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5亿年前两次物种灭绝或与“盐值”相关

膏盐沉积通常形成于中低纬度地区的封闭、半封闭沉积环境中,是干旱气候和蒸发相环境的敏感沉积物,具有重要的事件地层学、古地理学和古环境指示意义。寒武纪早期是地质历史中一次大规模的膏盐沉积期,在华北板块寒武系下部地层中就广泛发育有膏盐沉积,这为探讨含膏盐沉积地层的时代,以及该时期华北板块的古地理位置和古环境变化提供了实证材料。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的万斌副研究员指导硕士研究生郑文涛,与南京大学科研人员合作,系统总结了华北板块寒武纪早期膏盐沉积的地理分布范围及地层赋存特征,并探讨其对应的事件地层学、古地理学和古环境意义。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地学专业期刊《亚洲地质》(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上。 华北板块早寒武世膏盐沉积的地层分布 研究发现,华北板块寒武系广泛分布的主要是浅水台地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下寒武统地层具有“两灰加两红”的沉积模式。膏盐沉积主要发育在下寒......阅读全文

PNAS:物种灭绝率或远超预期

  近几十年来,生物多样性下降一直都是环保人士以及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在1960年代出版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更是获得广泛关注。进入1980年代以来,一直有观点认为我们处在一个物种大量消亡的时代。然而,在1900万种生物中,仅仅记录了799种是灭绝的,

物种大灭绝真的会来吗?专家称每天灭绝74种

  日前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2010年濒危动物名单”。名单显示,面临危机的动物种类比2009年增加了1000多种,33%的动物种类面临灭绝危险。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此次调查公布的名单,不过是“冰山的一角”,有灭绝危

动物种群数量大幅减少提示物种灭绝危险

  目前全球每年平均有两个脊椎动物物种消失,人们普遍认为这一速度暂时未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但美国和墨西哥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这种看法忽视了动物种群数量急速减少的趋势、地球上正在发生的物种灭绝的严重程度及负面影响。  美国研究人员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说,地球可能正在经历第6次物种大灭绝

研究称推广生物燃料加速物种灭绝

  欧盟科学家警告说,欧盟旨在推广生物燃料使用的目标将加速全球物种的灭绝,因为该目标鼓励将牧场、稀树草原和森林转化为新的耕地。   这项研究结果对生物燃料的益处提出了新的疑问。虽然生物燃料一度被视为减少公路交通排放的最有效方式,但其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正在日益受到质疑。   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

超半数“未濒危”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因生态学数据缺失而未予评估的物种中,有56%很可能存在灭绝风险。这项8月4日发表在《通讯—生物学》上的研究显示,这类数据缺乏物种可能比IUCN评估过的其他物种面临更大的灭绝风险,进而提示当前保育优先级中存在潜在偏差。挪威科技大学Jan Borgelt和同

有毒微生物助力物种大灭绝

一般来说,科学家们认为,大约 2.5 亿年前,即二叠纪末期,西伯利亚火山喷出的温室气体主要推动了大规模灭绝事件。这些气体导致极端变暖,进而导致 80% 的所有海洋物种以及许多陆地物种灭绝。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无法确切解释高温是如何导致这些物种死亡的。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高温

灭绝物种:“复活”就能一切如初?

  复活猛犸象,这则消息从几年前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们的视线。7月3日,美国畅销书作家本·梅兹里奇在新书《长毛》(Woolly)中披露了两年前硅谷富豪、PayPal投资人彼得·蒂尔向哈佛大学基因组学教授乔治·丘奇投资10万美元,让早已灭绝的猛犸象重获新生的一些细节。  作为一名投资人,彼得·蒂尔一直

“数据缺乏物种”面临更大的灭绝风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因生态学数据缺失而未予评估的物种中,有56%很可能存在灭绝风险。这项4日发表在英国《通讯·生物学》上的研究显示,这类“数据缺乏物种”可能比IUCN评估过的其它物种面临更大的灭绝风险,提示当前保育优先级中存在潜在偏差。  挪威科技大学(NTNU)研究人员训练

中国物种灭绝速度高于世界50%以上

  环保记者:中国物种灭绝速度高于世界50%以上  嘉宾简介:华衷(Jonathan Watts)任英国《卫报》的亚洲环境记者,曾任外国记者驻华协会主席,现居北京。他的媒体生涯包括在中国的七年,在日本的七年,其间曾五访朝鲜,也参与报道了04年印尼海啸,08年西藏动乱、四

法国逾二成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法国可持续发展总局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法国超过20%的动物物种濒临灭绝,这一情况在法国海外领土尤其严重。  报告说,法国是拥有受威胁物种数量最多的十个国家之一。根据相关机构对5073个动物物种的跟踪统计,法国海外领土40%的动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本土的这一数值也达到了22%。  具体而言,目前

性别差异大或更易导致物种灭绝

  图片2:介形虫。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某些物种的雄性和雌性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例如,雄孔雀蛛比雌孔雀蛛色彩更鲜艳。通过研究被称为“介形虫”的水生生物,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特定物种的雄性和雌性物种之间的差异程度是否会影响其灭绝的风险。在4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

复活灭绝酶揭示物种进化创新功能

  我们能生存下来,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成功地适应了所处环境的变化。但物种在进化中是如何创新的?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由比利时弗兰德斯生物技术研究所(VIB)、美国哈佛大学等多个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小组,通过重建一种史前酵母菌细胞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直接检查了进化的驱动力

性别差异大或更易导致物种灭绝

  某些物种的雄性和雌性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例如,雄孔雀蛛比雌孔雀蛛色彩更鲜艳。通过研究被称为“介形虫”的水生生物,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特定物种的雄性和雌性物种之间的差异程度是否会影响其灭绝的风险。在4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性别差异越大,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也许就越大

过度捕捞致使多个鲨鱼物种濒临灭绝

        近日,有环保主义者表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亿条鲨鱼被捕杀,已经有三分之一的鲨鱼物种濒临灭绝。很多捕捞都是为了获取鲨鱼的鳍,做成美味的亚洲鱼翅汤。鲨鱼的鳍被切掉后,他们往往被活生生的再扔到大海里,然后会因窒息而死去,亦或是成为其它食肉动物的晚餐。   然而,保护濒临灭绝的鲨鱼的行动一直

科学家探讨复活24种灭绝物种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目前正在讨论如何将24种灭绝物种复活,但是真实版的侏罗纪公园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恐龙DNA的年代过于久远。   恐龙DNA过于古老无法复活   近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TEDx会议上,科学家们探讨了复活已灭绝动物问题。目前列入讨论名单的包括渡渡鸟和白氏斑

顶级物种濒临灭绝对长江意味什么

  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全流域不足千头,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   自从2007年长江白豚消失以来,白鲟、鲥鱼等长江珍稀鱼类也多年未被发现。   科学家表示,顶级物种的锐减甚至消失,是长江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一个缩影,俗话说“

科学家探讨复活24种灭绝物种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目前正在讨论如何将24种灭绝物种复活,但是真实版的侏罗纪公园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恐龙DNA的年代过于久远。   恐龙DNA过于古老无法复活   近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TEDx会议上,科学家们探讨了复活已灭绝动物问题。目前列入讨论名单的包括渡渡鸟和白氏斑马等24种已

提取物种DNA-已灭绝乌龟-有望死而复生

  Lonesome George是生活在帕特岛上最后一种加拉帕格斯龟了,在地球上生活了100多年后它在2012年的时候过世了。对于George来说可能是一个悲伤的结束,但对于它的物种来说或许还不是终点。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试图让这种已经灭绝的具有鞍状龟壳的帕特岛乌龟复活。   据悉,地球上原来

又一灭绝物种全基因组数据解析

日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蔡大伟教授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姜雨教授团队在马属动物古DNA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获取已灭绝马属动物奥氏马的高质量全基因组数据,重建了马属动物的演化历史。  马科动物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关系密切,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家马起源

科技重现灭绝物种-有无意义引发讨论

猛犸象比利牛斯野山羊  借助动物化石和标本中留存的DNA,运用日益先进的克隆和基因技术,人类已经能够“复活”一些早已灭绝的动物,如猛犸象、渡渡鸟、恐鸟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近期封面文章提出,让灭绝动物死而复生,意义深远,但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挽回“逝者”,与更多关注和保护“生者”相比,孰轻孰重?

超过一半的未予评估物种或有灭绝风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因生态学数据缺失而未予评估的物种中,有56%很可能存在灭绝风险。研究显示,这类数据缺乏物种可能比IUCN评估过的其他物种面临更大的灭绝风险,提示当前保育优先级中存在的潜在偏差。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通讯—生物学》。挪威科技大学的Jan Borgelt和同事训

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比以前认为的要多

《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项新的调查生态与环境前沿由明尼苏达大学副教授Forest Isbell领导,试图通过综合世界范围内数千名生物多样性专家的观点来填补理解上的一些空白。这项调查收到了来自187个国家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家的3331份回复,涵盖了所有主要物种、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在考虑到他们最了解的物

鸟类多样性减少不只意味着物种灭绝

气候变化正在导致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大规模物种灭绝。对鸟类而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仅意味着物种的消失。 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利用统计模型预测,现存鸟类的形态多样性降低速度大于物种灭绝速度。研究结果揭示了人们可能会失去哪些鸟类,以及哪些地区最容易受到同质化的影响。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养殖海参大量添加抗生素-近海物种几乎灭绝

  辽宁大连普兰店市皮口镇,是大连周边海域养殖海参最大的一片区域,由于养殖户大量添加抗菌素等药物,导致近海物种几乎灭绝。  清理使用漂白剂  皮口镇面积有93平方公里,密密麻麻分布着大量的海参养殖圈。一般海参圈每五年要进行一次清理,即把水放完把海参捡走,然后重新清理圈内淤泥,再用生石灰杀菌,平均每亩

徐旭东委员:长江物种濒危灭绝主因并非水质

 “导致长江物种濒危乃至灭绝的主要原因并非水质,仅仅通过污染防治不足以挽救长江生态。”今年1月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这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看来,是个挽救长江生态的重大契机。 3月8日,徐旭东将一份题为《以长江“十年禁渔”为契机加快升级水生态环境保护

英报告称全球约21%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英国皇家植物园1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由于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等各类因素,全球21%的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风险。为此各国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加强追踪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  报告称,许多重要的植物由于人工高产培育,正在逐渐失去抵抗病虫害和气候变化的基因,致使它们在新的环境威胁面前

胃育蛙有望成首个“复活”的已灭绝物种

3月15日,斯图尔特·布兰德在一次名为“抵抗灭绝”的科学大会上发表演讲   在一些人看来,迈克尔·阿彻所做的研究,是在抢上帝的饭碗。   从1999年开始,这位头发有些花白的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就在进行克隆实验。他要克隆的,并不是常见的牛、羊或老鼠,而是那些已经灭绝的

地球因人类活动正经历第6次物种大灭绝

  《今日美国报》网站日前发表题为《地球正处于第六次大灭绝中》的报道称,据《科学》周刊上的数项研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栖息地丧失和全球气候异常而消失或减少,这意味着我们正处于地球生物第六次大灭绝中。  一项研究发现,尽管全球人口数量在过去35年间大幅增长,但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同期减少了45%。无脊椎动物

吕植:第六次物种灭绝是人为导致

生态保护专家吕植野外考察。  著名生态保护专家吕植,曾被称为世界上和大熊猫最亲近的人。自1985-1993年,吕植深入山林,对熊猫进行了八年的系统野外研究工作,她所参加撰写的《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获1990年全国第五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秦岭大熊猫生态学研

谁是恐龙“终结者”?火山活动触发物种大灭绝

印度西部德干地盾坚硬的熔岩流可能是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图片来源:GERTA KELLER  谁杀死了恐龙?自从几十年前科学家在墨西哥湾发现一个巨大的陨石坑以来,答案似乎很简单: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同时尘埃遮住了太阳,导致全球气温骤降。  但这颗小行星并不是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