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回顾2022年那些科学萌芽的经典瞬间

2022年,随着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的相继“入列”,中国空间站具备了开展大规模、多学科领域的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的能力,为在轨科学实验提供丰富的资源条件和独特空间环境条件。在轨科学实验、天宫课堂、立方星放飞......一起回顾2022年那些科学萌芽的经典瞬间!国家太空实验室成型供开展国际先进水平研究 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舱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可以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实验柜,能够支持开展多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空间条件下的响应机理研究,密闭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多层次生物实验研究,以及不同重力条件下生物体生长机理对比研究。 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以及航天技术试验等实验柜,支持开展重力掩盖下的......阅读全文

回顾2022年那些科学萌芽的经典瞬间

2022年,随着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的相继“入列”,中国空间站具备了开展大规模、多学科领域的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的能力,为在轨科学实验提供丰富的资源条件和独特空间环境条件。在轨科学实验、天宫课堂、立方星放飞......一起回顾2022年那些科学萌芽的经典瞬间!国家太空实验室成型供开展国际先进水平研究

SNEC完美收官,回顾OTT HydroMet精彩瞬间

5月24日~5月26日,SNEC 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举办。OTT HydroMet携多重亮点亮相本次展会,精彩纷呈,吸引众多客户、专家学者到场参观交流。灰尘监测系统DustIQ荣获十大亮点“兆瓦级翡翠奖”在SNEC“十大亮点”颁奖典礼上,OTT H

回顾神舟十三号乘组这些令人难忘的瞬间

在轨驻留六个月 完成多项空间站任务 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驻留六个月,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长的新纪录。这段时间,航天员乘组按计划开展了多项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下面,一起来回顾这些精彩时刻。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航天员

发射六周年!回顾天舟一号任务精彩瞬间

天舟天舟,天河行舟 奔赴寰宇,筑梦天宫 “天舟” 一个浪漫的名字 承载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6年前的今天 天舟一号成功发射 作为货运飞船 它被大家亲切的称为 “快递小哥” 今天我们就一同回顾 天舟一号任务精彩瞬间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

【经典回顾】Cell子刊,癌症研究的八大问题!

  10月,Cell出版社推出旗下新子刊《Trends in Cancer》,作为创刊号的一部分,该杂志邀请世界领先的癌症研究学者,列出了目前癌症研究领域所面临的八大问题。  1.对于致癌突变的了解,如何才能指导治疗?  科学家们花了几十年时间,来了解可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的精确基因突变。现在癌症患者可

2016科学十大“精彩瞬间”

  这一年充满了惊喜。许多科学领域获得重要突破,同时一些冷科学被“热炒”,但2016年的科学瞬间同样值得记忆。  纳米比亚云或能解答全球变暖谜题  沿海地区上空的云层为气候科学中最棘手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薄雾和云层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全球变暖。8月,美国宇航局通过研究纳米比亚离岸地区的大气,试图解决

盘点2016科学十大“精彩瞬间”

这一年充满了惊喜。许多科学领域获得重要突破,同时一些冷科学被热炒,但2016年的科学瞬间同样值得记忆。 纳米比亚云或能解答全球变暖谜题 沿海地区上空的云层为气候科学中最棘手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薄雾和云层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全球变暖。8月,美国宇航局通过研究纳米比亚离岸地区的

《自然》回顾2011年度科学事件

  就像政治和经济领域一样,科学领域在2011年也发生了令人担忧的变化,这个影响将持续数十年。但是,今年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激动的科学景象。12月21日,《自然》杂志回顾总结了2011年科研进展和科技政策事件。   1. 干细胞研究路途坎坷。七月,美地方法官推翻原判,支持联邦资金资助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

科学家找到瞬间让细胞变化石的方法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一种方法将活体细胞转变成为“石头”。这种新方法是一种简单的硅胶基质方法,这一过程能够将肝脏、脾脏等自然生长的身体部件转变成为无机的固体物质。这些永久性的物体既能够用于宏观也能够用于纳米级研究。这种物质既能够对抗衰退也能够忍受高能探头。   这一过程的发现是非常意

中国科学家探明大脑瞬间记忆“路线图”

  一本《论语》,甚至是厚厚的《红楼梦》,为什么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几分钟,就可讲出书中的内容,连具体的数字也能复述出来?这种“瞬间记忆”的大脑“路线图”究竟是什么?他与人类的智商到底有什么关系?“最强大脑”是先天本能还是后天习得?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澄宇课题组采用先进

孙国际:点滴积累是创新的萌芽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全面深入,其竞争也日趋激烈,要作出原始性创新必须经过勤奋努力、不断积累的过程。  在研究条件、环境以及起步时间不如别人时,创新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只有在正确的即科学精神支配下,建立在一点一滴的勤奋努力、不断做出优秀工作的基础上,才可能逐渐产生出创新萌芽。  突破性

PLoS Pathog:将HIV消灭于萌芽状态

  当新的HIV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出芽时,一种被称作蛋白酶(protease)的酶被激活从而协助HIV成熟和感染更多的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HIV感染导致的一种疾病)药物通过抑制蛋白酶控制这种疾病。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

科学家首次拍到细菌用长长秀发“抢”DNA的瞬间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下面这张动图↓  觉得这张图里动来动去的绿色“长鼻子”是什么呢?你应该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个细菌正在大摇大摆“抢劫”DNA的场景吧!  这是印第安纳大学研究者利用他们开发的最新型染料,才能在显微镜下记录的珍贵图像资料。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伸出不到头发万分之一

古代地球曾“瞬间”冻结

科学家怀疑,当冰原覆盖地球时,曾发生若干古代“雪球地球”事件。 图片来源:JOHN SONNTAG/NASA 现在,地球上的冰正在迅速融化。但一些科学家认为,在若干古代事件发生期间,地球曾陷入了被称为“雪球地球”的深度冻结状态。当时,冰原不断扩大,直至覆盖了几乎整个地球。不过,

古代地球曾“瞬间”冻结

  现在,地球上的冰正在迅速融化。但一些科学家认为,在若干古代事件发生期间,地球曾陷入了被称为“雪球地球”的深度冻结状态。当时,冰原不断扩大,直至覆盖了几乎整个地球。不过,这些事件的次数、程度以及地球以多快的速度变成“冰块”一直是未解之谜。如今,对埃塞俄比亚一个最新发现的岩石层序进行的分析表明,“雪

我科学家改写DNA甲基化经典

  近日,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和华大基因研究院通过合作,首次在旋毛虫基因组中发现了甲基转移酶,并证实了DNA甲基化的存在,改写了长期以来认为线虫中没有该种表观遗传修饰的历史。相关成果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业内专家认为,该研究为以DNA甲基化为靶标的抗旋毛虫及类似病原药物与预防制剂

科学经典“啃”不动?百位科学大咖来导读

  《物种起源》《生命是什么》《从一到无穷大》《科学哲学的兴起》……科学史上经典著作浩如烟海,加上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如果有权威的推荐书目,再加上名家领读、导读,就能调整读者的畏难情绪。  4月末,高山科学促进中心在北京古观象台举行了 "科学36.5°C"发布会,发布《高山科学经典》书籍10

走近科学元典——听院士大咖讲100堂科学经典课

——提升科学素养,重踏伟大科学发现之旅这些你耳熟能详的故事,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细节!“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其实是大文豪伏尔泰的玩笑之语;文学名著《红与黑》封面上的插图,竟然是大化学家拉瓦锡和他的夫人;神父孟德尔竟然在修道院里种起了豌豆搞科学研究;摩尔根建了个“蝇房”做研究,顺便谈起了师生

我国学者发现棉花种子萌芽的“开关”

  浙江大学农学院张天真教授课题组在棉花种子中找到了一个能直接感知环境温度并调控种子萌发的小分子“开关”。研究人员表示,对于种子温度响应机制的发现,将进一步指导人们在低温、干旱、盐碱地精准育种。相关论文于日前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  正常情况下,棉花种子在吸足水分后24小时开始萌发,一次实验中,

细胞爆炸可引发“瞬间癌症”

   英国科学家找到了“瞬间癌症(instant cancers)”的形成原因:细胞内的染色体发生“爆炸”破坏了DNA,从而让人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患上癌症。相关论文发表于《细胞》。  传统理论认为癌症是人体经历成千上万次的细胞突变后,慢慢演化的结果。但英国著名的疾病研究机构桑格研究所的新发现推翻了这种

地震能在瞬间形成金矿脉

  世界上大部分黄金来自石英脉系,这种矿脉是30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形成的。地球深处大量炽热的、富含矿物质的水在流过地震断层时,会沉积下来形成黄金矿脉。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自然》等网站3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这一过程几乎瞬间发生,约在十分之几秒内。新发现不仅能帮人们勘

科学基金2013年工作回顾:而今迈步从头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室   转眼回望,2013年已悄然离去。当我们驻足回首,全面总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过去一年的各项工作,盘点这一年的成长、喜悦与收获的时候,不难发现,对于科学基金事业来说,2013年无疑是充实而成功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基金工作准确把握战略

2010匹兹堡大会生命科学产品回顾

  2010匹兹堡大会共有16836位参会者,其中40%是参展商   2010年3月1日到3月4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举行了一年一度的“Pittcon 2010”大会,吸引了16836位参会者,其中约40%为参展商。与往年一样,这次大会推出了许多与生命科学研究应用领域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  

科学家捕获宇宙微波背景漩涡 有助揭示大爆炸后瞬间景象

  本报讯 科学家已经观测到宇宙大爆炸的辐射——所谓的宇宙微波背景(CMB)——中的漩涡模式。由于研究人员已经了解这些特殊的漩涡或者说“B-模式”起源于传统天体物理学,因此该观测结果本身并不惊人。不过,研究表明,科学家正在接近一个更大的发现:在婴儿期贯穿整个宇宙的引力波产生了B-模式。

科学家揭开植物经典PIN家族蛋白结构面纱

生长素的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搬运工”——转运蛋白的协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员是负责将生长素从细胞内搬运到细胞外的PIN家族蛋白。这些“搬运工”长什么样?又是如何工作? 8月2日,《自然》杂志上以“快速通道”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教授团队在植物生长机理上的重大进展,揭

SLAS协会历史回顾

  新一代科学思想领袖   2009年初,生物分子科学协会(SBS)和实验室自动化协会(ALA)就开始探讨是否可以两个协会携手并进,共同完成其相近的使命。讨论后双方都认识到合作所能带来的巨大优势。于是SBS和ALA共同组建了一支由 8名经验丰富的高级志愿者组成的专家组,来分析此次合并的可行性,

临床输血回顾分析

作者单位:(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临检教研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摘要】  目的:了解成份输血在临床用血中的使用趋势。方法:收集我院1994~2005年全部门诊及住院病人的临床用血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 我院临床用于治疗的成份血用量

QTRAP代表文献回顾

 生物分子发表的代表性文献 QTRAP:同时具有三重四极杆和线性离子阱性能的独一无二的LC/MS/MS系统       QTRAP系统最早在ASMS 2002上,作为第一台商用的线性离子阱发布,是世界上唯一的线性离子阱和三重四极杆的复合串联液质联用系统。QTRAP具有独一无二的能力,可以运行蛋白

工信部:回顾科学仪器行业“十一五”发展成就

  无论是航天、航空、船舶、电子领域,还是通讯、交通、家电等领域,要想知道一种零件、部件或者整机性能的稳定性以及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必须进行力学等模拟试验。作为国防、科研、生产等领域的重要装备,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在振动试验仪器上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苏州苏试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和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

“萌芽环保铅笔”埋入土壤中可长出植物蔬菜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如果当铅笔使用得非常短不丢弃,或将用于种植花卉、草药,甚至是蔬菜。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位学生研制“萌芽环保铅笔”,是由杉木制成,将铅笔插入土壤中便能生长出植物。   一个种子胶囊放置在铅笔末端,一旦铅笔无法使用时,种子胶囊可植入土壤中,浇上水可生长出药草和菜园。据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