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集成出30kW级锌溴液流电池电堆

近日,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突破了高能量密度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技术,成功集成出30 kW级的锌溴液流电池电堆。电堆面容量可达到140 mAh cm-2,电堆实测放电电量可达31.6 kWh。 锌溴液流电池具有成本低、开路电压高(1.82 V)、能量密度高(>190 Wh L-1,基于2 mol L-1活性物质)等优势,十分适合在分布式储能及户用储能领域应用。和传统液流电池不同,锌溴液流电池在电解液量满足的条件下,电堆内锌的沉积面容量会影响其能量密度,目前锌溴液流电池技术发展仍受限于锌负极沉积面容量和枝晶问题。近年来,储能技术研究部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以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的设计、开发、制备为主线,初步解决了锌溴液流电池锌枝晶(Energy Environ. Sci. 2021; Adv. Mater. 2020)、面......阅读全文

集成出30kW级锌溴液流电池电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和研究员袁治章团队突破了高能量密度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技术,成功集成出30 kW级的锌溴液流电池电堆。电堆面容量可达到140 mAh cm-2,电堆实测放电电量可达31.6 kWh。 锌溴液流电池具有成本低、开路电压高、能量密度高等优势,十

我所集成出30-kW级锌溴液流电池电堆

近日,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突破了高能量密度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技术,成功集成出30 kW级的锌溴液流电池电堆。电堆面容量可达到140 mAh cm-2,电堆实测放电电量可达31.6 kWh。    锌溴液流电池具有成本低、开路电压高(1.82 V)、能量密度高(>190 Wh

锌—溴络合可提升中性锌铁液流电池寿命和性能

  近日,长沙理工大学贾传坤教授、丁美教授联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唐奡研究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周光敏教授,利用溴离子络合锌离子的方法来提高锌/锌离子电对氧化还原可逆性和稳定性。研究发现,溴离子在电池工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与锌离子络合,提升了锌/锌离子电对氧化还原可逆性和稳定性。  “碳中和”背

大连化物所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锌溴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锌溴液流电池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电解液成本低的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Br2/Br-反应活性较低,导致其工作电流密度较低(~20mA/cm2),造

开发出面向用户侧的30kWh锌溴液流电池系统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和袁治章团队开发出面向用户侧的30千瓦时锌溴液流电池系统。该系统由电解液循环系统、2个独立的电堆以及与其配套的电力控制模块组成,设计容量为30千瓦时。经测试,该系统在额定10千瓦功率下放电时,放电电量为30千瓦时。该系统可应用于分布式能源及家用储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面向用户侧的100kWh锌溴液流电池系统

  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开发的面向用户侧的100kWh锌溴液流电池系统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并网运行。该系统由电解液循环系统、4个单堆容量为30kWh级的电堆以及与其配套的电力控制模块组成,设计放电总能量为100kWh。该系统在额定30kW

面向用户侧的30kWh锌溴液流电池系统

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开发出面向用户侧的30kWh锌溴液流电池系统。该系统由电解液循环系统、2个独立的电堆、以及与其配套的电力控制模块组成,设计容量为30kWh。经测试,该系统在额定10kW功率下放电时,放电电量为30kWh。该系统可应用于分布式能

国内首套5kW/5kWh锌溴单液流电池示范系统投入运行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领导的科研团队自主开发的国内首套5kW/5kWh锌溴单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系统,在陕西省安康市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投入运行。该系统由一套电解液循环系统、4个独立的kW级电堆以及与其配套的电力控制模块组成,主要为公司研发中心大

科研人员开发出千瓦级有机液流电池电堆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和研究员张长昆团队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电化学—原位/离位核磁共振和电子自旋共振方法,揭示了电池实际工况中对亚甲基蓝(MB)分子的稳定化机理,并且基于此类分子开发出千瓦级的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电堆,为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实用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大连化物所两项锌基单液流电池行业标准获批发布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牵头制定的两项锌基单液流电池行业标准《锌镍液流电池 通用技用技术条件》(NB/T 10459-2020)、《锌镍液流电池 电堆测试方法》(NB/T 10460-2020)经国家能源局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 近年来,锌基单

锌碘单液流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高

  记者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领导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锌碘单液流电池的概念,实现锌碘单液流中电解液的利用率达到近100%,进而大幅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能源环境科学》上。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关键技术,

基于活性分子稳定化机制开发出千瓦级有机液流电池电堆

  近日,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张长昆研究员团队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电化学—原位/离位核磁共振和电子自旋共振方法,揭示了电池实际工况中对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分子的稳定化机理。研究发现,中间态自由基和还原态的稳定性对MB分子氧

世界首套锌溴电池储能移动保电系统研制成功

  世界第一套锌溴液流电池储能可移动式保电系统——“新型绿色环保锌溴电池储能可移动式保电系统”科技项目,日前顺利通过验收,并得到了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验收专家的高度评价。   “新型绿色环保锌溴电池储能可移动式保电系统”为安徽淮北供电公司承担的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2013年度省控重点科技项目。该项目选

大连化物所锌碘单液流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锌碘单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能源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上。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关键技术,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

大连化物所溴基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团队利用“孔径筛分效应”固溴,设计、制备出兼具高活性和固溴功能的笼状多孔碳材料,并实现了其在锌溴液流电池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DOI:10.1002/adma.20160

大连化物所发表锌基液流电池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带领的团队发表了题为Advanced Materials for Zinc-Based Flow Battery: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 的综述文章。  储能技术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以金

大连化物所发表锌基液流电池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发表了题为“Advanced Materials for Zinc-Based Flow Battery: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的综述文章。  储能技术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

中科院大化所研发出能自我恢复的锌碘液流电池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长寿命、可自恢复的锌碘液流电池。该电池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锌碘液流电池存在循环寿命短,功率密度低的问题,有望用作大规模储能技术,解决目前风能、太阳能等发电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难题,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图

大连化物所氢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游艇通过试航

  近日,应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燃料电池电堆的燃料电池游艇“蠡湖”号经过半个多月的海上调试,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试航,标志着我国燃料电池在船舶动力上的实船应用迈出关键一步。该艘游艇由大连海事大学建造,采用了大连化物所开发的70kW氢燃料电池电堆。  近年来,大连化物所氢燃料电池技术

高性能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离子传导膜被开发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副研究员袁治章团队在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离子传导膜方面取得进展,制备出高性能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离子传导膜。  储能技术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关键技术支撑。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开路电压高、环境友好等特

大连化物所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和张华民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储能技术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该研究团队开发的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

大规模储能技术:锌碘单液流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高

  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领导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锌碘单液流电池的概念,实现锌碘单液流中电解液的利用率达到近100%,进而大幅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能源环境科学》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

聚乙烯多孔膜组装锌基液流电池能量效率高达88%

  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碱性锌基液流电池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上。  锌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以储量丰富的锌作负极活性物质,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开路电压高

大连化物所:AI技术预测全钒液流电池性能和成本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带领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性能和系统成本的预测与优化策略,运用AI技术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为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有望加速其产业化进程。科研成果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上。

各类储能技术大PK!谁能胜出

  储能装机量需求弹性巨大,国内储能的未来将是多技术路线并存的市场化竞争。储能的下游是电网、电站运营、户用等,与车用锂电(认证周期长、一致性要求高)进入壁垒高、集中度高不同,很难出现寡头的格局,更多是以经济性和成本优势为核心的竞争格局,从产业史上来看和光伏产业更为相似。研究储能的技术路线的选择和投资

大连化物所ZL许可的氢燃料电池电堆产品成功下线

  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利技术实施许可的氢燃料电池电堆产品在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天氢能公司”)六安工厂成功下线,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不锈钢金属板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成功投产。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六安市政府、国内多所院校、氢

大化所获2021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奖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获奖团队名单。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带领的“新一代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产业化团队”荣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研团队奖。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新一代液流

锌均匀沉积诱导技术可全面提升锌基电池性能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3D多孔碳毡电极上溅射金属锡层的策略,在水系锌基电池中实现了对锌沉积形貌的诱导,有效降低了锌的电化学沉积过电位,缓解了锌枝晶的生长,使锌基电池的库伦效率与循环寿命显著提升。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我国学者利用磁控溅射技术提升锌基电池库伦效率与寿命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3D多孔碳毡电极上溅射金属锡层的策略,在水系锌基电池中实现了对锌沉积形貌的诱导,有效降低了锌的电化学沉积过电位,缓解了锌枝晶的生长,使锌基电池的库伦效率与循环寿命显著提升。  锌负极具有

张华民:氢溴燃料电池应用价值需观望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副教授卡伦·布伊与研究小组最新设计出一种新型可充电流体电池,无须依赖于造价高昂的间隔膜来生成和存储电能。流体电池原型每平方厘米产生的能量是其他间隔膜电池系统的3倍,其功率密度以数量级高于多数锂离子电池和其他商业和实验能量存储系统。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