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水岭样梗塞的血液稀释疗法治疗介绍

血液稀释治疗能迅速增加局部脑血流量,促进缺血区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血小板聚集、减少纤维蛋白原及激活的凝血因子,同时减少红细胞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故而能改善脑微循环,改善脑缺血区氧供。如果血容量不足时,应用高容积治疗较好,如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可增加脑血流量。......阅读全文

关于分水岭样梗塞的血液稀释疗法治疗介绍

  血液稀释治疗能迅速增加局部脑血流量,促进缺血区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血小板聚集、减少纤维蛋白原及激活的凝血因子,同时减少红细胞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故而能改善脑微循环,改善脑缺血区氧供。如果血容量不足时,应用高容积治疗较好,如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可增加脑血流量。

分水岭样梗塞的相关治疗介绍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h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  2、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可能引起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如颈动脉疾病和

关于分水岭样梗塞的鉴别诊断介绍

  1、脑出血  脑出血多在活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数有高血压病史而且血压波动较大,起病急,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较多见,脑CT扫描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2、脑肿瘤  缓慢进展型脑梗死,注意与脑肿瘤鉴别,原发脑肿瘤发病缓慢,脑转移肿瘤发病有时与急性脑血管病相似,应及时做脑CT扫描,如果脑肿瘤与脑梗死

关于分水岭样梗塞的眼底检查介绍

  主要是眼底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即动脉管腔变细,动脉壁的反光增强。反光带增宽,可表现为铜丝样改变,严重时动脉僵硬,呈银丝样改变。动静脉交叉压迹,动脉压迫静脉向网膜深层移位,静脉可被压如笔尖,重者呈现静脉被压迫中断或错位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

关于分水岭样梗塞的临床类型介绍

  一般根据供血区域不同,可分为4型,即前分水岭脑梗死、后分水岭脑梗死、皮质下分水岭脑梗死和基底核分水岭脑梗死。  前分水岭脑梗死即皮质前型,是指梗死带位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之间的表浅区域,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舌面瘫少见。半数伴有感觉异常。病变在优势半球者伴皮质运动性失语和智能障碍为主,非优势半球病

关于分水岭样梗塞的简介

  分水岭样梗塞或称为脑分水岭梗死(Watershed infarction,WI),是指发生在脑的两条主要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的脑梗死,多发生于脑的较大动脉供血交界区。  别名:  WI;边缘带脑梗死;分水岭区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

简述分水岭样梗塞的康复治疗

  宜早期开始,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康复知识和一般训练方法的教育,鼓励患者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医疗和康复工作,争取早日恢复,同时辅以针灸、按摩、理疗等,以减轻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并且应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进食、洗脸和刷牙等。

概述分水岭样梗塞的治疗内容

  脑分水岭梗死诊断明确,在寻找病因的同时,应积极纠正低血压状态,治疗心脏病与颈动脉病变,以改善脑灌注非常重要。脑分水岭梗死发生机制中最主要原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等3方面,动脉粥样硬化是最重要的基础病因。从而提示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改善缺血区脑循环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出现

分水岭样梗塞的溶栓治疗

  由于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脑血栓形成不同,脑分水岭梗死发生机制中最主要原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等3方面,动脉粥样硬化为重要的基础病因,所以一般不进行溶栓治疗。但可根据血液检测指标应用比较缓和的蛇毒类药物治疗,如去纤酶(降纤酶)注射剂,首次10U加生理盐水250ml,静

关于分水岭样梗塞的脑MRI检查介绍

  显示病灶较脑CT扫描清晰,可部分代替脑血管造影。尤其对于后颅窝病变,明显优于脑CT扫描,并且MRI可以在轴面、冠面与矢状面显示病灶,易于更准确地判断其位置与形状,如再通过脑分水岭梗死Willis环的三维MR血流成像,在观察脑梗死同时,对那些不典型的不是位于重要分水岭区内的脑分水岭梗死的诊断更有意

高压氧治疗分水岭样梗塞的相关介绍

  能迅速有效地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能有常压下氧无法达到的治疗作用,使严重缺氧的脑细胞重新恢复功能。  高压氧能提高氧分分压、增加氧从毛细血管向细胞的弥散能力;高压氧能使正常脑血管收缩,增加了病变部位脑血流灌注。高压氧能使脑组织有氧代谢增强,无氧代谢减少,能量产生增多,加速酸

关于分水岭样梗塞的急性期血压的调控治疗

  由于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机制多与体循环低血压有关,一定要认真对待血压。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血压调控,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主张应遵循慎重、适度的原则。在急性期的血压不高或稍低时,可考虑给予适当的升压药物,或及时补充液体,以保证脑的血液供应,防止病情的加重。对于血压稍增高的,大部分患者无须急于进行降血压

怎样预防分水岭样梗塞?

  应加强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和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  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

关于分水岭样梗塞的流行病学介绍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为1.3∶1~1.7∶1。  1990年张葆樽等进行的580多万人口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

分析分水岭样梗塞的病因

  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不甚明了,以下因素可能与脑分水岭脑梗死有关,如发作性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微栓塞、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尤其是发作性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和血管微栓塞更为重要,可能是主要致病因素。  1、低血压  脑血液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而脑分水岭区距心脏最远

分水岭样梗塞的脑CT扫描检查介绍

  脑CT扫描是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表现为位于大脑主要动脉的边缘交界区,呈楔形,宽边向外,尖角向内的低密度灶,其CT征象与一般脑梗死相同。   (1)前分水岭脑梗死:梗死发生于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的边缘带,相当于额中回,呈楔状,尖端朝向侧脑室,底朝向皮质面、前后中央回上部,呈带状

概述分水岭样梗塞的发病机制

  脑分水岭梗死发病机制中最主要原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等3方面。动脉粥样硬化为重要的基础病因。  脑分水岭梗死可能与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低血压是主要发病原因之一。脑分水岭梗死主要位于大的皮质动脉供血区之间,以及基底核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随着脑CT扫描及脑MR

概述分水岭样梗塞的临床表现

  无论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还是临床特征上来讲,它都不同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主要位于大的皮质动脉供血区之间、基底核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故而也称之为边缘带脑梗死。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单侧,也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双侧,但临床上以单侧较多见,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  最常见病

简述分水岭样梗塞的主要临床表现

  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症状和体征较为复杂,发病时血压偏低者多见。一般表现可有:意识障碍、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偏盲、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抽搐、智能障碍、精神障碍、性格改变和锥体束征阳性等。   因部位不同各有定位特点,主要取决于损害的部位和程度。但大脑皮质

分水岭样梗塞的心脏疾病和血压的检查

  所有患者都应注意血压的检查,必要时行24h动态血压观测。心脏检查主要包括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等。部分患者有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如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厚、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等。

简述神经保护剂对分水岭样梗塞的作用

  神经保护剂具有脑保护作用,可考虑应用。临床上常用的有:  ①钙通道阻滞药:尼莫地平20~40mg,3次/d;尼莫地平(尼莫通)30g,3次/d;桂利嗪(脑益嗪)25mg, 3次/d。低血压者和颅内压增高者慎用。  ②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药:如镁离子盐。  ③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甘露醇、CuZ

简述血液稀释疗法的适应症

  一、急性缺血性疾病:  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2、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3、急性肺栓塞。  4、缺血性视网膜动、静脉栓塞。  5、突发性耳聋。  6、外周血管缺血性疾病:如阻塞性动脉炎。  二、血液质、量异常性疾病:  1、原发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高粘度血症;高凝综合征。 

关于多发梗塞性痴呆的诊断治疗介绍

  1、诊断依据:  脑电图常呈明显异常;脑脊液检查可有蛋白质轻度增高;脑血流同检查有血管弹性降低,阻力增大,血流量减少而缓慢;CT扫描可见低密度区及局限性脑室扩大;磁共振成像则可显示腔隙梗塞灶。  2、治疗:  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者,按内科对症处理。有急性缺血发作者,可注射丹参、川穹等注射液。符合

血液透析疗法的介绍

  将患者的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两者的流动方向相反),利用透析器(人工肾)的半透膜,将血中蓄积的过多毒素和过多的水分清出体外,并补充碱基以纠正酸中毒,调整电解质紊乱,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  血液透析器俗称人工肾,有空心纤维型、盘管型及平板型3种 。最常用的是空心纤维型 ,由1万~1.5万根空

治疗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介绍

  1.同脑血栓形成治疗。  2.应对引起本病的各种原因  积极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包括纠正患者的高凝状态、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等,对于心脏本身疾患及颅内外大动脉病变的治疗等有助于降低CWSI的发生率。对于高血压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降压药物治疗,可同时降低冠状动脉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

关于老年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治疗介绍

  一、诊断  1.发病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多无意识障碍。  3.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较常表现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5.可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治疗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应在血管病治

关于脑梗塞的检查介绍

  1、CT检查  脑CT检查显示脑梗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排除脑出血。当脑梗死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关于脑干梗塞的基本介绍

  脑干梗塞又称脑干梗死(brain stem infarction),是脑梗死的一种,也是最严重的一种。脑干梗塞是指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因动脉硬化、栓塞、痉挛,炎症,导致上述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中脑、脑桥、延髓缺血,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本病严重者常可危及生命。脑干梗塞最常见于脑

治疗心肌梗塞的相关方式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1.监护和一般治疗  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低

关于腔隙性脑梗塞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介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田增民教授 [1] 采用的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能迅速、精确地定位颅内病变的部位、大小、体积、形状、与周围脑组织关系;能迅速、精确的寻找最佳手术路径;能迅速的对颅内病灶进行精确地毁损、调控、修复。尤其是对于不适合开颅手术的脑深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