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实验诊断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介绍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通过细胞学动态观察及检测特异性病原体,完成诊断和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还有助于与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病、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等进行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常有颅内压增高,对于颅内压明显增高患者,需谨慎选择腰椎穿刺。 (1)细菌性感染: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分为三期,即渗出期(发病3d内)、增殖期(发病3d后)、修复期(发病10d后)。①渗出期细胞计数很多,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数量占白细胞计数的90%以上。通常可在细胞内、外检出致病菌,脑脊液中糖及氯化物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增高。②增殖期以单核吞噬细胞反应为主,此期细胞数量迅速下降,多核细胞下降时激活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后者多发展成为吞噬细胞,对细菌具有巨大的吞噬作用。③修复期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脑脊液细胞总数接近正常,多核细胞减少或完全消失,提示完全修复。 (2)结核性感染:最显著特征是混合细胞反应,即在......阅读全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实验诊断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介绍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通过细胞学动态观察及检测特异性病原体,完成诊断和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还有助于与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病、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等进行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常有颅内压增高,对于颅内压明显增高患者,需谨慎选择腰椎穿刺。  (1)细菌性感染:脑脊液细

脑脊液检查的细胞学检查介绍

  (1)细胞总数计数:可用体液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或使用显微镜计数法进行分析。显微镜计数法是将脑脊液标本充入血细胞计数板内,低倍镜下计数2个计数室四角和中央大方格共10个方格内的细胞数,细胞过多、浑浊或血性脑脊液可稀释后计数,再换算为细胞总数。  (2)白细胞计数:可用体液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或用

脑脊液检查的细胞学检查

  成人正常白细胞数在0.01×109个/L以下(早产儿及新生儿在0.03×109个/L以内),但多核白血球不应超过5个,主要为小、中淋巴细胞。当脑膜有刺激性或炎性病变时,脑脊液的白血球计数即可增多。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时,有多核或单核细胞的不同程度的增高;各种脑部肿瘤特别是临近脑膜、脑室或恶性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介绍: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在腰椎(或其他部位)穿刺后获取标本,用显微镜观察脑脊液中有无恶性肿瘤细胞。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正常值:    未找到肿瘤细胞。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临床意义:    脑脊液细胞检查主要用于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多见,如肺癌、乳腺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实验诊断的病原学检查介绍

  病原学诊断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患者在出现颅内感染症状时,病原体常常未繁殖到可检出的浓度,或在检测时已应用抗感染药物等,导致临床病原学检测及培养阳性率较低,并常出现假阴性结果。目前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高质量检测手段正逐步应用于临床,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基因芯片技术。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介绍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介绍: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在腰椎(或其他部位)穿刺后获取标本,用显微镜观察脑脊液中有无恶性肿瘤细胞。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正常值:  未找到肿瘤细胞。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临床意义:  脑脊液细胞检查主要用于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多见,如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胃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实验诊断的血常规检查

  (1)细菌感染:常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可达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占80%~90%以上,但化脓性脑膜脑炎患者术后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在正常范围。  (2)寄生虫、螺旋体感染: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病毒感染:可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增加,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减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实验诊断的相关介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寄生虫等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如脑与脊髓实质、被膜及血管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血常规、脑脊液细胞学等实验室检查可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作用。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中应用

脑脊液细胞检查虽已开展了近百年,但在其早期的大部分时间内,由于细胞收集器和方法上的缺陷,一直未被重视和获得应有的发展。直至1966~1976年国外watson、komp、wood-truff、hasen和ito等相继报道了“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的应用效果后,才促进了此项检查较快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并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粟秀初   脑脊液细胞检查虽已开展了近百年,但在其早期的大部分时间内,由于细胞收集器和方法上的缺陷,一直未被重视和获得应有的发展。直至1966~1976年国外watson、komp、wood-truff、hasen和ito等相继报道了“脑脊液细胞玻片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脑脊液细胞检查虽已开展了近百年,但在其早期的大部分时间内,由于细胞收集器和方法上的缺陷,一直未被重视和获得应有的发展。直至1966~1976年国外watson、komp、wood-truff、hasen和ito等相继报道了“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的应用效果后,才促进了此项检查较快的发展和经验积累

肺部感染的诊断检查介绍

  1.注意有无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或插管,误吸、肺水肿、肺不张、休克、手术麻醉、创面侵袭性感染、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2.注意有无呼吸困难,体温变化、咳嗽、痰量增多与痰液性状。临床症状应注意与烧伤毒血症或败血症鉴别。  3.体检。严重烧伤病人,胸部多有烧伤,较难获得准确的胸部体征。因此,应注意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通过100份脑脊液(CSF)标本的细胞学分类分析,结合临床说明脑脊液细胞学(CSFC)的重要参考意义。方法:取CSF 1 ml,用粟氏脑脊液细胞沉淀器500转/分离心,瑞姬氏染色,油镜分类。结果:细菌性脑膜炎中性粒细胞比例最高占96%,最低占52%。结核性脑膜炎血液多细胞同时存在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通过100份脑脊液(CSF)标本的细胞学分类分析,结合临床说明脑脊液细胞学(CSFC)的重要参考意义。方法:取CSF 1 ml,用粟氏脑脊液细胞沉淀器500转/分离心,瑞姬氏染色,油镜分类。结果:细菌性脑膜炎中性粒细胞比例最高占96%,最低占52%。结核性脑膜炎血液多细胞同时存在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100份脑脊液(CSF)标本的细胞学分类分析,结合临床说明脑脊液细胞学(CSF�C)的重要参考意义。方法:取CSF 1 ml,用粟氏脑脊液细胞沉淀器500转/分离心,瑞�姬氏染色,油镜分类。结果:细菌性脑膜炎中性粒细胞比例最高占96%,最低占52%。结核性脑膜炎血液多细胞同时存在,中性粒

国外脑脊液细胞学的发展史

  一、国外脑脊液细胞收集仪器的发展:    20世纪初,法国学者Dufour等人首先应用离心沉淀法进行脑脊液细胞收集,并一直为临床工作者所沿用近50多年。但因此离心沉淀法极易造成细胞破碎、变形,所收集数量也太少,因而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1966-1976年10年间,Wats

关于细菌感染病实验诊断的常见检查方法介绍

  1.细菌形态学检查  通过镜检菌细胞或直接观察细菌培养物特征和菌落形态,对细菌感染病做出诊断。但对机会感染性病原菌所致的疾病无诊断意义,需做革兰染色加以区分。  (1)镜检:细菌形体微小,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经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可将图像放大1000~2000倍。此外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CT与MR无法替代

 众所周知, 由各种生物致病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仍为我国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由于其病情较急重和人们对脑CT和MR等高新设备检查的期望值偏高,所以常认为只要经这些项检查即可确诊。殊不知,脑CT和MR检查对有些脑膜炎、脑炎的诊断存在不足,导致临床误漏诊现象屡见不鲜。经临床验证,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临床意义(2)

 5 讨论  5.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CSFC均经过三个演变期即急性炎症期、亚急性增殖期、修复期[1],不同感染性疾病,各期各有不同。  5.1.1 细菌性脑膜炎  出现反应最快的是嗜中性粒细胞,尤其是早期白细胞数达104/μl以上。经过CSFC确诊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CSF中性粒细胞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此项检查基于生殖细胞瘤或NG-MGCTs的瘤细胞常常脱落于CSF中,此时取CSF送病理科做细胞学检查,有些可查到瘤细胞,结合临床可诊断为颅内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专家建议,此项检查的前提是患者颅内压不高,否则有发生脑疝的风险。

细胞学检验病例3

03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常规 透明清亮脑脊液10ml,脑脊液压力>300mmH2O;无色,澄清,有核细胞 3*10^6/L;脑脊液生化:脑脊液总蛋白 0.53 ↑ g/L,脑脊液乳酸 4.3 ↑ mmol/L,脑脊液葡萄糖 3.85mmol/L,脑脊液氯化物 120mmol/L。细胞学检查 :脑脊

脑脊液漏的诊断介绍

  根据临床表现确定是否为脑脊液鼻漏,依据葡萄糖定量分析,其含量需在1.7mmol/L(30mg%)以上,排除泪液机血液的污染即可确诊为脑脊液。耳鼻漏的排除除询问有无耳聋、耳闷、头晕等症状外, 可行耳镜检查。  确定瘘孔位置:临床观察: 漏液流量多而快时,瘘孔常较大,可能与蝶窦、颅底脑池相通。恒定由

国内脑脊液细胞学发展史

一、国内脑脊液细胞收集仪的发展和实验室的建立:    我国脑脊液细胞学工作起步较晚,但进展甚快。    国产化脑脊液细胞离心沉淀仪具有价廉、体积小、操作简单方便、收集率及细胞完整等特点,对我国脑脊液细胞工作的发展和提高起着较好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的一些医

细菌感染病实验诊断的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注意事项  (1)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2)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劳动,一般要求患者休息15min后进行采集。  2.标本采集  根据不同病原菌在体内的分布和排出情况,采集不同的检验标本。标本多以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穿刺液为主,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

关于椎间隙感染的检查诊断介绍

  一、椎间隙感染的检查:  1、血常规  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  2、放射性核素  骨显像与MRI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在MRI片上可见病变椎间隙的两个相应的椎体有对称性炎性异常阴影。  3、椎间隙感染的X线检查:  表现要迟至发病1个月左右时才出现,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

脑脊液漏的检查及鉴别诊断

  检查  1、颅骨X线平片可以了解有无跨过鼻副窦或岩骨的骨折;   2、CT扫描有助于发现有无气颅,并通过窗位调节观察颅底骨折;   3、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可采用131I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HISA)、99mTc或169Yb-DTPA经腰穿注入蛛网膜下腔行脑池造影,观察漏孔部位或采用水溶性造影剂

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检查

  (一)利用ELISA法或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特异性抗原和(或)IgM抗体。乙型脑炎和肠道病毒性脑膜炎均已采用特异性IgM抗体作为早期诊断的措施。  (二)病毒核酸检测。只要已知该病毒的该酸序列,即可人工合成引物(primer)进行PCR体外扩增,可获得病毒特异核酸片段,有早期病原学诊断价值。现已用

关于细菌感染病实验诊断的介绍

  细菌感染病实验诊断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查对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进行诊断与鉴别。细菌感染病是由病原菌经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病实验诊断为细菌感染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同时对该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真菌感染的诊断检查

  1、详询有无外伤史及手术史,受伤时间、场所,受伤后的处理,发病时间、病情发展经过,有无破伤风预防接种史;对女性患者,应详询分娩或流产史;如为新生儿,应询问分娩史及脐带处理的情况。有少数病例无损伤史,亦未见明显的创口。  2、检查受伤部位、创口情况,创口周围肌肉有无痉挛及抽动,特别注意腹直肌是否强

真菌感染的诊断检查

  1、详询有无外伤史及手术史,受伤时间、场所,受伤后的处理,发病时间、病情发展经过,有无破伤风预防接种史;对女性患者,应详询分娩或流产史;如为新生儿,应询问分娩史及脐带处理的情况。有少数病例无损伤史,亦未见明显的创口。  2、检查受伤部位、创口情况,创口周围肌肉有无痉挛及抽动,特别注意腹直肌是否强