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加速和促进肿瘤的生长的材料和操作过程

1.材料(1)经高压灭菌的降植烷。(2)Balb/c鼠:5~8周龄。(3)杂交瘤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4)RPMI—1640培养液(5)新生牛血清2.操作方法(1)于小鼠腹腔注射0.5ml降植烷,注射后1~9周内种植细胞。(2)收取对数生长期的杂交瘤细胞,用5%FCS—1640液洗涤一次,1000r/min离心10min。(3)取样,用台盼蓝染色,计活细胞数,重新用5%FCS—1640液配成1.0×107细胞/ml的悬液。(4)给注射了降植烷的小白鼠接种杂交瘤细胞,每只腹腔注射1ml(含1.0×107个细胞/ml)。(5)接种后10天左右时间肿瘤体积最大,此时可由腹腔抽取腹水,每隔1~3天取1次,可取10次。血清可由腋下动脉或心脏采血后分离。......阅读全文

细胞因子和BRAF之间的信号通路或会促进肿瘤的生长

  BRAF蛋白在很多类型癌症发生中都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包括黑色素瘤,如今研究人员发现,BRAF能被生长因子所激活,随后刺激下游蛋白表达,进而促进癌细胞生长、侵袭和生存;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是非常清楚BRAF如何参与到与促炎性因子释放的信号的交流过程中去,这些促炎性因子能被肿瘤周围环境的免疫细胞

《科学》:糖浆会促进肿瘤生长

  3月22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刊登了一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小鼠模型中,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浆(high-fructose corn syrup)会促进肿瘤的生长!而玉米糖浆正是可乐等含糖饮料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高果糖玉米糖浆加强小鼠肠道肿瘤的生长,这个标题也蛮直接的…

RNA编辑如何促进肿瘤生长?

  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对于RNA(核糖核酸)编辑在癌症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一种新机制,并因此可能在未来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在每一个健康的人体细胞中,连接到DNA中的遗传信息,被转

免疫细胞“叛变”促进肿瘤生长

  由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带领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种方法,可通过靶定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系统细胞,来限制肿瘤的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11日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延伸阅读:一个防御蛋白如何“叛变”致癌;Nature:癌症让免疫细胞叛变;Scien

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会不会促进肿瘤生长?

  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数据表明,在我国,胃癌、肠癌和胰腺癌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可高达70%至80%。约有22%的病人直接死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肿瘤治疗的临床决策,还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图片来源于网络  营养治疗会不会促进肿瘤生长?  肿瘤细胞是一种生长迅速的细胞,需

癌症干细胞能加速肿瘤生长

  时常,看来在治疗中已治愈的癌症又复发了。有些科学家已将此归结为癌干细胞。这是癌症细胞的一部分,其能够保持休眠,逃避化疗或放疗,结果数月或数年后又形成新癌细胞。这个想法一直存在争议,但今天发表的三篇论文报告证明:在某些脑、皮肤、肠道肿瘤中,癌症干细胞是肿瘤生长的来源。   癌症干细胞癌症干细胞模

特殊的细胞亚群促进周围细胞发育和生长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人类干细胞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细胞亚群,其似乎能发送信号促进周围细胞发育和生长。这种人类多能性创始人细胞(human pluripotent founder cells)及其鉴别细胞过程的发现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更

生物节律紊乱可促进肿瘤生长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Yool Lee、Amita Sehgal和他们的同事们在开源期刊《PLOS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表明打乱正常的昼夜节律会促进肿瘤生长,并抑制抗癌药物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从机制上为“时间疗法”提供了

Current Biology: 凋亡细胞促进肿瘤生长

  正常机体的细胞,保持着增值与凋亡的平衡。而肿瘤的发生正是由于这种平衡被打破,肿瘤细胞变成了永生的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癌症的一个思路,但最新的研究表明,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英国科研人员对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的研究发现,凋亡的细胞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

诱导细胞自杀的“死亡受体”会促进肿瘤生长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每个细胞都包含有自我毁灭的机制,当细胞受伤或者生病时,会启动该机制诱导细胞死亡。但是,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在正常的细胞中,诱导细胞自杀的死亡受体CD95实际上会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