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研团队揭开北极介形虫“南漂”之谜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该研究所、河海大学、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香港大学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重建了西北太平洋地区末次冰期北极介形虫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揭开北极介形虫的“南漂”之谜。 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北极物种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东亚冬季风作为亚洲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地区气候和环境演变具有重要影响。西北太平洋地区凭借着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成为研究全球变化和古季风演化的理想场所。 研究团队在南黄海YSZK-1站位的沉积物柱状样中发现33属43种介形虫,并将这些介形虫分为三个组合。通过实验结果与综合分析,研究人员首次确定了北极介形虫出现在黄海的时间,即第一次出现在10万-12万年前,第二次的时间为1.5万-3万年前。 科研......阅读全文

中外科研团队揭开北极介形虫“南漂”之谜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该研究所、河海大学、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香港大学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重建了西北太平洋地区末次冰期北极介形虫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揭开北极介形虫的“南漂”之谜。 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北极物种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相关研

“星海1000”号首获北极冰下冰形冰貌数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872.shtm日前,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完成78天的科考任务返回上海。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机器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星海1000”极地AUV随队出征,在国

求偶太用力反而易灭绝?两性异形差异较大灭绝率更高

  根据本周《自然》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High male sexual investment as a driver of extinction in fossil ostracods,性别差异越大,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也许就越大。雄性孔雀蜘蛛(Maratus speciosus)的求偶舞。有些物种雌性

性别差异大或更易导致物种灭绝

  图片2:介形虫。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某些物种的雄性和雌性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例如,雄孔雀蛛比雌孔雀蛛色彩更鲜艳。通过研究被称为“介形虫”的水生生物,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特定物种的雄性和雌性物种之间的差异程度是否会影响其灭绝的风险。在4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

北极海冰消退凸显北极航道战略价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592.shtm

性别差异大或更易导致物种灭绝

  某些物种的雄性和雌性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例如,雄孔雀蛛比雌孔雀蛛色彩更鲜艳。通过研究被称为“介形虫”的水生生物,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特定物种的雄性和雌性物种之间的差异程度是否会影响其灭绝的风险。在4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性别差异越大,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也许就越大

“北极前沿”大会呼吁负责任开发北极资源

  在挪威北极圈内最大城市特隆姆瑟举行的第十届“北极前沿”大会1月26日呼吁各方负责任地开发北极资源,以长远眼光协调该地区的商业和环境利益。  当天的会议围绕“工业和环境”议题展开。冰岛工业和贸易部部长奥德纳多蒂尔表示,北极地区近年来发展加快,受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应把北极当成一

为什么北极没企鹅,南极没北极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92.shtm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于本月12日正式起航,向着北极进发。总台央视记者王楠也随船出发,全程记录我国此次北冰洋科考进程,带来《北极“楠记”》系列报道。在

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弓-形-虫-感-染-动-物-模-型

实验步骤 基本方案 1 诱导小鼠急性弓形虫 T. gondii感染材 料T. gondii弓形虫 M E 4 9 株 慢 性 感 染(1 个月以上)的 雌 性 小 鼠(C 57B L /6、 C B A /Ca 或 Swiss-Webster) (见辅助方案 2)。7 0 % (v/V ) 乙醇P

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成立-北极航线有望开通

  10日,来自冰岛、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中国等10家北极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上海签署了《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宣布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极中心)正式成立。   北极中心将致力于增进对北极及其全球影响的认识、理解,促进北欧北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与北极的协调发展,并将

介电泳

介电泳(Dielectrophoresis)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由于悬浮颗粒与溶剂之间介电常数差异造成的作用力。介电泳作用力会将介电常数小于溶剂的颗粒拉往电场强度较低的地方。另外介电泳力的大小还与颗粒半径有关,所以介电泳常被用来分离大小不同的颗粒或细胞。设计介电泳器件,需要控制电场分布、流场,还要计

国际北极论坛在俄举行-专家热议北极科学发展

  俄罗斯北极发展问题国家委员会等机构于29日至30日在俄西北部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举办第四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在20多场研讨演讲活动中,各国专家对北极应有怎样的未来畅所欲言,为北极科学发展提出诸多宝贵建议。  防生态灾难  俄总统北极和南极国际合作特使、极地学家奇林加罗夫在“北极—科学

蜱虫寄生虫检验

蜱虫是寄生虫检验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与考生分享。蜱(音pí)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

旋毛形线虫

 旋毛形线虫是检验技师考试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小肠,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横纹肌细胞内,被寄生的宿主既是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但完成其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  (1)形态  ①成虫微小呈线状,雄虫长1.5mm左右,雌虫长3~4mm  ②幼虫囊包:发

小狼蛛对抗北极变暖

  1.25厘米长的狼蛛可能对北极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研究人员报告称,当温度升高时,这种好斗且善于伏击的蛛形纲动物会转换食谱,吃掉彼此而不是其他昆虫。这种昆虫还能抑制释放温室气体的真菌。因此,狼蛛可能间接减少了北极的温室气体,并且让该地区变得更凉爽。  狼蛛是北极数量最多且占主导地位的捕食者之一。

冷暖谁知北极熊

一只在北纬81毅北冰洋夏季浮冰上的北极熊 一只在北纬毅地区斯瓦尔巴群岛上度夏的北极熊   这个炎热的夏天,冰冷的北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位于北纬70°的挪威班纳克地区出现30℃以上高温,这样的温度让人忧心忡忡:那些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白色北极熊,它们还好吗? 毕竟,北极熊皮包骨头

警惕全球变暖,北极更甚

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11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气候变化论文报告称,与全球平均值相比,北极变暖速度确实比之前人们认为的更快。极地加速变暖表明该地区对全球变暖的敏感程度高于当前的评估。 北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制作用。但过去的报告称,极地变暖速率平均而言是全球其他地方的2—3倍,是全球地

北极油气开发潜力巨大

数据来源: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和天然气问题研究所   作者:瓦西里·博戈亚夫连斯基工科博士,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和天然气问题研究所北极与全球海洋问题科研副所长,“大陆架”实验室主任   北极油气资源的开采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是资源国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俄罗斯有40多年开采

中国北极科考队进入北极圈-将进行综合调查

  “雪龙”号7月31日电(记者郁琼源)北京时间7月31日上午8时50分,“雪龙”号进入北极圈。上午9时,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队员身着统一的红色队服,在“雪龙”号直升机停机坪组成“八北”字样庆祝进入北极圈。   同时,为迎接“八一”建军节,科考队员们又组成“八一”字样,八位曾当过兵的科考队员组成

“雪龙号”完成第8次北极科考-中国加大北极参与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雪龙”号此行历时83天,航行2万多海里,穿过了加拿大北极群岛,9日返回上海。  报道称,这艘极地考察船现在是中国第一艘完成三大北极航道航行的船只。在开始穿越西北航道约一周前,“雪龙”号穿越了北冰洋中央航道,2012年,它沿俄罗斯北极海岸穿越了北方海航线(

中国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

8月20日,考察队领队吴军(右)和首席科学家余兴光(左)到达北极点。  北京时间8月20日15时38分,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并随后进行了科学考察作业,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考察队到达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纪录。  当天上午,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到达北纬88度2

“以虫治虫”绿色生物防治小瓜虫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23.shtm小瓜虫病是淡水鱼养殖常见疫病,在池塘、网箱、室内循环水系统以及观赏鱼水族箱等养殖环境都有发生,危害草鱼、金鱼、黄颡鱼、虹鳟等众多养殖品种。因患病鱼的皮肤、鳃和鳍条覆盖一层小白点,故又称

“以形补形”:多吃草莓、石榴,预防肠道疾病!

  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和病理生理学中的重要性是无可争辩的,尽管有丰富的宏基因组学数据支撑,但其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功能仍然是个巨大的谜团。  已知来自石榴、草莓等浆果果实中的尿石素A(UroA)是一种主要微生物代谢产物,它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近日,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UofL)的研究人员

蜱虫

蜱(音pí)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

温度形PH计

 在化学实验中,一些特殊酸碱溶液在不同的温度下酸碱度会因为化学反应的程度有所变动。因此能在不同的温度下测量相应的酸碱度可以避免没有必要的误差。IP67防水标准,pH测试仪具有双项显示功能,可同时显示Ph和温度具有大范围测定功能从-2.0 到 16.0 pH (pH56 有 0.01 pH 分辨率),

尿管形检查

 (一)管形形成机制和条件尿管形定义 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  2.管形形成机制和条件  (1)尿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尿蛋白质和T-H蛋白,是形成管形的基础物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高,大

北极面临真正“无冰”?

  根据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2日在线发表的两项研究称,将人为造成的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1.5℃内,与控制在2℃内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北极“无冰”的风险。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急需加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保护脆弱的北极。  气候变化最明显的迹象之一,就是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海冰

北极臭氧损耗创历史新高

  臭氧层就像一条巨大的毯子,裹在地球约20公里的上空,阻挡着来自太阳的大部分高频紫外线。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存在臭氧空洞。今年,位于北极上空的臭氧“毯子”也出了问题。世界气象组织4月5日发表声明称,从去年冬季至今年3月下旬,北极地区上空臭氧损失大约40%,创下历史新高。 

气候变暖促使北极闪电增多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一次虚拟会议上,研究人员报告了一项新发现,指出北极出现闪电的次数是十年前的数倍,而且这一频率很快就会翻倍。 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球变暖,地球气候可能会发生另一种变化,尽管并非所有研究人员都认为这种趋势是真实的。 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物理学家、该研究的负责人Robert H

加拿大再掀北极之争?

加总理哈珀当地时间8月24日检阅参加“纳努克行动”军演的官兵。  多次宣示北极主权  8月2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离开渥太华,开始了对北极地区为期5天的巡游。在北极之旅的首站,哈珀表示,加北方战略中最优先考虑的是保卫北极主权。24日,哈珀抵达努纳武特地区的雷索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