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殿堂新面孔!2021年和2022年“科学探索奖”线上颁奖

科学探索,潮汐之上。 第三届和第四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11月26日在线上举行,100位青年科学家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同屏,分享荣耀时刻,勇闯科学“无人区”,站上新的起跑线。 100位青年科学家通过腾讯会议线上线下同步领奖。 四年以来,“科学探索奖”共奖励资助200位青年科学家,坚持奖项“科学家说了算”,秉承“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精神。在今年的获奖名单中,第一位“90后”科学家获奖、第一次出现医学科学领域获奖人、首位澳门地区科学家入选,还有16家机构首次有人摘奖。 两年12名女性获奖,还有“90后” 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 “科学探索奖”始终坚持“英雄......阅读全文

腾讯的“科学探索奖”:改变什么?

  闲话几句。国内科研的评价体系,差不多十年一变。2000年前后基本上是数文章数量,文章发得越多那就越牛。所以01年在科大高分子系读书,那时候系里招人,有位学者应聘教授,当时系里的领导们就很头大:说做得不好吧,人家有200多篇论文;说做得好吧,这200篇论文里有40多篇中文的《X省化学》,这招还是不

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  1.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

2022“科学探索奖”启动 新增医学科学领域

  新年伊始,第四届“科学探索奖”申报工作正式启动。记者从“科学探索奖”官方信息发布平台获悉,从2022年开始,“科学探索奖”将增设医学科学领域,鼓励医学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决医学科学领域的基础性问题。  至此,“科学探索奖”奖励范围扩至10个学科领域,分别为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

用科学探索60年前谜团

 探险队在雪坡上做了一个切口安装帐篷。图片来源:Gaume/Puzrin 这个研究的开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62年前,苏联的一支学生探险队神秘死亡。事件3个月后,苏联当局以一种“令人信服的自然力量”为这些徒步旅行者的死亡“盖棺定论”。迪亚特洛夫之谜也成了一个民间传说。 62年后,瑞

记马永生院士:科学探索没有句号

马永生   “和其他几位入选者可能不太一样,我的工作需要从理论研究到生产实践,然后到再认识,研究成果和结论会很快接受实践检验。”马永生是国家“万人计划”首批6位杰出人才中唯一一位来自企业界的代表,也是唯一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马永生长期从事油气资源勘探理论研

封颖:科学探索,不差钱差什么

——从瑞士太阳能飞机谈起  2010年7月初,瑞士心理医生和冒险家伯特兰·皮卡德(Bertrand Piccard)的阳光动力(Solar lmpulse)太阳能飞机在飞行26小时后,安全降落在瑞士帕耶那机场,成功完成了首次夜间试飞,下一步预计将于2012年前启动其环球飞行计划。  

中国冰冻圈科学大会探索减缓冰冻圈影响科学对策

  第一届中国冰冻圈科学学术大会日前在京召开。会议以“冰冻圈变化、影响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了冰冻圈的变化机理以及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环境的影响,并探索减缓和适应冰冻圈影响的技术和科学对策。  冰冻圈科学委员会主席秦大河介绍说,2000年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专门启动了新的核心计划——气候与冰冻圈计划,

王亚平:探索浩瀚宇宙 播种科学梦想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主讲……”声音从远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传回地面课堂,屏幕前的学生凝神屏息,看着由神舟十号乘组航天员进行的现场直播! 2013年6月20日,中国人第一次把课堂搬到了太空。之后,2021年12月9日、2022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

“科学探索奖”得主吕奔:打破科研“稳态”

文 |《中国科学报》记者 胡珉琦 多年前,美国炎症与脓毒症研究领域顶级机构——Feinstein医学研究所的掌门人Kevin Tracey记住了一个中国学生的名字:他叫吕奔,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当时,孤傲的Kevin以没有时间带学生为由,拒绝了吕奔的博士申请。吕奔盯着他,毫无怯意地说道

科学家探索全球甲烷排放激增之谜

尽管这种全球变暖反馈回路的规模尚不确定,但如果真是这样,湿地排放可能最终会成为一个人类无法控制的因素。其中一项研究的合作者、英国爱丁堡大学大气化学家Paul Palmer说,“我们应该把对地球气候的控制权更多交给微生物。”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大气化学与物理》。大多数气候科学家认为,2006年后大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