绿丝带”

在多数人眼里,沙漠是荒凉的,但是在徐新文眼里,沙漠里却是灵动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有一条长436千米,宽约80米的“绿丝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研究员徐新文是这条“绿丝带”的设计者。“我见证了这条‘绿丝带’的诞生,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条‘绿丝带’在沙漠里飘扬起舞,让

克拉玛依医院污水处理设备

克拉玛依医院污水处理设备MBR膜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传统环保设备进行污水处理的出水水质达不到中水回用要求的问题,MBR膜组件污水处理后的水可直接作为市政用水或进一步处理做各种工业用水,同时,本实用新型出水水质好,运行成本低、系统抗冲击性强、污泥量少,自动化程度高,一体化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便于

克拉玛依首次发现剑龙足迹化石

此次发现的剑龙足迹化石   中国首例剑龙足迹化石日前在新疆克拉玛依魔鬼城景区附近被中外古生物学者发现。学者们推测,这批足迹应属于一个新物种——乌尔禾剑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邢立达、教授张建平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

徐新文:给沙漠佩戴一条翡翠项链

  沙漠探险,是件让人兴奋、期待的经历,但如果要在沙漠腹地工作、生活30年,那也许是枯燥,也许是亏欠,但一定是坚守。  山东汉子徐新文,自1992年春天开始围绕塔里木沙漠公路的建设和防护开展试验研究工作,今年是第31个年头了。  他作为站长,带领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以下简

新疆克拉玛依市今后不再新建燃煤锅炉

  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今后克拉玛依市将不再新建燃煤锅炉。   18日,记者从新疆环保厅了解到,今年初公布PM2.5监测数据后,克拉玛依市空气质量先后出现轻度、中度污染。   PM2.5超标主要是由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扬尘、冬季污染物在大气中难以稀释、扩散等原因造成。

上海节水抗旱稻 在新疆克拉玛依试种成功

  11月19日,记者从新疆克拉玛依市科技局获悉,日前克拉玛依市对引种试验的上海节水抗旱稻“沪旱6220”进行收割和检测,亩产近千斤。该品种是在上海援克指挥部和克拉玛依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引进的新品种旱稻。  今年5月中旬,在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专家的指导帮

新疆克拉玛依造梦“世界石油城”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26日电(记者 许云峰)新疆克拉玛依正在造梦,这里的梦想是在茫茫荒漠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一座“世界石油城”。这听上去仿佛是美国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里,造梦师凭自己的想象,打造了那座“乌托邦”式的理想城。   现实中的克拉玛依的确存在造梦师,只不过他们是制造财富的石

深根豆科植物生物固氮对盐分的响应研究获进展

  豆科植物具有结瘤固氮潜能,但在干旱区,多年生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潜力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变异。此前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策勒绿洲过渡带的深根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疏叶骆驼刺氮素代谢的研究发现,骆驼刺的生物固氮潜力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变异,固氮植物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低于非固氮植物。据此推断,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区的疏叶

沙漠环境高矿化度水灌溉条件下人工防护林稳定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雷加强研究员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 “沙漠环境高矿化度水灌溉条件下人工防护林稳定性研究”,于5月7日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成果基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特殊环境背景,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集调查、观测、试验、测试等

科研人员将全面调查我国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征

  由科技部支持的“中国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征调查”项目近日正式启动。该项目将通过系统调查,摸清我国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征,为荒漠治理、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研究员赵学勇介绍,该项目将针对我国北方主要荒漠与半干旱荒漠区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

新疆克拉玛依石化敞开“心门”零距离沟通赢信赖

  12月3日,家住新疆克拉玛依市金龙镇的王金萍女士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发布平台,查看克石化公司当天环境监测数据。  王女士居住的金龙镇是克石化公司的所在地,她平时非常关注克石化公司的环境监测情况。  “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清楚地查询到克石化公司环境实时监测情况,清楚地了解居

我国对库姆塔格沙漠首次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9月10日上午,由中国林科院承担的科技部科技基础性专项--《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在甘肃省敦煌市启动。来自国家林业局、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16所直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46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库姆塔格沙漠首次综合科学考察科考队整装待发。 中国林科院院长、项

沙漠固碳总量评估有了新方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01.shtm近日,世界环境领域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黄建平团队的题为《沙漠非生物碳固存因降水而减弱》的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封面论文进行推介。团队建立了同时考虑水热

新疆克拉玛依金龙地区发现亿吨级油气场面

  上世纪50年代就勘探开发的西北缘老区,于上月发现高效亿吨级场面。   这是今年油田公司滚动勘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这个高效亿吨级场面位于西北缘金龙地区,并于上月诞生一口百吨井――JL2008井。   据悉,JL2008井在二叠系佳木河组获发现,用5毫米油嘴试油,日产油92立方米,日产

中国专家在库姆塔格沙漠发现两条大峡谷

9月12日至13日,中国库姆塔格沙漠首次联合科考队在该沙漠西南部进行徒步科考时,意外发现两条大峡谷。 两条大峡谷相距10多公里,峡谷内怪石嶙峋,泉水流淌,风景奇特。专家认为,沙漠中存在如此完整、壮观的峡谷地貌,这在中国八大沙漠里绝无仅有,堪称自然界奇观。 科考队副队长、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卢琦和其他科考

我国科研人员在库姆塔格沙漠发现新月牙泉

由中国林科院牵头,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森林保护与生态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等46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库姆塔格沙漠科考队,日前在沙漠意外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处像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一样的湖泊,“沙湖共生”的自然景观令人称奇。 9月18日,中国首次库姆塔格沙漠联合科考队在沙漠西南部考察动植物

治沙高手刘铭庭:防治荒漠化,他的国际奖项最多

  刘铭庭,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为了荒漠化研究,他曾绕塔克拉玛干沙漠7圈,全长40多万公里;发现了柽柳(又叫红柳)属5个新种,将中国的柽柳植物研究推向了世界领先地位。多年来,刘铭庭共获联合国表彰奖励3项、国家级表彰奖励8项、省部级表彰奖励28项,是全世界在防治荒漠化领域获得国际奖项最多

包裹式植物茎流测量仪研究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特性

      我们都知道植物蒸腾是植物进行水分传输的重要途径,以前精确测定植物的蒸腾耗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而随着包裹式植物茎流测量仪的应用,研究植物的茎干液流变化成为了可能。       多枝柽柳是干旱地区较为常见的柳属灌木,多枝柽柳喜光,抗干旱,耐高温,在极端高温47.6℃,降水量20

“沙漠造福人类” 黄沙地“硕果累累”

   从大面积流沙治理到沙漠—绿洲过渡带综合治理与开发,策勒站在与荒漠化斗争的进程中跨了两大步,实现了由量到质的飞跃——从“人类征服沙漠”进入到“沙漠造福人类”,为世界、为我国的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新的典范。  策勒,怎会如此生机勃勃  一个年平均降水量35毫米、年蒸发量2751.6毫米的地方,本应满目

中国克拉玛依国际石油装备展 世界百强企业参展

  9月5日至7日,2013中国(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在克拉玛依会展中心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家企业参加了此次展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3家。   本届展会有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企业参展,参展客商超过2000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3 家,国内外上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向西气东输供气超1250亿方

  渺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车水马龙的上海,一条“能源新丝路”正在将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输送至千家万户。截至2月17日,塔里木油田累计向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输送天然气超1250亿立方米,达到1251.78亿立方米。  塔里木是西气东输一线的源头,目前担负着向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

中科院大化所与克拉玛依市共建“一基地两中心”

  5月26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新疆克拉玛依市共同建立“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中试基地”、“先进能源化工及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克拉玛依中心”。深入务实合作,积极服务我国“一带一路”能源战略,  中试基地和两大中心的建立,是大连化物所与新疆克拉玛依市围绕

中科院研究员曾凡江:大漠廿余载,人沙两相安

   沙漠是什么样的,曾凡江不是不知道。  他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家就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但当他第一次来到策勒站时,还是被这里的荒凉震慑了。  新疆两大沙漠,除了北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就是南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如果说曾凡江老家的沙漠还能见到落雨和降雪,还能看到影影绰绰的绿色,那么策勒站

新疆生地所在骆驼刺叶磷组分分配模式研究中获进展

  植物叶磷组分的重新分配被认为是植物应对磷限制的高效磷利用策略。多年生的荒漠植物骆驼刺作为豆科植物可从土壤和地下水中吸收氮素营养,也可以生物固氮的方式获取氮。因此,骆驼刺需要吸收更多的磷素养分或采用高效利用体内磷素养分的方式来维持养分平衡。然而,当前对生长于不同磷有效性土壤上的骆驼刺叶磷组分分配模

无悔的红柳人生

刘铭庭伏案工作。  有时候,人的记忆会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多年前那个炎炎夏日的午后。  86岁的治沙专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铭庭坐在家里阳台的摇椅上,回忆起60年前他与红柳结缘的那一天,仍清楚地记得每个细节。  1959年,刘铭庭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